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揭示土壤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机理,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0.3, 1, 3, 10, 30和50 mg/kg)Cd污染土壤对石竹幼苗生长以及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竹幼苗的分蘖数、株高和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低促高抑”的现象,这缘于土壤Cd低浓度(≤1 mg/kg)胁迫和胁迫的初期,石竹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以抵抗体内逐渐增多的活性氧(ROS);随着Cd浓度的增加和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石竹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 等ROS爆发,SOD、APX、MDAR、DHAR和GR等抗氧化酶活性迅速降低,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减少,过多的ROS不能被石竹自身的抗氧化系统有效地清除,最终导致膜脂过氧化受到逆境伤害。另外,试验结果验证了APX是清除H2O2的重要酶,GR是生成GSH的重要酶,MDAR还原MDHAR是AsA-GSH循环中再生AsA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旭红  吕成敏  冯晶旻 《草业学报》2016,25(12):161-169
探讨外源 NO 供体硝普钠(SNP)对冷害胁迫下南瓜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内在机制。以南瓜银辉2号和青栗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 SNP(100 μmol/L)对冷害胁迫下南瓜幼苗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害导致南瓜幼苗活性氧积累增加,膜质过氧化加剧,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从而显著抑制南瓜幼苗的生长;正常生长条件下, SNP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总量;8 ℃/5 ℃(昼/夜)的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SNP),促进了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APX 和GR的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NO明显提高了南瓜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抗坏血酸(ASA)、GSH和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总量。低温胁迫下,外源NO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及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降低H2O2和MDA的积累,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维持了冷害下南瓜幼苗碳氮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南瓜的抗冷性。试验条件下,NO对银辉2号的促进作用大于青栗。  相似文献   

3.
韩刚  党青  赵忠 《草地学报》2010,18(4):528-532
为阐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抗氧化保护系统在旱逆境下的适应性调节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于2006年7~9月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1年生柠条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条件相比,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r含量均长期无显著变化,CAT活性、GSH、AsA、H2O2和MDA含量均在一定时期显著增加(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SOD、APX和GR活性均长期无显著变化,但重度干旱胁迫下SOD与APX活性均有显著增加(P<0.05),GR活性则长期显著降低(P<0.05);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T、AsA和GSH具有重要抗氧化保护作用,此外SOD与CAT良好的协同作用及中度干旱胁迫下AsA、GSH、GR与APX良好的协同作用下,能使对活性氧的清除更加有效;干旱诱导的氧化胁迫与氧化伤害在重度胁迫时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胚根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响应低温胁迫的抗氧化作用机制,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和20℃)处理下发芽特性、不同吸胀时间(6、12和24 h)胚根线粒体AsA-GSH循环酶活性、抗氧化物以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胀12和24 h后,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H2O2含量高于20℃。吸胀24 h期间,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低于20℃。吸胀12和24 h后,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抗坏血酸(AsA)含量均低于20℃。10℃条件下吸胀24 h后,与20℃处理相比,胚根线粒体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苜蓿种子在10℃条件下吸胀萌发时,主要通过降低AsA-GSH循环中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AsA、GSH含量,使胚根线粒体内的H2O2积累,产生氧化损伤,继而影响种子萌发的正常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12周龄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uttle’)幼苗为试验材料,用铅(Lead,Pb),Pb+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Pb+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处理1周,研究GSH对Pb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理,寻求缓解植物Pb胁迫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Pb胁迫下,外源GSH能够显著提高多年生黑麦草Pb的吸收和转运,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增加抗氧化剂GSH含量及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比率,提高了植物的还原力。外源GSH也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产生量、膜的相对透性(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保持了细胞的稳定性,减轻了膜脂的过氧化程度。外源BSO作用基本上与GSH相反。相关分析表明:GSH可通过提高SOD和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GSSG和GSH的相互转化,降低活性氧产生量,提高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伟  刘文辉  马祥  马晖玲 《草地学报》2020,28(3):684-693
为探究不同抗旱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和清除的影响,从而为老芒麦抗旱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抗旱材料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差异明显的2份老芒麦材料(抗旱性强的材料,记为Q,处理组QD,对照组QC;抗旱性弱的材料,记为S,处理组SD,对照组SC),采用砂培法培养材料,待幼苗长到2叶1心时,用含有20% PEG 6000(W/V)的1/2 Hoagland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2份材料的对照正常培养。在处理7 d、14 d和21 d取样,分别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胁迫过程中,QD的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降幅及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增幅均低于SD,但是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幅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比值高于SD。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干旱胁迫21 d后,QD和SD的株高分别下降39.11%和55.20%;RWC分别下降78.34%和84.52%;O2·-含量分别增加235.71%和323.03%;H2O2含量分别增加126.19%和234.88%;MDA含量分别增加318.99%和434.8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分别增加156.20%和83.83%;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增加32.39%和30.5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分别增加58.10%和172.89%;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分别增加66.54%和11.38%;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分别增加227.07%和130.29%;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比值(ASA/DHA)的降幅分别为52.51%和73.69%;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l,GSSH)比值(GSH/GSSH)的降幅分别为40.94%和61.43%。综上可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株高和RWC降幅、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低于抗旱性弱的材料;抗旱性强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GR为主,抗旱性弱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APX为主;但是整体来看,抗旱性强的老芒麦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青海扁茎早熟禾(BJ)在低温胁迫下活性氧积累、抗氧化酶防御与逆境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以WY-2(草地早熟禾‘午夜2号')为对照,对这两种材料低温适应(10/5 ℃) 3 d和冷冻胁迫(-10 ℃) 24 h,测定了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其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引起BJ和WY-2叶片内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和MDA含量的增加,BJ活性氧的积累程度和MDA含量均低于WY-2;低温胁迫可导致BJ的SOD、APX和GR活性的降低,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只有APX活性表现为BJ高于WY-2,同时,BJ和WY-2叶片内的Cu/ZnSOD、CAT、APX和GR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温胁迫后被明显的上调,且BJ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WY-2;BJ叶片内的DREB2是下调表达的,ERF、DREB1、CSP和HSP基因在低温胁迫后均表现出明显的上调表达,且ERF、CSP和HSP的相对表达量高于WY-2。从而得出结论,扁茎早熟禾在低温胁迫时有害物质的积累低于午夜二号,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幅度,以及一些与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均大于午夜二号。这些物质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共同导致扁茎早熟禾的高耐冷性。  相似文献   

8.
王艳  李建龙  余醉  薛峰 《草业学报》2010,19(1):89-94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10 mmol/L的H2O2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外源低浓度H2O2对高羊茅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其对高羊茅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可能作为信号分子预先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变抗氧化剂的浓度,从而减轻随后发生的热胁迫对草坪草造成的氧化伤害;在胁迫过程中POD和CAT活性在H2O2预处理后增加不显著,热胁迫本身增加了POD的活性,但是降低了CAT活性,POD对于提高高羊茅的耐热性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外源H2O2显著影响了高羊茅叶片中的AsA-GSH循环,其中处理植株中的APX、GPX和GR的活性在热胁迫过程中增加20%~110%,GSH/GSSG下降了80%,与高羊茅抗热性的提高密切相关。可见信号分子H2O2可以通过调控高羊茅的抗氧化系统提高其抗热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AsA-GSH循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燕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燕麦种子0(CK),6,12和18 h,分析其种胚细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浓度和时间对燕麦种胚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影响,导致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浓度越高或引发时间越长则增加越多,而其AsA-GSH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在低浓度(0.96 mol·L-1)或短时间(6 h)引发时被提高,而在高浓度(3.84~7.68 mol·L-1)或长时间(12~18 h)则会被减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外源H2O2引发燕麦种胚细胞内维持H2O2平衡所依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滞育和非滞育性家蚕卵的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在滞育发动前是否存在差异,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滞育发动前(25℃中蚕卵产下后0~24 h)滞育与非滞育蚕卵的谷胱甘肽含量和相关代谢酶活性。滞育发动前,滞育性家蚕卵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总谷胱甘肽(GSH+2GSSG)含量和GSH/GSSG比值变化不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不显著,但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活性下降23%,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57%;非滞育性家蚕卵中的GSH含量及TPX和GST活性变化不显著,但GSSG含量升高61%,GSH+2GSSG含量升高41%,GSH/GSSG比值下降33%,GR活性下降16%。与非滞育性家蚕卵相比,滞育发动前滞育性家蚕卵中的GSH含量、GSSG含量和GSH+2GSSG含量较低,GSH/GSSG比值较高,TPX活性较低,GST活性无显著差异,GR活性较高。两种蚕卵中都未能检测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结果表明,滞育发动前滞育性家蚕卵中较低的TPX活性和较高的GR活性共同导致较高的GSH/GSSG比值,使其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处于相对还原态。  相似文献   

11.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房媛媛  马晖玲 《草业学报》2015,24(11):82-90
用250 μmol/L的2,3-丁二醇(2,3-BD)与100 μmol/L的2R,3R-丁二醇(2R,3R-BD)注射至匍匐翦股颖根部后接种立枯丝核菌,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测定两诱导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发病率的影响,分析诱导后匍匐翦股颖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及氧化还原水平变化情况,确定2,3-BD与2R,3R-BD在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3-BD与2R,3R-BD处理匍匐翦股颖后明显降低接菌后的病叶率,同时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低于对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趋势,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在第1,9天出现两次高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两处理的AsA/DHA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5.0,3.4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并且两处理的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34,1.66倍。2,3-BD与2R,3R-BD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维持较高效率参与植物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 mg·L-1)铜处理下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明确铜处理下梭鱼草叶片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调控活性,为揭示梭鱼草对铜处理的耐性与解毒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铜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较长时间铜处理导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铜处理初期可诱导叶片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的积累,而低浓度铜(≤10 mg·L^-1)对叶片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非蛋白巯基总肽(total non-protein thiol,NP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增加,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PC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低浓度(≤10 mg·L^-1)、短时间铜处理可以增强梭鱼草叶片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调控活性,提高细胞抗氧化胁迫能力,增强植株对铜处理的耐性。然而,这种促进效应会被较高浓度、较长时间铜处理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参与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脯氨酸积累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黑麦草(Loliumperenne L.)幼苗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根尖和叶片中一氧化氮(NO)产生和脯氨酸(Pro)积累的关系,以探讨NO在盐胁迫下诱导Pro积累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尖和叶片中Pro和NO含量增加,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提高,而Pro降解的关键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下降。100μ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促进了NaCl胁迫下幼苗根尖和叶片中Pro的积累及P5CS活性的提高,降低了ProDH活性;NO清除剂cPTIO和合成抑制剂L-NAME,NaN3逆转了NaCl胁迫和SNP对Pro积累的诱导作用及P5CS,ProDH活性的调节作用。因此,NO可能通过P5CS和ProDH活性参与盐胁迫下Pro积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外源水杨酸提高苜蓿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甘农3号” 苜蓿品种为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苜蓿幼苗生长、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幼苗生长,盐胁迫下添加0.25 mmol/L外源SA后,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植株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和根系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未发生变化;根系中GPX活性、AsA和GSH含量显著升高,SOD、CAT和APX活性则未发生变化,说明外源SA处理能调控苜蓿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保护系统,缓解盐胁迫对苜蓿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源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燕麦幼苗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 mmol/L La3+胁迫下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La3+胁迫下燕麦幼苗根长、株高和植株干重明显下降,根系和叶片活性氧(O2·-和H2O2)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施加100 μmol/L SNP能显著缓解La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La3+胁迫下燕麦幼苗根系和叶片O2·-、H2O2、MDA、AsA和GSH含量,提高SOD、CAT、POD和APX活性。La3+胁迫提高了燕麦幼苗根系和叶片La和铜(Cu)的富集量,抑制了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的吸收;施加100 μmol/L SNP可显著抑制燕麦从根系向叶片La的转运,缓解La3+胁迫对K、Ca、Mg、Fe吸收的抑制及对Cu吸收的促进效应,使根系中Zn、Mn含量下降,叶片Zn、Mn含量增加。由此表明,外源NO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影响La的转运和矿质元素吸收,缓解La3+胁迫对燕麦幼苗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17.
刘备  宋玉梅  孙铭  毛培胜 《草地学报》2021,29(2):211-219
为探究种胚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响应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控制劣变处理获得高活力和中活力燕麦(AvenaSativa.L)种子,以未老化种子作为对照,研究了吸胀过程中的发芽特性、种胚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