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2年以来,在商丘基点进行了短季棉与小麦连作试验。结果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比麦套棉亩增70~100公斤,皮棉亩产60~75公斤,高产田逾百公斤,霜前花为70%,可与麦棉套种相伯仲。现将短季棉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大、小麦生产和科研的回顾。 (一)、生产方面我省“六、五”期间,由于生产体制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种麦经济效益较低等原因,曾出现大、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下降。据统计,1986年全省春收大、小麦面积下降到160.1万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比建国初期还少20万亩;大、小麦总产量只1.929亿公斤,比1978年春收大、小麦总产2.925亿公斤,减少近1亿公斤。为  相似文献   

3.
我省近年小麦面积约300万亩,其中薯麦制小麦达150万亩以上。全省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而薯麦制小麦不到100公斤,是各种栽培制度中最低的。为弄清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我们于1984~1986年连续三年对我省薯麦制小麦面积最大的县——新化县的小麦生产进行了调查,本文以这个调查为基础,就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开展讨论。 一、穗数太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安县西南庄村,在改革种植业结构中,推广了麦棉满幅复播耕作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6年,该村种植的100亩麦棉复播,夏棉皮棉单产60公斤,小麦单产300公斤,麦、棉两季亩收入426.2元,比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264.0元,增加了162.2元,比单种春棉亩收入增加了130元,1987年全村麦棉复播面积为220亩,夏棉单产预计可达75.0公斤,加上一季小麦亩收入  相似文献   

5.
我县原来是个双季稻区,五十年代中期推广稻田冬种小麦。由于晚稻收刈迟,早稻插秧早,土质粘重,小麦单产低而不稳,1953—1969年平均每年播种6.7万亩,单产56公斤。经过不断探索小麦生长发育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逐步总结适应我县小麦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1970年单产首次突破100公斤,改变了小麦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无论播种面积或单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4—1988年平均每年播种14.1万亩,单产  相似文献   

6.
1987-1989年,我所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夏花生小麦两茬双高产栽培规律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课题已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掌握粮油瞻前顾后的栽培规律,采取相应统筹兼顾的配套技术,就能获取双高产。仅莒南、临沭两县经专家验收的双高产田:双300公斤的20795亩,平均亩产小麦320.6公斤,夏花生316.9公斤;双350公斤的4099亩,平均亩产小麦372.2公斤,夏花生367.2公斤;双400公斤的371.4亩,平均亩产小麦429.6公斤,夏花生411.7公斤。现将技术规范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以来,随着中棉12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麦套地膜栽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12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78.3公斤、小麦275.2公斤,其中贾悦镇5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93公斤,小麦302公斤,亩收入超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9.
中棉16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棉中棉1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于麦棉两熟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抗病性强,生育期短,从播种到吐絮仅114天,霜前花率86%,丰产性能好,在我区最高产量达1680公斤/公顷(112公斤/亩)。1991年,在南阳  相似文献   

10.
我区人多耕地少,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平耕地只有0.7亩(其中水田0.4亩)。为了增加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单产,摸索高产途径,1990年冬播生产时,笔者在蹲点的湘波镇实竹村一科技示范户的责任田里,设置了1.3亩大麦加双季杂交稻三熟制高产攻关试验田。经市统计局、市科委、市农业局联合验收,总产大麦508.3公斤,亩产391公斤;早稻总产738.99公斤,亩产568.45公斤;晚稻总产713.12公斤,亩产548.  相似文献   

11.
1983~1985年,我市棉花生产连续获得平均亩产皮棉85公斤、95公斤和82公斤的好收成,并且涌现出一批亩产超100公斤的植棉乡、村和农户。为系统总结这些高产经验,三年来共调查了60户、109块棉田,调查面积为176.94亩。这些高产田块三年平均  相似文献   

12.
一、麦棉两熟的现状麦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增产,提高植棉整体效益的种植制度。1987年以来,两熟面积不断发展,据张习桥乡调查,麦棉两熟亩产小麦290公斤,子棉260公斤,亩纯收益891元。而两熟粮食亩产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短季棉种子是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基础.在分析棉花种子质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短季棉种子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为短季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湖南烤烟生产,从1952年引进试种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五十年代基本上是试种阶段,全省年平均种植1640亩,亩平62.8公斤,年平总产1030吨;六十年代基本上是推广阶段,全省年平均种植6.008万亩,亩平71.8公斤,年平总产4314吨。纵观这二十年的历史,我省烤烟生产状况是面积少、单产低、品种乱、效益差,卷烟原料主要依靠省外调进。  相似文献   

15.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宽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改传统的二尺沟播小麦套半夏花生为2.7尺的宽幅大沟麦套覆膜春花生。该方式集小麦沟播优势与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既协调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小麦269.5公斤,花生335.2公斤。1987年全县推广27000亩,总增收196.56万元,1988年全县推广73000亩,总增收335.8万元。  相似文献   

17.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1麦棉两熟制1.1小麦与短季棉两熟栽培(连作、套种、移栽)。对生产条件好、土壤肥力较高、人多地少、灌溉水源充足的棉区,或具有夏粮高产优势的宜棉地区,如我省鄂北岗地,适当安排...  相似文献   

18.
1、适期早播,全苗匀苗。适期早播是短季棉早熟优质高产的基础。据连续三年播期试验,在5月20日至6月5日播期内,每早种一天,可亩增皮棉1.2~2.5公斤。全苗是密植的保证,匀苗是减少空棵的关键。短季  相似文献   

19.
1987年,湖南省旱粮播种面积1352.93万亩,预计总产17.73亿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与1986年相比,面积扩大28.73万亩,总产增加1亿多公斤,单产提高5.5公斤左右。除了小麦外,其他各项作物都是增产的。尤其是大麦、大豆和玉米,无论是种  相似文献   

20.
麦后移栽棉增产机理及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植棉经济效益低,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探索出了适宜当地具体条件的麦后移栽棉优化技术,有效地稳定了棉花面积,促进了粮棉双增产。麦后移栽棉比麦垄直播棉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增加了麦子播种面积。小麦亩产280公斤,比麦垄麦亩增117.3公斤。棉花皮棉亩产79.1公斤,比直播棉亩增8.1公斤,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