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本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器官发炎,坏死、萎缩以及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受到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近年来法氏囊疫苗的不断完善,使此类传染病不能爆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也在不断寻求生存之道,摇身一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称为甘布罗病,它是由传染性囊病毒感染鸡而产生的一种发病迅速、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病、病程较短、发病率很高、机体的法氏囊器官受到损害和免疫机能障碍为特征。养殖场一旦暴发该病,必将给养殖业带来难以估算的经济损失。本篇论文通过介绍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为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成  相似文献   

3.
1957年首次于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流行全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通过加强检疫、预防接种、治疗等技术措施预防控制本病。通过监测、扑杀等兽医流行病学手段彻底消灭本病。  相似文献   

4.
1957年首次子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现流行全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通过加强检疫、预防接种、治疗等技术措施预防控制本病。通过监测、扑杀等兽医流行病学手段彻底消灭本病。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抑制疾病。鸡常发生此病。鸭和鹅等禽发生本病的比较少。但随着鸭、鹅等饲养规模的扩大,鸭、鹅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也多有出现。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于鹅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见于20多日龄的雏鹅,以腹泻、脱水、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主要特征。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雏禽经常感染大肠杆菌病而发病。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甘博罗地区,现流行全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应通过加强检疫、预防接种、治疗等技术措施预防控制本病;通过监测、扑杀等兽医流行病学手段彻底消灭本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抑制,减弱抗体反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此病列为三大传染病之一。本病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洲的甘保罗地区首次发现,所以又称甘保罗病,该病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重要的病毒性疾病。我国在1979年首次报道,在北京郊区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IBDV),以后相继在上海、广东、江苏、河南、辽宁、吉林等地也有发生流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幼鸡,也见于3月龄以上鸡发病.此病毒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B淋巴细胞显著减少,降低感染鸡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引起免疫抑制,免疫力下降或消失,此种免疫抑制作用一直可维持到鸡的性成熟期.1957年美国特拉华洲甘布罗镇首先发现此病,以后美国、欧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1979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陕西,1982年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三门陕、辉县、信阳、长葛、新郑、汲县等地均有此病流行,近年来国内有扩大蔓延趋势,为控制此病,保护养鸡业,我们进行了传染性鸡法氏囊病弱毒疫苗的试制.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6,(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波罗病、鸡腔上囊炎或鸡传染性囊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及肌肉出血等。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雏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易感性显著增加,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对养鸡场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附近一些鸡场的肉鸡群,所以亦称冈博罗病。另外,也有将本病称之为禽肾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和传染性囊病等。目前世界各国本病的阳性率都比饺高。我国于1976邝荣禄等在广州首次发现本病,于1979年刘福致等亦在北京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淋巴增生性病毒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原系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IBD最早发生于美国,三十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等各国都有本病疫情的报导,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本病病毒的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报告。IBD的流行和蔓延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查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鸡后,特别是3—6周龄鸡,主要在淋巴器官——法氏囊的损伤,导致程度不同的体液免疫抑制现象。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降低新城疫疫苗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或冈布罗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随着养禽业的发展,新品种引进增多,种鸡种蛋流通频繁,加之防检措施不严等,使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养鸡者积极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控制本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从我们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现用的预防疫苗(包括进口疫苗)没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有些地区甚至彻底失败。分析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制苗种毒选择不当用于制造疫苗的种毒有严格的传代限制,如果种毒连续传代,其免疫原性就会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功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957年,该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洲甘布罗镇的一群肉用仔鸡,随后,世界各国陆续报道了IBD的发生和流行。我国自1979年发生本病以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IBD的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控制IBD是世界各国禽病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揭示IBD的发病机理及感染IBD病毒后受染鸡多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我们对实验感染IBD强毒的雏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雏鸡:均购自邯郸市种鸡孵化场,品种…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是肉鸡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养鸡业威胁较大。1原因1.1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甘保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通常还俗称鸡的“爱滋病”。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它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常使免疫接种归于失败.现在,该病已成为云南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以损害法氏囊引起法氏囊病肿大、出血,病鸡拉水样、白色稀便为主要特点,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只发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了机体对接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养鸡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业科学》1993,(2):86-86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3-10周龄鸡.1日龄雏鸡爆发本病的报道很少。1992年3月我们在乌鲁木齐市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