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我国果蔬由于产后损失巨大和水果贮藏能量低,造成了75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相当于全国2亿多果蔬农民年均少收入3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水果与蔬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而另一方面,我国果蔬的产业化水平低,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和精深加  相似文献   

2.
果蔬类农产品含水量相当高,极易腐败变质,保存期很短。在国外市场,果蔬水分损失5%以上就失去鲜销价值。因此,保持其鲜嫩至关重要。目前由于我国贮运设施不足和技术落后,果蔬采收后损失高达20%~30%,粗略统计每年损失价值达1亿元。采用减压贮藏保鲜技术有望减小果蔬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3.
果蔬保鲜剂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果蔬菜在采后由于受物理、生理和病理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严重 ,据调查 ,目前我国果蔬的采后损失率约为 2 0 %~ 30 % [1] ,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果蔬贮藏保鲜的技术有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电磁辐射贮藏、臭氧离子贮藏等 ,在这些贮藏保鲜技术中 ,果蔬保  相似文献   

4.
发展果蔬业 保鲜很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果蔬生产大国,每年的蔬菜产量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但据笔者了解,由于我国保鲜产业落后,每年约有8000万吨的果蔬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也就是说,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水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约25%左右)变成了垃圾。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6亿亩,总产量达3.5亿吨。无论种植面积还是果蔬总产量均列世界之首。由于目前我国的果蔬贮藏保鲜起步晚,技术落后,运输能力不足,流通不畅,致使大量的水果、蔬菜在从果园、田间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腐烂变质,每年有1亿多吨,约占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近年来,各地都很重视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除了大力发展具有现代化的冷库和气调库之外,还因地制宜,利用窑洞、防空洞、自然风库等设施进行保鲜贮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常采用的是抽真空低温贮藏和气…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水果贮藏保鲜工作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近年统计,全国果树种植面积2700万亩,果品产量达780万吨每年因包装、贮藏、运输不善,造成果品腐烂损失约10~15亿公斤,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为了减少损失,使水果供应达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常年上市”,水果贮藏保鲜十分重要。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自然低温贮藏我国北方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果蔬产业的发展状况 水果、蔬菜、花卉均属园艺作物,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比较早地对水果、蔬菜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放开了市场、价格和经营渠道,赋予了生产者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果蔬产业的发展,水果、蔬菜在种植业中异军突起,已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蔬菜、水果的总产值约为3 500亿元,其中蔬菜2 500亿元,水果1 000亿元,分别是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二和第三大产品.果蔬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章 《世界农业》2007,(10):64-65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水果、蔬菜生产量日益增多,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国内外最新气调贮藏保鲜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果蔬气调贮藏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果蔬粉的生产在我国刚起步,是果品蔬菜加工很好的途径. 新鲜水果和蔬菜加工成果蔬粉,具有明显优点:一是水分含量低,可延长贮藏期.降低贮藏、运输、包装等费用.  相似文献   

10.
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国的果蔬生产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目前已均居世界之首,但贮藏保鲜技术却很落后.每年采收后因贮藏保鲜不当导致果蔬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水果的产后损失率为20%~25%,而蔬菜的损失率则高达25%~30%,对于人均农业资源和投入都很紧缺的中国,如此惊人的损失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相似文献   

11.
部分水果、蔬菜的贮藏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信息》2003,(11):40-40
果蔬贮藏效果好坏,与贮藏环境条件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每一种果蔬只有在适宜的冷藏条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贮藏效果。表1和表2推荐的部分水果和蔬菜贮藏的温度、湿度条件与贮藏期,以供参考。部分水果、蔬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2.
周杨 《农友》2002,(6):11-11
今年我国蔬菜的产量将达3亿吨,蔬菜的品种数量、总产量、人均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1999年底,中国水果产量已经达到600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但中国在成为世界果蔬大户的同时,每年在果蔬方面的损失约为750亿人民币,损失费用也高居世界榜首。因此,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水果蔬菜保鲜贮藏,是降低果蔬损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国内果蔬保鲜均采用低贮藏法,成本高、投资大、不易普及推广。本文介绍的一种常温下果蔬保鲜贮藏技术,成本低、操作方便、保鲜周期长,中小企业及个体农户均可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实施情况及成效2014年11月底,辽宁省13个县(市)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补助项目1676个。其中,10~60吨的马铃薯贮藏窖622个,20~50吨的果蔬通风库145个,10~50吨的果蔬简易冷藏库527个,10~100吨的果蔬组装式冷藏库377个,10吨/天的多功能烘干窑5个。预计可增加水果、蔬菜、马铃薯贮藏、烘干能力10.4万吨,可促进农户增收1.3亿元。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大宗农产品中,蔬菜和水果是最有潜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因为我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富裕起来。相反,由于果蔬增产加重了市场滞销与价格下跌,造成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滑坡。因此,业内专家呼吁:必须解决影响果蔬产业发展的产销矛盾,重视优势化栽培和采后处理、贮藏、流通及产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果蔬生产消费链中,加强精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环节的工作,力争将果蔬损失率降到3%~5%,解决好果蔬流通和贮藏这一难点,是果蔬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结合金昌市水果、蔬菜生产实际,如果能在发展果蔬贮藏保鲜及加工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上大做文章,必将给金昌市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237.5亿元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农机的普及让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上年同期提前4至5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6亿元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资金,扶持10525个农户和15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1.8万座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3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49万吨、果蔬烘干能力35万吨。安排资金额比上年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17.
目前贮藏果蔬的方式较多,但低温贮藏仍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不过不同产品的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果蔬,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在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果蔬不仅美味可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元素,是老少皆宜的食物。果蔬产品含水量高,容易腐烂,现阶段我国新鲜果蔬损耗率水果达30%,蔬菜达40%~50%,而发达国家损耗率则不到7%;目前我国果蔬产品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加工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0%。果蔬产品因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收获和上市期短而集中,形成明显的旺季和淡季;另外大批多汁、营养丰富的果蔬产品如不及时销售、贮藏和加工,就会积压、干缩甚至变质腐烂,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第三水果生产大国,年产水果约1000万吨,但由于管理不善,防腐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损失水果量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孙延枢,1984)。据调查,江苏省句容县每年经销水果100吨以上,其中以苹果为主,柑桔次之。在进货后,贮存期间一般烂果率在30%以上,以致年年亏本,使果品公司不愿经营水果。蔬菜在收购后至出售过程中的腐烂损失更为惊人。因此,果蔬保鲜与贮藏技术的开发研究,已被列为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果总产量约1.3亿t,蔬菜约7亿t,约占世界总产量50%,但是采后损失高达20%~30%,约2亿t,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3%~5%。如果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保鲜产业化水平,即果蔬低温贮藏量达到产量的60%,我国冷藏能力需要达到5亿t,且未包括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冷柜在内。按照每年贮藏量净增加500万t计(相当于近10年间全国各种冷藏库、气调库、冷藏车等发展累计总和),约需要100年,任重而道远。1果蔬采后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