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是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年,桑园面积已恢复到53591亩,其中新增桑园面积24000亩,比1988年增加82.7%;蚕种发放量44540张,比1988年增加60.2%;产鲜茧2.7万担,比1988年增长42.1%,是建国后最高纪录。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蚕桑行业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3.
我乡是四川省综合技术开发试点乡之一。1990年以来,我们根据自然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和开发潜力,将蚕桑作为六大骨干开发项目之一,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三高’蚕业”的路子。经过三年的努力,1992年全乡实现发种4400张,比1989年增长36.3%;产茧15.4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46.67%;产植184.70万元,比1989年增长46.71%;实现张平产茧35公斤,比1989年增长11%,产值419.65元。户平养蚕1.4  相似文献   

4.
<正> 一、全国蚕业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蚕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一些。据统计,1989年全国发蚕种量1570万张,比1988年增长13%;蚕茧产量48.8万吨,增长1.07%;桑蚕茧产量43.48万吨,  相似文献   

5.
我县的桑蚕生产继1988年持续增产的基础上1989年又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1989年发放蚕种12375张,比1988年6950张增长78.35%;收购鲜茧4820担,比1988年3070担增长57%。1989年蚕茧产量,是我县建国以来前  相似文献   

6.
<正> 射洪县香山镇李家坝村,人平耕地仅0.56亩。该村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龙头产业来抓,作出了显著成效,蚕茧产量连年增产,收入不断增加,建成全县第一个千担茧基地村。1996年全村养蚕 2137张,户平 4.6张,比上年增长 3.1%,总产茧达 1508.6市担,比上年净增 76.6市担,增长 5.3%,单产 35.25公斤,茧款收入 87.34万元,比上年增收 4.84万元,增长 7.05%,户平1907元,人平452.54元,达到县确定的小康村水平,再次实现了全村亩平间作桑园超“双千一猪”(一千斤粮,一千元茧收,一头出栏肥猪)的效益目标,比单一种粮产值高出一倍以上。为我县蚕业生产,尽快渡过难关,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创昔日辉煌,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7.
<正> 全县1995年养蚕133154张,比上年增加19690张,增长17.8%;产茧6.002万担,比去年增加1.227万担,增长25.7%;单产23公斤,比去年增加1.5公斤,增长7%。养蚕张数、全年产茧量获历史最好水平。 一年来,经过蚕业战线全体员工与广大蚕农的共同努力,抗御了特大的自然灾害,克服了丝绸市场持续疲软的巨大困难,在蚕桑发展上,认真扎实地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抓宣传发动工作。 年初以来,面对丝绸市场持续疲软的严重形势,挖桑种粮,毁桑栽果的事件不断发生,“蚕桑的出路在哪里”这个课题摆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丝绸行业领导的面前,县丝绸总公司领导一班人带领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县委、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  相似文献   

8.
茂名、湛江市的蚕桑生产主要分布在化州、高州、遂溪、廉江、海康县。目前这五个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好势头,蚕茧增产的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五个蚕桑主产县去冬今春扩种新桑17000多亩,桑地总面积达56000多亩,比上年同期25000多亩增长45.14%,比1987年增加30700多亩。蚕种发放量不断增加。1989年计划发蚕种17万多张,比1988年发蚕种130000万张增加4万张,增长30.70%,今年上半年已发蚕种77931.5张,  相似文献   

9.
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桑地达1300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3000余亩。到6月15日止,发种26295.5张,比去年同期的10198张增长1.58倍。蚕病不多,收成稳定。6月10日统计,收购蚕茧4518.61担,比去年同期1317.73担,增长2.4倍,头批茧(1036担)送样九江省复评组,复评结果,10粒茧壳重2.11克,解舒83%,500克茧价  相似文献   

10.
<正> 丹棱县丝绸总公司自1991年实施县委、县政府“建设2万担蚕茧工程”以来,到1995年,桑园面积已达50000亩,比1991年增长2.9倍;发种51300种,比1991年增长9.4倍;产茧2.85万担,比1991年增长5.71倍;全县人平蚕茧收入88元,比1991年增长7.1倍。实现了“工程”关于发展蚕桑生产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阶段目标。1995年收购鲜茧2.3万担,干正茧上车率达92%以上,全年综合解舒为55%,茧丝长901.6米,适干率85%,烘折235以内,正茧均价  相似文献   

11.
我县在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全县现有桑园一万二千亩,七八年发蚕种六万张(其中二化种九千四百张,桂夏2号一万五千一百张,南农七号三万五千五百张),比77年发种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二。收购蚕茧八千三百五十担,比七七年同期收购五千九百六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收茧量超千担的公社由去年一个(板城公社)增加到二个(小董公社)老蚕区不断前进,新蚕区有所发展。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江苏省蚕业生产发展概况:江苏省是我国四大蚕区之一,养蚕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全省有64个县,11个市.现有70个县、市郊种桑养蚕占93%.1984年桑园面积136万亩,比1949年的46万亩增196%,比1978年的78.07万亩增75%.1984年养蚕240万张.比1949年的44.6万张增439%,比1978年的45.05万张增434%.1984年产茧129.9万担,比1949年的13.3万担增877%,比1978年的52.25万担增149%.亩桑产茧由1949年的29.78斤提高到96斤.单张产茧由1949年的30.72斤提高到54.01斤.预计1985年产茧140~150万担.自1978年三中全会后,大约每年增产茧10万担.1984年有28个县年产茧万担以上,其中海安、丹阳两县年产茧都在10万担以上.有5个乡年产茧超万担.全省有29个蚕种场,年制种量达280万张,蚕种自给有余,还有25个蚕桑场和桑苗圃,能满足本省发展桑园所需苗木.  相似文献   

13.
<正> 据1991年1月24日江苏《茧丝绸情况》介绍,1990年全省发种402.2万张,比上年增长13.45%;生产蚕茧11.494万吨(229.88万担),增长7.07%,年产茧超过5000吨(10万担)以上有海安、丹阳、东台、大丰、吴江、如东、如皋七个县市。这七个县市的桑园面积为66.47万亩,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39.7%(全省面积达166万亩),比上年增加7.3个百分点;产茧5.56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48.4%,比上年增加8.7个百分点。全省年  相似文献   

14.
我县过去没有种桑养蚕的习惯,这几年蚕业生产有一定的发展。种桑养蚕的生产队由一九七五年一个队发展到一九七九年的二十八个队;蚕园面积由一九七五年十二亩增加到一九七九年二百七十亩;养蚕数量由一九七五年二十四张增加到一九七九年四百五十张;蚕茧产量l由一九七五年十担增加到一九七九年二百五十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地区蚕业生产发展较快,从1987年到1989年,全地区桑园面积由4407亩增加到8277亩、增长了87.9%,蚕种饲养量由12520张增加到28120.7张,增长一倍多,总产鲜茧量由276吨增加到513.6吨,增长了86.1%,但是亩桑产茧下降,由62.6公斤下降到62公斤,下降0.9%,单张产茧由22公斤下降到18.2公斤,下降了17.3%。在当前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单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待探索。最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提出到2008年实现年产20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县。2000至2001两年全县新发展桑园16万亩,栽桑1.5亿株,2004年养蚕量达到84403张,比2000年养蚕64918张增加19485张,增长30.01%。  相似文献   

17.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5,42(3):42-43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蚕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桑园面积达65000亩,比2003年增加7000亩;全市养蚕22万多张,比2003年同期增加万多张;  相似文献   

18.
德庆县丝绸公司在县委的领导下,立足生产、扶持生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茧收购量逐年增加.七九年全县桑地4234亩,产茧6387担;八一年发展到10457亩,比七九年增加1.47倍,产茧10015担,增长63.8%,跨进省第六个产量万担县的行列.八二年随着农村实行"双包"之后,大力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种好桑,养好蚕,使蚕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七·五”期间,我省的蚕桑、蚕种生产发展很快。全省发种量由“六·五期”末的425.2万张增加到602.6万张,年均增发蚕种35.5万张,增长8.34%。蚕茧产量由200万担增加到268万担,年均增产13.6万担,增长6.8%。蚕种由440.6万张增加到704.3万张,年均增制52.74  相似文献   

20.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我市的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4年的15年里,我市的蚕业生产持续发展,桑田面积和蚕茧产量由1978年的41000亩和3.68万担增加到1994年的95887亩和18.016担,分别增长134%和389%。1994年蚕茧收入近1.7亿元,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