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总要求,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调整与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出发,选取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分析等工具,对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合理性评价研究及空间布局分析。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性指数在51.20~99.40之间,平均值为81.36,合理性指数较高,但部分与第十师国土空间规划有冲突;空间布局整体呈“东密西疏”分布,局部呈“中间密四周疏”分布,核心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斑块聚落密度在20~25个/hm2。依据评价结果,将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为优先保留区、稳定保持区、整治加强区、保留发展区及缩减调出区,将优先保留区和稳定保持区用作区域发展的“保命田”,整治加强区要补齐利用短板,提高永久基本农田整体优势,保留发展区要依托整治手段,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的基本要求,而缩减调出区多为分布零散的边缘化耕地,不宜继续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应予以调出。  相似文献   

2.
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静乐县以杂粮生产作为县城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格局。发挥机械化优势,实施杂粮生产机械化技术是静乐县杂粮生产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规模适度-生产高效-生态友好等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信息”四融合的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及模式评价体系,包含农田宜机化、适度规模经营、农机配备质量、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农机生产效益和耕地健康6维度及15个三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确定权重;以农田禀赋为基础、机械装备为核心、规模化效益为导向选取西南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4种典型模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农户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M1)下地块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机具只能使用小型、低效率机械;化肥与农药施用量高于标准值,其经营规模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家庭农场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模式(M2)下实现农田连片经营与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然而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具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模式整体作业效率低于合作社模式,但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适宜在家庭农场中推广;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模式(M3)下,大中型机械在宜机化改造后的农田中充分发挥作业效率和燃油效率优势,同时产后干燥与初加工处理提升粮食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此外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农业管理和机具使用效率,该模式适宜在丘陵山区合作社及部分家庭农场中大力推广;大型合作社种养循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M4)在全程高效机械赋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合作社生产的青贮秸秆销售给奶牛场做加工饲料,奶牛产出的有机肥供给合作社进行循环利用,该模式实现生态经济耕作,适宜在部分养殖大县中进行推广。4种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31、0.67、0.86和0.79,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M3、M4、M2、M1;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各机械化生产模式特点,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各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包括耕地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过程,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构建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指标体系。应用GIS技术提取相应的指标评价值,并选用耕地模糊优选模型、理想点法这两种模型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排序,最后通过一般农地入选整备区的0-1整数规整模型,实现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西南及西北地区典型丘陵山区的作业地况、种植作物、现用动力机械等农机农艺现状调研分析,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丘陵山区农机需求状况,对我国西南及西北地区典型丘陵山区的农机尤其是拖拉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从市场需求端定义了我国丘陵山区拖拉机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农田规模和地块条件的特殊性,缺乏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科学选型方法,特别是对地形条件和安全性考虑不足,导致部分收获机械在丘陵山区的作业适应性、通过性差,损失率偏高。为提高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机收损失率,实现安全绿色高效生产,本文秉持先进适用、轻简高效、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等基本原则,在农机选型理论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能耗、作业效率、作业效果、作业性能、舒适性、安全性等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丘陵山区小麦/玉米收获机械选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调查法及相关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田间试验和实地调研,在四川省三台县对J-2.5型(Ⅰ)、L-3.5型(Ⅱ)、W-4.0型(Ⅲ)、S-4C型(Ⅳ)、A-5.0ZA型(Ⅴ)、W-6.0EA型(Ⅵ)等6种小麦收获机进行选型评价验证。研究结果表明,6种小麦收获机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71、0.43、0.50、0.73、0.45和0.39,其效果排序依次为Ⅳ、Ⅰ、Ⅲ、Ⅴ、Ⅱ、Ⅵ。评价结果符合农户实际使用情况,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西南丘陵山区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为有关管理部门和农户进行小麦收获机械选型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为农机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改型、研制适宜于丘陵山区的小麦玉米收获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赞皇县近年来农机化发展为例,探究丘陵山区农机化推广,提出丘陵山区农机化推广应以当地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农机手这个关键少数为抓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推动农业机械化整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丘陵山区果园地形复杂,现有小型装备存在爬坡越障能力和安全技术适用性差等问题。以水果田间输运机械为例,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作业条件指标3方面分析水果田间输运机械适用性,利用德尔菲法结合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确定三级评价指标分值,综合各级指标权重及三级指标分值得到各级评价指标分值和综合分值,以此构建水果田间输运机械适用性评价体系。对某型号履带式运输车进行评价测试,得到各级指标及综合评价结果:技术指标评价55.93分,经济指标评价58.07分,作业条件指标评价64.85分,综合评价57.86分。评价结果与该运输车表现相符,验证了适用性评价体系的正确性,该研究为高效经济型水果田间输运装备研发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考虑耕地综合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和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对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崇仁县为例,借助GIS平台与Geo Da软件,通过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根据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再根据自相关分析结果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应关系,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根据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耕作利用条件和耕作区位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综合质量聚类关系和耕地景观结构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划定崇仁县永久基本农田305.94 km~2,划入的耕地更符合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有助于基本农田长期的管理和保护,也可为丰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格环境下县域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西省吉安县为研究区,以新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数据基础,在网格环境下,选取耕地面积比、破碎度系数、分维数和集中连片系数对耕地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耕地利用等指数为空间变量,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最后采用空间叠加组合方法,规划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中,吉安县被划分为2 062个1 km×1 km的网格评价单元;从高到低,耕地空间布局划分为1级、2级和3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划分为HH、LL、HL和LH等4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吉安县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集中整治型和后备开发型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36.26%、22.70%和41.04%,在空间分布上,优先划入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的浬田、梅塘、登龙和官田等乡镇,以及研究区东部的部分区域;集中整治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万福镇、桐坪镇以及南部的部分区域;后备开发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和北部。通过耦合耕地空间布局和耕地利用质量空间聚集,满足了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质量好的要求,为基本农田建设合理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联合收割机在丘陵山区使用时,影响其作业效益的因素,介绍该区域农户选购机具时,除了掌握一般的选购方法之外,针对丘陵山区的特点在机型和品牌选择上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对青贮饲料的需求大为增加。因此,为了保证青贮饲料的产量,就必须对其进行机械化生产,以提高青贮饲料的生产效率。笔者分析了丘陵山区青贮饲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青贮饲料机械化生产技术过程,分别从机械化发酵、机械化装箱过程、机械化整理发酵过程、机械化储存和运输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提升青贮饲料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实践证明,在青贮饲料发酵、装箱、储存和运输等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既保证了饲料自身的营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病虫害的产生,有力提升了丘陵山区青贮饲料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助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农机化生产水平的措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农机化急需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马铃薯产业是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铃薯70%种植在丘陵山区,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介绍了甘肃省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山东丘陵山区小麦 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较少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构建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周年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3个1级指标,设定经济收益、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社会贡献、机械...  相似文献   

17.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农业机械》2023,(11):79-84
本文从我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出发,总结回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结合关键工艺装备的丘陵山区智能化升级和丘陵山区农机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以及加速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构建符合现阶段丘陵山区农业三产融合和中国式现代化丘陵山区农业农机装备需求的农机智能制造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但是由于地形复杂,部分农机具使用受限。西南丘陵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地之一,丘陵山区地貌和黏重板结的土壤状况导致该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发展现状,探讨了减阻挖掘技术、对垄深度调控技术、薯土分离技术、集薯技术等马铃薯收获机关键技术,指出了未来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霞 《南方农机》2017,(13):17-18
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抵抗自然灾害、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减轻农民工作负担、拉近工农距离等都有重要作用。并且,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协作以及工农联盟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以及确保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可见,农业机械化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