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缩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缩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缩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平  魏臻武 《草业科学》2002,19(10):23-25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龙牧801苜蓿鲜草为原料,用酸化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三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pH值为4.0、提取时间为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5.32%。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甘蔗尾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试验以新鲜的甘蔗尾叶和菜粕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及菜粕混合发酵对甘蔗尾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试验分 6个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IV组、试验V组,每组设 3 个重复。40d 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现场感官评定。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IV、V粗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Ⅲ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5.04%、153.95%,试验Ⅲ组较试验1组提高95.70%,试验IV组较试验Ⅱ组提高78.65%,试验IV组较试验Ⅲ组提高33.94%。(2)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Ⅲ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2.97%,11.66%,11.49%。(3)生物制剂组的pH 值在3.85-3.97,自然发酵组pH 值在3.95-4.12。(4)添加发酵菌剂和不同梯度的菜粕,都不同程度的提高甘蔗尾叶的 CP,降低甘蔗尾叶的 CF。其中以试验Ⅲ组效果最好,甘蔗尾叶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153.95%,粗纤维降低了12.97%。  相似文献   

6.
苜蓿鲜草提取叶蛋白最适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酸化、加热、加盐综合方法提取苜蓿鲜草中叶蛋白,分别进行絮凝时间、温度、加盐量和提取液pH值等4个因素对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分别为:絮凝时间8min,絮凝温度70℃,pH值5,加盐量2.0%。对温度、盐浓度、絮凝时间和pH值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加盐量〉温度〉pH值〉絮凝时间,最佳条件组合为加盐量1.6%,絮凝温度70℃,絮凝时间8min和pH值4。  相似文献   

7.
苜蓿干草提取叶蛋白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酸化加热加盐的综合方法提取苜蓿干草中的叶蛋白。分别进行了草粉预浸时间、絮凝时间、絮凝温度、料水比、加盐量和提取液pH值等6个因素对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预浸时间24h,絮凝时间10min,料水比1∶30,絮凝温度60℃,pH值3,加盐量2%。对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和pH值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水比>加盐量>pH值>絮凝时间,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水比1∶20,加盐量1%,絮凝时间5min和pH值为2.5。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5):44-47
试验旨在研究在纤维素酶活性范围内,使用纤维素酶提取黄粱木叶片叶蛋白的最适工艺。试验选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黄粱木新鲜叶片,在不同温度、pH值、纤维素酶浓度处理下,提取叶片中叶蛋白并测定其蛋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黄粱木叶蛋白工艺。结果表明,温度、纤维素酶浓度对叶蛋白提取率无显著影响(P0.05),pH值对叶蛋白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最优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浓度为11.93 U/g,温度为50℃,pH值为4,提取率达29.88%。在保证纤维素酶活性的条件下,可通过该工艺最大程度提取黄粱木叶片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小麦秸秆氨化中尿素氮水平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秸秆分为4组,分别用含量为0%、4%、5%和6%的尿素进行缸贮,温度在20℃以上时密闭2~3周后,分别取样,对样品进行干物质含量、粗灰分、粗蛋白、pH值、氨态氮、ADF、NDF、粗纤维、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测定,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氨化处理可使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4%~6%,使秸秆的粗蛋白含量超过了反刍家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8%的限定值;②氨化处理可使秸秆的pH值得到显著提高;③尿素的含量越高,氨态氮的含量越高;④氨化处理后,可使秸秆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温度、水分对贮藏中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翔  邰秀林 《饲料工业》2005,26(5):43-45
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设计,设定3个温度水平(38℃、18℃、4℃),3个水分含量水平(18%、12%、9%),测定在贮藏过程中,温度和水分对配合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表明:温度和水分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有效赖氨酸(ALys)的影响显著(P<0.05);对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和真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贮藏时间的长短对粗蛋白和真蛋白的含量都不显著,但在高温(38℃)、高水(18%)条件下,影响均显著(P<0.05);对蛋白溶解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有效Lys的的损失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德化县早熟砂梨“黄叶病株”及“正常植株”叶片及土壤的营养诊断分析:黄叶病株叶片平均含镁量0.131%,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0.328%;黄叶症较重的果园土壤交换态镁含量低12.6~24.5㎎/㎏及土壤酸性强pH3.6~4.5,诊断结论砂梨叶片黄化现象为镁素缺乏所致。矫治试验效果,叶面喷施1%硝酸镁3次,可以叶色转绿;12月份土壤基施钙镁磷肥株1.3 kg,翌年5月份后有明显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施硒肥能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钾的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以基施硒量0.45kg·hm-2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分枝期最高,初花期最低;而NDF含量孕蕾期最大,ADF和钾含量盛花期最大,钾、NDF和ADF含量苗期最小;粗脂肪含量初花期最高,苗期最低;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钾的贡献率均高于50%,而叶NDF和ADF贡献率低于50%。适量基施硒肥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叶粗脂肪、叶磷、叶钾贡献率及孕蕾期叶粗蛋白、NDF贡献率(P<0.05),苗期叶ADF贡献率和分枝期叶粗灰分贡献率,以基施硒肥0.45kg·hm-2时达到最大。综上可知,叶是苜蓿营养的重要来源,适量基施硒肥能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并提高叶营养贡献率;分枝期是苜蓿营养相对较高的生育期,以基施硒肥0.4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番茄营养特征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敏  岳静  张重丽  张灵菲  魏斌  江小雷 《草业科学》2011,28(6):1030-1034
利用室外盆栽方法,就3个不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5个营养特征与果实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番茄在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单位叶面积根量等营养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在果实产量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分别与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等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与植株高度无相关,而与叶干物质含量和单位叶面积根量呈负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各性状与生物量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与果实产量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其他营养特征与果实产量无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在探讨番茄营养特征与生产力关系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的作用,更要全面考虑多个特征之间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豆禾间作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江淮地区草地面积不足的情况。本研究在2017-2018年,通过对五个播种比例下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燕麦(Avena sativa L.)间作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燕麦间作进行比较;通过其产量及营养价值等数据评价其优劣。结果表明,箭筈豌豆与燕麦比例3.3:8的间作具有最高总干草产量,为1 595.72 g·m-2。金花菜与燕麦比例6.6:4的间作具有最高的土地当量比和土地利用率,分别为1.36和132.58%,且总干草产量第二。竞争力指数表明金花菜的种群竞争力要高于箭筈豌豆。在营养价值方面,金花菜+燕麦间作更具优势;燕麦与金花菜间作后的粗蛋白含量达到13.88%~14.09%,高于箭筈豌豆间作中的13.19%~13.44%。综合来看,两种间作模式各有优劣,以燕麦产量为导向时,箭筈豌豆+燕麦比例为6.6:4和3.3:8的间作模式更优;而若是只考虑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则金花菜+燕麦比例为6.6:4的间作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6.
DDGS的营养价值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糟及其残液干燥物(DDGS)是工业生产酒精的副产品,因其蛋白含量较高,近年来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体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DDGS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为高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可消化纤维以及高有效磷含量。DDGS营养成分变异性较大,而造成其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我国现阶段对于DDGS的研究还远落后于生产,因此急需对DDGS饲料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这一优良蛋白质资源在我国畜牧业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添加剂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组:甲酸和甲醛混合液3%(85%~90%甲酸和37%~40%甲醛混合比为1∶1),塑料袋抽真空密封青贮45 d。并于青贮第3,5,8,15,23,30和45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笋壳单独青贮时pH值均达4.50以上,氨态氮占总氮比例高达22.83%,营养物质损失大,青贮效果不理想。添加玉米粉,玉米粉+乳酸菌,有机酸,甲酸+甲醛后笋壳青贮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干物质及乳酸含量(P<0.05),可使笋壳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各处理中乳酸含量均高于乙酸、丙酸和丁酸,各添加剂均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各处理组优劣顺序为B>A>D>C>CK;青贮前8 d是影响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燕麦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饲用燕麦066为原料,在乳熟期刈割后,对其进行直接青贮和半干青贮,青贮时分别添加0%,2%和4%的糖蜜。青贮后20 d3、0 d4、0 d和50 d进行4次取样分析,从而得出添加不同浓度糖蜜、不同发酵时间和不同水分含量对燕麦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半干青贮的pH值普遍低于相应的高水分青贮,并且随着添加糖蜜浓度的增加,pH值也随着相应降低;乳酸的变化与pH值呈正相关。其中添加2%和4%的半干青贮效果最好,与其他各处理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2)添加2%和4%糖蜜的半干青贮中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并且其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这两个处理组之间CP,ADF和NDF的含量却无明显差异。(3)当燕麦含水量高时(>80%),即便pH值降到4.2以下,仍然不能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添加2%的糖蜜,使含水量降到70%左右时,就能取得良好的青贮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4个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的生育特性、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对其生长速度、育性、光合性能、鲜草及种子产量、氢氰酸含量、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新品系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生育期130~138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花粉可育率高达96%以上,自然结实率为72.11%~73.34%,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2n=2x=20=10Ⅱ)。新品系的光合能力均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以SLCN-11的增幅最大。新品系的氢氰酸含量均很低,株高约100 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5.80~10.43 mg/kg,青刈饲喂安全。新品系的茎叶比均较小,营养价值高,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4.67%~16.31%,粗纤维含量为24.31%~24.72%,并富含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磷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