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7.5 cm,D≥0.63 cm;Ⅱ级苗27.0 cm≤H47.5 cm,0.36 cm≤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石灰性紫色土上几种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比较了人工林与无林荒地(对照)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混交比1∶1)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分别比桤木纯林和柏木纯林高20%、53%,其中底层(15~20cm)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分别高30%、15%;芽孢杆菌全数及其与静止细胞数之比高于柏木纯林,但低于桤木纯林;3种林型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数量无明显差异;3种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无林荒地土壤。这说明在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区营造人工林时,采用桤柏混植,比种植单一树种的纯林会收到更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间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MATLAB软件对7个种源的美国黄松及油松苗期苗高、地径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油松的苗高生长量与各种源美国黄松的苗高生长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油松的苗高生长量最大;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叶、茎、根干重积累量与油松和其它种源美国黄松苗的各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及其叶、茎、根干重积累量均最大。综合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表现及其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引种地。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条播与撒播处理对紫丁香株高、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播育苗可提高紫丁香幼苗的高生长量,缩短育苗周期。撒播处理的苗木当年平均高生长达15.28 cm,与条播之间差异极显著,但2种播种方式之间播种苗地径的大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引种地的16个峦大杉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1个对照为材料,在福建南平开展优树家系苗期试验,研究1年生苗高、地径、生物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根幅与最粗枝径等7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状况,分析7个苗期性状相关性并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家系选择。结果表明:引种地峦大杉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这些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系列苗期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介于0.616 3~0.961 1之间;峦大杉苗高与地径性间无显著性相关,根幅、最粗枝径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性相关;以苗木质量指数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3个峦大杉优良家系;3个优良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分别为33.62 cm、7.19 mm、9.19 g、0.202、11.95 cm;优良家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平均遗传增益达5.83%~44.57%,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日本落叶松矿柱材幼林施肥5a的定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施肥处理在施肥后3-4a对苗木当年的地径生长、树高生长和冠幅扩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肥后第2年能显著促进地径增粗,第3年的肥效则主要表现在对冠幅生长上,施肥后第4年肥效对地径、苗高和冠幅生长都有积极影响,肥效至第5年已基本消失。各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苗木的生长,对P的需求有所增加,造林第4年,施P效果突出,明显高于其它处理。NP、PK和NPK配合使用的效果,除NPK完全肥料在施肥第2年与PK、NP、K27的地径当年生长量及NP的南北冠幅当年生长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外,无明显区别。基肥与追肥之间肥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以德阳市旌阳区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简称纯柏)为对照,对4种改造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柏相比,4种改造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养分( P、K)含量,各个改造模式中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有效磷与纯柏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养分各指标含量间相关关系不同,其中,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pH之间、土壤全钾与速效钾、全磷及有效磷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肥力分析表明,3种林草复合模式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核桃+菊苣模式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问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问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干旱荒漠区,对新定植的红地球葡萄苗采用套袋、土袋、土堆3种保护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成活率、主梢长度、主梢地径。4月1日定植的苗木,生长80d和160d的调查结果都表现为土袋保护措施较好,而5月1日定植的苗木,套袋保护措施则表现较好。3种保护措施与对照间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但3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云南松后代个体分化强烈,苗期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良种化进程。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幼苗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分化个体大小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适应对策方面的影响。【方法】对同一种源425株3 a生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差异,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等级苗木间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存在差异,各构件间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茎>根。等级越低的苗木生物量投资越少且分化越明显,但根生物量分配越多;随着等级的升高,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以及各构件与单株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或等速生长关系,根-叶、茎-叶、非光合器官-叶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等级苗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增大,茎、叶以及非光合器官分别与单株生物量的异速生长轨迹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无共同SMA斜率。不同等级苗木的苗高与地径、单株、根冠比以及地径与单株、根冠比间总体上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形态指标的生长速率小于地下部分生物...  相似文献   

14.
柏木低效林改造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以德阳市旌阳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简称纯柏)为对照,对4种改造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柏相比,4种改造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养分(P、K)含量,各个改造模式中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有效磷与纯柏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养分各指标含量间相关关系不同,其中,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p H之间、土壤全钾与速效钾、全磷及有效磷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肥力分析表明,3种林草复合模式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核桃+菊苣模式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容器对法国海岸松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不同容器的无柄小叶榕、法国海岸松苗木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容器无柄小叶榕和法国海岸松苗木间的苗高、地径、根质量、单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单株氮累积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除根团质量及叶绿素含量外,其余各项指标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加,苗木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网袋容器苗根团质量较优于塑料营养钵;无柄小叶榕宜选择规格为D×H=45mm×120mm的网袋容器进行工厂化容器苗生产,法国海岸松苗木质量参照马尾松二级苗的标准,规格选D×H=45mm×60mm的容器和规格为D×H=45mm×80mm的网袋容器用于培育二级苗,但不适于培育一级苗。可选地径、苗高,并辅之以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作为法国海岸松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为选择优质擎天树苗木、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和大面积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袋和苗床直播两种方式对不同粒级的种子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测定和比较苗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指标,根据苗高与地径生长因子对苗木进行分级.[结果]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分别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提高12.0%、22.0%和11.5%,各项根形态指标均大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苗;营养袋苗的平均侧根数量达25.5条,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增加了63.5%;平均侧根数、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指标在两种育苗方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营养袋苗的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显著大于苗床直播苗;大粒、中粒种子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生长与小粒种子苗木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大粒与中粒种子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营养袋育苗的擎天树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明显高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育苗,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子进行育苗,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1年生青冈栎播种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施肥和指数施肥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青冈栎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下,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苗木生长影响差异不大,指数施肥的苗高是常规施肥的116.7%,生物量是107.3%,但地径生长量仅为常规施肥的78.3%;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青冈栎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影响显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苗木的苗高、生物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地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今后应扩大施肥量的研究范围,以便在最合适的施肥量下比较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容器对木荷等3个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种不同容器对木荷、无柄小叶榕、法国海岸松等3个树种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对不同树种苗木生长初期的株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的苗木培育一定时间后,苗高及地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最早出现时间不同,木荷出苗75 d差异达显著水平,无柄小叶榕在出苗后60 d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海岸松出苗135 d,差异达显著水平.容器2可用于培育木荷容器苗,容器1和容器2不适用于生产无柄小叶榕容器苗.容器1和容器2可用于生产法国海岸松Ⅱ级苗.  相似文献   

20.
以1个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自由授粉家系为对照,对鹅掌楸属23个种间杂种家系2 a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正交、反交、回交及F1个体之间相互杂交4种交配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家系间在两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程度(P<0.01)。对于苗高性状,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31 m,在地径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63 cm。因此,在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开发中,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