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一种疾病。2003年以来宁德市部分县(乡)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笔者遇到一起猪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新研究开发的中草药汤剂附红清汤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选择体重30kg左右,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本地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个组,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中剂量的附红清汤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3%,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与土霉素治疗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附红清汤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疗效确实,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安徽省的流行情况及各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安徽十二个县市的326份猪血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非常高,表现正常的猪群阳性率达86.96%,发病猪群和康复猪群阳性率分别为95,92%和92,86%。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从5%-98%不等,80%以上的阳性猪红细胞被感染强度超过50%。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贝尼尔效果最好,治愈率达74.29%,但所有药物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的能力均不强,治愈后易复发。表明附红细胞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市胶南某猪场的部分猪只出现高热、贫血、黄疸、便秘等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被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2005年6~7月对秦安县4个乡镇的4个养殖小区的170头猪进行了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附红细胞体,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6.
对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感染附红体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选择保定市6个县区30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和20个散养户,随机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液样品2 040份,进行直接压片镜检、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和碘制动试验等病原学检测;选择阳性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74.25%,不同年龄阶段的猪不同季节均可感染附红细胞体;临床治疗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土霉素对断奶仔猪附红细胞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尤以盐酸多西环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发的传染病,黄疸与贫血是其主要特征。本文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猪发热、溶血性贫血和黄疽等主要症状。本试验用猪附红细胞体抗原和弗氏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免疫健康仔猪,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的效价,当测得免疫猪血清的OD值与阴性对照猪的血清值之比(P/N)为8.16(P/N2.1),采集免疫猪血分离阳性血清,本试验探索出了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清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高,并发症多,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近年来,甘肃省秦安县猪附红细胞体病呈局部爆发,小区域流行的特点。通过近几年来对全县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研究,以及流行特点分析,治疗经验总结,以及有效防疫措施的开展,该病在当地得到了有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者游离于血浆、骨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常和其他的猪病混合感染,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对凉山州某些地区的养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试验,以期为该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又称"红皮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中,引起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1928年Schillig首次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1],尔后报道的有牛、绵羊、猫、猪、犬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Splitter于1958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了猪附红细胞体[2]。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感染,当猪因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羊等家畜的红细胞表面或者血浆中,能够引起黄疸、贫血、高热等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中,笔者从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入手,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相应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特性,进而优化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条件,本试验设计了不同小鼠处理方式感染试验(A试验)、不同病原形式感染试验(B试验)、冻存病原感染试验(C试验)和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小鼠试验(D试验)。通过对每个试验中各组小鼠血液感染情况、感染首现时间、临床症状和平均感染时间的综合评估,分析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冻存病原及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是否对小鼠模型的建立有影响。通过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进一步鉴定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是否一致。结果显示,A试验中,昆明小鼠切除脾脏组感染效果最优;B试验中,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样本组感染效果最优;C试验中,阳性血液未冻存组感染效果优于冻存组;D试验中,猪阳性血液样本组、小鼠模型阳性血液样本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和病原的冻存等条件对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感染效果均有影响,通过对比,以猪阳性血液感染切除脾脏的昆明小鼠的方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疾病的复杂程度加大,猪附红细胞体病也成为养猪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调查猪附红细胞体只感染家养猪,不感染野猪。各种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仔猪和母猪多见,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被阉割后几周的仔猪尤其容易感染发病。病猪和隐性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2018年5月中旬,将乐县高唐镇某养殖户饲养的21头肉猪发病,主要表现发烧,耳朵和腹部皮肤发红,食欲严重减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共感染。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寄生虫性传染病。据有关资料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有些猪场中的感染率高达93%。继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也呈现局部流行的趋势。2002年,笔者曾对某地一泌乳奶牛群(110头)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高达90%,以至于难以对发病牛进行输血治疗。附红细胞体病不仅对奶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一定威胁。内蒙古医学院对部分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些人群的感染率高达39.2%~87.0%;新近已有人报导在我国安徽、兰州、…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更加准确、敏感的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猪附红细胞体特异的DNA序列(AJ504999)设计2对巢式PCR引物,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筛选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对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而对弓形虫、链球菌、牛瑟氏泰勒虫、牛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扩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DNA最低检测量为0.124 fg/μL;通过对5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该巢式PCR较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高23.7%。本试验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规模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猪的流通渠道也不断扩大,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以高热、贫血、黄疸为特征,以皮肤发红为特点,笔者就近年来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如下,以抛砖引玉。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2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黄疸和贫血为特点。该病的流行给养猪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病原学 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最早发现于1928年,但直到1950年才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从此,附红细胞体才逐渐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因素,并以RPMI-1640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分离的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获得成功,将体外培养成功的猪附红细胞体,经过分离提纯,测得膜蛋白有4条主蛋白带,另外还有2条次等蛋白带.并且观察了猪附红细胞体对BHK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并引起细胞变性的特性,不是红细胞特有的,为研究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的种类,吸附机制及其对附着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猪附红细胞体膜蛋白的测定也为进一步开展免疫学和特异性蛋白质区带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利于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