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蕨菜资源,打造“蕨菜产业”,如今蕨菜已成为职工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野生蔬菜蕨菜资源丰富,属于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紧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提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临夏州野生蕨菜,平衡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紧俏的矛盾,促进林牧区野生蕨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菜,根状茎与叶片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5.80%和5.54%;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低,仅为2.28%。春、冬季节采收的野生蕨菜均以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商洛野生蕨菜资源产业化开发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商洛山区野生蕨菜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地蕨菜在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开发建议,为商洛野生蕨菜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云翔  张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3-2894
研究了河北太行山区野生食用蕨类植物的种类、生境、采收期和食用部位,认为该地区野生蕨菜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介绍了蕨菜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国内食用量很大,出口需要量也逐渐增长,目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栽培,让蕨菜由野生状态转入栽培植物已是当务之急。现将蕨菜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蕨菜的特征与特性蕨菜属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幼嫩的叶芽供食用,  相似文献   

7.
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国内食用量很大,出日需要量也逐渐增长,目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栽培,让蕨菜由野生状态转入栽培植物已是当务之急。现将蕨菜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久祥 《新农业》2014,(3):29-29
蕨菜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山野菜,在国内市场十分畅销,出口量也逐年增长。目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应大力发展人工栽培技术,让蕨菜由野生变成栽培植物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9.
蔡源乡位于浙西南山区,平均海拔600米,气候宜人,群山环抱,具有丰富的野生山野菜资源,如:蕨菜、马兰头、苦益菜等40余种。为了更好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蔡源乡于2002创办了野菜加工厂,主要加工马兰头和蕨菜。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国内食用量很大,出口需求量也逐渐增长,仅靠野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0.
蕨菜营养丰富,其春季嫩芽为传统著名的山野菜,民间食用历史悠久。野生蕨菜清脆鲜嫩,淡香味美,不受浊气、农药、粪肥的污染,又兼药效,在民间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由于掠夺式的采集,野生蕨菜资源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数量锐减,品质也大幅度下降。推广蕨菜人工栽培技术,开展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发挥林区可利用的林地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蕨菜又称龙爪菜、拳头菜、龙头菜、如意菜等,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展开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气候冷凉,山场资源丰富,野生蕨菜生产繁盛,但长时间的过度采挖使得野生蕨菜的繁殖遭到破坏,因此蕨菜的人工栽培成为一项一次投资收益多年的长效项目。  相似文献   

12.
蕨菜的营养价值高,国内食用量大,出口量也逐渐增加,目前仅靠野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遂昌县许多农户看好蕨菜种植这一市场前景,大力发展人工栽培.笔者将蕨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14.
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蕨菜,(Pteridium excelsum ching.)又名拳菜,是我国主要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叶和叶柄为食用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和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及野生资源的破坏,对蕨菜进行人工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培中,蕨菜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根茎的无性繁殖,因繁殖系数较低,不便运输,限制了蕨菜栽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蕨菜本为野生蔬菜,被誉为"山菜之王”,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浅山荒坡或半山坡及林下草地,春夏季生长茂盛.我区境内野生蕨菜资源十分丰富,每年4、5、6月份都有老百姓上山采摘数量很多的蕨菜供应市场.它一方面为市场增添了花色品种,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得到一定的收入.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做到提早批量上市,我们从1998年开始,探索野生蕨菜中棚人工栽培方法,现已获得成功.其上市期比野生提早30~35天,不仅品质优,且产量高,效益好,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桂西野生蕨菜的生物活性成分与抗逆性的关系,以野生蕨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野生蕨菜的蛋白质、糖、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每100 g桂西野生蕨菜鲜样中含蛋白质0.334 g;叶绿素和还原糖含量较少,叶绿素a/b比值为2.11,可溶性糖主要集中在叶片;顶芽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叶片、达到3.0776μmol/g;蕨菜采后各部位的POD活性大小为幼茎>顶芽>嫩叶>老叶.说明桂西野生蕨菜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备抵抗逆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易诚  宾冬梅 《特产研究》2001,23(3):18-20
以新鲜蕨菜为原料,经过烫漂护色、成丝、配料焖煮、烘干、包装、杀菌等工艺,将蕨菜加工成即食多味的软包装小食品,对开发林区野生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蕨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越来越受到食品和医疗保健行业的认可和重视,随着需求量的加大,可对蕨菜进行人工孢子繁殖,以保护蕨类的野生资源,提高繁殖系数,扩大蕨菜的栽培面积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蕨菜孢子繁殖技术及繁育过程中环境因子和辅助生长物质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实现蕨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蕨菜的特性及人工繁殖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是受消费欢迎的一种野生蔬菜,针对目前野生蕨菜过度采集和产量下降的实际,介绍了蕨菜的特征特性及食用蕨菜的种类与孢子有性繁殖和根茎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20.
蕨菜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蔬菜,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很高.含有胆碱、麦角固醇等营养物质。我国蕨菜资源尤为丰富。采食蕨菜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在市场上深受欢迎.而且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蕨菜以初生叶芽及未展开的羽状叶和幼嫩的叶柄为食用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