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通过对乾县农田土壤养分调查分类,结合不同区域自然条件提出小麦、玉米种植的技术改进措施:对于小麦、玉米种植高度适宜的农田,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和科学的施肥方法,施肥技术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防止土壤肥力退化;对于适宜和勉强适宜小麦、玉米种植的农田,应注重有机无机相配合,适当增施氮肥、控施磷肥、微补钾肥;对于不适宜的农田,应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在施肥措施上要根据不同作物适当重施氮磷肥、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0引言 哈密瓜是鄯善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长期以来,由于普遍认为土壤缺氮、少磷、钾丰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重旌氮肥、磷肥,而不施或少施钾肥。本试验是针对哈密瓜增施钾肥进行研究试验,提出钾肥合理的施用量和施肥时期,为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水旱轮作系统产量、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效钾含量的影响,探明水旱轮作系统中钾素在土壤团聚体组分中的分配规律,进而为土壤结构改良、钾库管理和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7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布置中稻—冬油菜轮作定位试验.试验选择氮磷肥(不施钾肥,-K)和氮磷钾肥(施钾肥,+K)处理,对比分析施用钾肥对中稻—冬油菜轮作系统的产量及不同深度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团聚体分布产生的影响.[结果]轮作系统产量变幅受年份和施肥的双重影响,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用钾肥后水稻和冬油菜的年均增产量为0.51和0.33 t/ha,增幅分别达7.5%和14.1%.连续7年施用钾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垂直分布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20~30和30~40 cm土层的水溶钾和速效钾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通过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速效钾的盈缺值计算得出,10~20和30~4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盈缺值变幅最明显.[结论]与2011年农田初始有效钾含量相比,2017年钾肥用量会导致农田钾素含量持续缓慢下降,因此,应重视秸秆还田和有机钾肥的补充,以维持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农田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氮、磷、钾不同养分限投对稻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能力,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精确施肥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当地主推稻麦品种,以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和氮磷钾肥均不施4种周年养分限投模式,开展多年定位试验,研究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  相似文献   

5.
"烟—稻"种植制度中,晚稻前茬作物烤烟施用磷、钾肥量较大,烤烟没有吸收利用完的积累在土壤中,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烟农晚稻不施底肥,只在插秧后7~10 d施少量氮肥,不施磷、钾肥。利用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专家系统,结合耒阳市农民生产实际,研究了当地"烟—稻"种植模式下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晚稻有效穗、晚稻生育期、氮肥效应模型氮肥利用率,以及晚稻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烟农高效种植"烟—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豫南稻区1997~2003年7年间水稻连作、稻麦轮作和麦豆轮作条件下施肥情况、农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单季稻施肥区土壤有机质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0.35g/kg,稻麦轮作区土壤有机质下降,麦豆轮作区有机质变化不明显,不施肥区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多;土壤全氮在不同耕作系统中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单季稻土壤速效氮下降,稻麦轮作和麦豆轮作速效氮增加;不同耕作系统施肥条件下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施肥条件下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普遍降低。施肥区作物产量增加,无肥区作物产量下降剧烈。建议在研究区域内建立稳定氮肥、补充磷肥、增施钾肥的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掖市日光温室蔬菜施肥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张掖市日光温室蔬菜施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施钾肥,控施氮肥,补充微肥;改进施肥方式,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旱作免耕条件下燕麦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和氮磷钾肥配施(NPK)6个处理,研究其对旱作免耕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旱作免耕燕麦田的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在燕麦生育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高低顺序均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高低顺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和氮磷肥配施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不施肥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肥处理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除单施磷肥和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显著差异,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为2 238.25 kg/hm2,较对照增产24.3%.  相似文献   

9.
<正>一、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农民施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不施微肥现象严重,施肥结构极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十分必要。二、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1.农民施肥现状(1)土壤肥力状况不清第二次土壤肥力调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过去近30年。随着种植结构的单一化,现在土壤肥力状况不清,整体土壤肥力下降明显。(2)施肥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农户种植1亩水稻施用纯氮超过60个,磷、钾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茬整地施肥1.选茬整地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主要轮作方式有:红小豆—谷子—玉米;红小豆—玉米—高粱;红小豆—小麦—玉米,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选用砂壤土,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一般应耕翻20cm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2.施肥2.1底肥增施底肥尤为重要,每667平方米需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过磷酸钙1.5~2kg,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市宝坻区主要农作物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用配方肥,为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在采集样品的同时根据不同作物,详细了解其土壤状况、种植情况、施肥情况等信息。本次调查涉及宝坻区24个乡、镇、街道、706个行政自然村、5126个农户,通过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宝坻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微肥,造成了肥料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现状。提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补充钾肥和微肥。改变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指导农民应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12.
李英 《广西农学报》2012,27(2):34-39
为研究大新县甘蔗种植区域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甘蔗的低产原因,对甘蔗种植区土壤的基本情况、施肥状况等进行调查并采集耕层土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为:蔗区土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和第四纪红土为主;耕层浅薄;土壤pH值在3.8-8.9之间,土壤过酸或过碱面积大;水利设施不完善,土壤干旱;土壤养分不协调,氮、磷、钾肥料施用比例失衡;长期连作,病虫害多,土壤板结;中低产田面积大。改良对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轮作和间套种、增施有机肥和推广蔗叶还田、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加强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正>1整地、施肥1.1整地大白菜也和其它作物一样,需要倒茬轮作,前茬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如甘蓝、菜花、萝卜、芥菜等都不适合种植白菜,另外周围正在生长着上述作物的地块,也不适合种植白菜,由于有翅蚜的迁飞。1.2施肥大白菜生长期长,生长量大,需要大量肥效长而且能加强土壤保肥力的农家肥料。北方有"亩产万斤菜,亩施万斤肥"之说。当然,如果肥料质量很好也可少施。在大量施用含氮肥料的同时,应注意施入磷、钾肥料,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25~30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地区高效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明确了三江平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水稻平衡施肥效果。不施氮肥减产26.2%,不施磷肥减产12.1%,不施钾肥减产10.3%,不施锌肥减产24.2%,不施肥减产39.9%。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0.3%,增收3 294元.hm^2。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粗蛋白含量增加0.13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84个百分点、胶稠度增加1.7mm,对改善稻米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对氮磷钾吸收量NPK处理最多,不施肥最少,其他依次为NP,NK,PK处理;不施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强度在66~80 d达到最高,施氮处理则在51~65 d达到最高;每生产100 kg干烟叶,烤烟对氮、磷、钾的平均需要量分别为4.07,0.65,8.46 kg;不同氮磷钾组合以氮磷钾配施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为协调,烟叶评吸得分高,而不施肥烟叶质量差;百色烟稻轮作区氮肥利用率高,磷、钾肥偏低。因此,百色烟稻轮作区应做到氮肥早施,合理施用磷、钾肥,以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黔北烟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单施化肥(C-CF)、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有机肥化肥配施(C-CFM)、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单施化肥(R-CF)和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有机肥化肥配施(R-CFM)4种种植施肥模式处理,通过常规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经过13年的种植施肥后,C-CF、C-CFM和R-CF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R-CFM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增加,有效氮含量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均以R-CFM处理相对较高.轮作和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种群增加、活性增强,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Chao1)、均匀度指数(Heip)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表现为C-CF处理C-CFM处理=R-CF处理>R-CFM处理.土壤细菌门类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因种植施肥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各处理的主要优势种群基本一致,且绝对优势菌属均为厌氧绳菌(Uncultured Anaerolineaceae)、酸杆菌亚群-6(Acidobacteria Subgroup-6)、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结论]采用轮作和有机肥化肥配施的种植施肥模式,土壤pH稳定,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指数等较高,有益于作物高产优质,并保持土壤健康质量,是一种用养结合的种植施肥模式,值得在黔北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适合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施肥方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使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平衡。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本试验中,以1/3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国内钾肥价格将持续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内钾肥消费持续增长国内钾肥消费快速增长。从1982年中加合作共同开展科学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合作项目开始,特别是1998中加合作项目深入,加拿大加大了对中国提供科学施肥,及钾肥推广示范工作,该项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钾肥施用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国内作物施肥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偏施氮肥,不施钾肥的种植习惯,对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该项技术的深入推广,国内钾肥消费量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总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菜用甘薯茎尖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质量分数,提高了蔗糖和硝酸盐质量分数;钾肥降低了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3种基质土壤类型对菜用甘薯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而言,3种基质土壤中田间土种植菜用甘薯总糖和多酚类物质积累最多,泥炭土中氮、钾肥追施量分别为3.22 g/m2,0.69 g/m2,有机基质栽培土每次追施钾肥0.69 g/m2,田间土不施肥时可溶性总糖、蔗糖、总黄酮、总酚、绿原酸等积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成分1、2的特征值分别为0.498和0.235,稻槎菜,野老鹳草,异型莎草和菵草与主成分1夹角较小,能更多地解释主成分1。对提取的主成分1、2值与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回归分析,其中有效氮、磷与主成分1值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6(P<0.05),主成分2值与土壤养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湖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盈亏决定了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氮磷亏缺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高于氮磷钾均衡施肥,且土壤氮含量对杂草群落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