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GIS的支持下,研究了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其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97.4%;水力侵蚀中有1/3的面积分布在≤5°的坡地上,而且>25°坡地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大部分的风蚀和工程侵蚀分布在≤5°的坡地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压电陶瓷振动传感器检测磨机负荷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方法,并介绍了用单片机制成的智能型检测装置,经试验证明该传感器及装置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测试工程的需要,提出一种双悬臂梁应变式二分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紧凑等优点。本文介绍它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坡度和坡向对薄壳核桃树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样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坡度小于5°单株产量最高为21.18kg;阳坡产量达到了最大值,单株平均产量为21.98kg。在生产中建议核桃树栽植在坡度较小、光照充足且土壤肥沃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文在运材车速度与燃油消耗予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就运行时间与燃油消耗而言的林区公路最佳坡度,以及就燃油消耗而言的运材车最佳速度,从而为节约燃油,提高运材生产率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林区道路的设计与运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DEM提取坡度·坡向算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1万地形图数字化所生成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算法分别提取坡度、坡向。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度的平均值、最大值、标准差、中误差以及坡向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坡向余弦中误差及标准差、不同坡向面积数据,定量地分析中误差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找到研究区较合理的坡度、坡向的提取算法,进一步分析不同水平分辨率DEM所提取的坡度、坡向的面积误差变化规律。运用面积百分比加权总体误差和面积百分比平均总体误差的指标,获取2项指标与水平分辨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实际工作选取适宜的水平分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为夷  陈龙  倪斌  王麒  汪振宇 《油气储运》2012,31(6):440-442,484
鉴于坡度因素在山区管道设计中的重要性,且目前没有一个特定的坡度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区域内坡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山区管道建设中诸多重要工程量之间的关系。利用MAPGIS技术生成管道途经区的坡度分布图,以此确定各个获得坡度段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并使用分形和变换分形的方法对途经区坡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坡度分布的分形和累计分形特征,并计算得到各个坡度段的分维值。结合相应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管道线路施工图设计的热煨弯管用量及水工保护用量,探讨分维值与它们的关系,以期为山区管道设计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坡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形因子,对地区内的植被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坡面植被生长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为探明坡度与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了10°、20°、30°、40°、50°五个坡度条件下各100粒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种子的流失率呈增加趋势,10°~30°坡度范围内增加幅度较大,其中20°~30°范围内增幅最大,30°~50°坡度范围内增幅较小;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其中在10°~30°下降的最快,30°~50°下降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貌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量,通过对野外调查结果、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选取坡度、雨强、植被覆盖度及裸岩率为主要土壤侵蚀因子,选取该区域广布的黄壤作为试验土样,采用针管式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因子方程,筛选出不同坡度下复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0.692<R2<0.988),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0.523<R2<0.634).2)当坡度为6°、16°、26°、36°时,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侵蚀因子对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为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3)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对缓坡、陡坡侵蚀产沙预测较准.研究初步揭示了喀斯特地区侵蚀模数与侵蚀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景观营建艺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纯青  李峰  龙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14-2315
在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绿化的功能及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从植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对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景观营建的艺术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护坡的发展及其应用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护坡的设计注重对其行洪排涝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其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坡的发展。在分析传统护坡缺陷的基础上,对比了生态护坡的优势,探讨了生态护坡设计和应用的原则和要点,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郭鹏 《农技服务》2010,27(3):389-389,402
通过对银川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干旱气候区对边坡绿化的特殊要求,浅析了关于北方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绿化设计及植物选择,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边坡防护,为西北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整理和查阅植物标本对天山南坡蓼科植物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南坡蓼科植物有5属,17种,分别占新疆蓼科植物总属、种数的62.5%和17.9%。其中新疆塔里木新纪录种7种;新疆特有种1种,中国新疆特有分布种6种,新疆塔里木特有分布种2种,特有种和特有分布种占总种数的52.9%,比例较高,特有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防崩岗护水土网草护坡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通过介绍其结构体系特征及其保护水土流失的工作原理,来描述其结构组成,上中下3部分的功能和构造。提出了现阶段绳网护坡结构体系所承受的外部荷载设计计算方法,现阶段应使用的规范标准和护坡绳网的设计。建立了用护坡上桩的抗拔力来平衡体系外部荷载的计算模型,使其与土坡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保证该体系内力与外部荷载的平衡。通过介绍网草护坡设计施工流程,阐述不同坡度护坡的设计施工方法、基本内容和应用范围,提及使用本方法在施工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用经济指标对比来展示该型护坡相对传统做法表现在设计、施工上的3大优势,体现该护坡所具有的明显造价优势、适用性优势和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6.
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的概念和护坡原理,重点阐述了这类植被混凝土在研究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常规测定传感器线性度方法的弊病,提出了一种用电子——液压伺服式疲劳试验机进行线性加载,快速、精确测定拉压传感器线性度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直接测出拉压传感器的线性度,而且还可以绘制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及偏差对满度的百分比图。这为传感器的正确使用建立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造林隔坡反坡梯田(以下简称反坡梯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集水造林整地方式,它不仅在拦蓄坡面径流、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还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施工简单的水土保持坡面拦蓄工程。然而,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至今没有一种适合于这种整地方式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因而,在采用反坡梯田整地造林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隔坡窄,汇集的径流不能满足林木的需水要求,林木生长受抑或死亡;拦蓄标准低,一遇暴雨即形成串坡径流,达不到保持水土的目的;田面太宽,蒸发面积大、工程费用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近年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用上年秋季降雨和径流解除春夏连旱、且又满足拦蓄设计暴雨要求的隔坡反坡梯田设计方法,现发表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9.
植被护坡工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植被护坡工程的质量,进而为植被护坡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理论和技术支持,从生态效应、功能效应、景观效应3个方面共提出13项指标,构成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在各等级内的取值区间和分级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