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水市油松、落叶松松阿扁叶蜂危害猖獗的情况。通过2a的试验防治,总结出了人工控除茧内幼虫,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松叶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松叶蜂科(Diprionidae),主要以幼虫为害针叶树种,严重发生时针叶树种受害率达80%以上,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样方法就不同林分、坡位、海拔对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松叶蜂幼虫在针叶纯林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针叶阔混交林的虫口密度;海拔高度与松叶蜂的虫口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阴坡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阳坡。研究结果可为松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在吉林省1年发生2代,是危害严重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林木、果树、农作物、蔬菜、花卉、杂草等。可采用人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樟树常见病虫害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华南冠网蝽为害特征的基础上,从林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并简要介绍了部分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厚壁叶蜂近年来在青海省湟源县首次发现,主要为害柳树。幼虫孵化后,啃食叶肉,使叶的上、下表层逐渐肿起,形成虫瘿。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为6月上旬,采用人工防治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11):72-73
为海东市防治落叶松叶蜂提供参考,介绍了落叶松叶蜂在海东市的发生危害现状,分析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采取物理防治、营造林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防治叶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国槐尺蛾是国槐树生长季节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天津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食害国槐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幼虫可将树叶迅速吃光,不但影响园林景观,而且使树势下降甚至死亡。根据国槐尺蛾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早防、防小,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控制住危害。  相似文献   

9.
针对青杨脊虎天牛对林木的为害程度大、防治难的现状,首先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然后从林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尽快控制该虫为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除本省外,贵州也有分布。该虫在云南以为害云南松中幼林为主,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在云南江川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茧蛹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进入三龄取食全叶为害加重;第一代7月,第二代(即越冬代)10月是幼虫为害盛期。本文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由于成虫飞翔能力弱,喜产卵于两米以下松针叶肉内的习性,因此要求适树适地优质造林,加强幼林抚育,加快成林速度,使不利于成虫活动产卵;利用南华松叶蜂各虫态的发生与节令、物候及农林生产活动等的关系,进行虫情预测,适时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清除害虫茧蛹及必要的化学手段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小麦叶蜂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粘虫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正>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4种,均属膜翅目锯蜂科。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cm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卵期10d。幼虫有假死性,一至二龄期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13.
<正>落叶松叶蜂是危害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后,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尤其对幼树危害极大,可使新梢弯曲,枝条枯死,树冠变形,难以成林郁闭。基于此,简要介绍落叶松红腹叶蜂卵、幼虫和成虫,摸清该虫发生、发展规律及生活习性,最后从物理、化学防治2个方面进行说明。1发生及危害症状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膜翅目,叶蜂科。落叶松红腹叶蜂属食叶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和陕西等省。落叶松叶蜂是危害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后,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尤其对  相似文献   

14.
大蓑蛾的为害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3-9025
[目的]研究大蓑蛾的为害症状及与其他种类间的识别,并探讨对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调查大蓑蛾在田间的为害症状并与其他常见蓑蛾进行比较;分析大蓑蛾不同防治方法的特点,并总结几类常见蓑蛾的防治措施。[结果]大蓑蛾寄主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喜集中为害;茶小蓑蛾幼虫咀食叶片,使之斑驳破烂。大蓑蛾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辅;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在发现虫囊时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另外可以施用化学药剂;茶小蓑蛾防治适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结论]该研究可为蓑蛾类昆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熊毛锤角叶蜂和煤色锤角叶蜂是新发现的两种樱桃树害虫,其中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且为优势种。本文主要记述了优势种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熊毛锤角叶蜂1年1代,以蛹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成虫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期多于50d,6月上旬开始化蛹。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防治方法:(1)人工摘茧;(2)胃毒剂或触杀剂喷雾;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和川楝素增效乳剂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16.
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锋  刘学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目的]为茶黄毒蛾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荼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信阳茶区的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茶黄毒蛾在信阳荼区1年发生3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1~2龄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幼虫分群迁散为害荼丛上部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食光。害虫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及时修剪茶树、清理茶园,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人工捕捉1~3龄幼虫,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成虫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保护地蔬菜蜗牛发生期早、为害时间长、局域性发生明显、发生量大、食性杂、为害重等特点,提出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熊毛锤角叶蜂和煤色锤角叶蜂是新发现的两种樱桃树害虫,其中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且为优势种,本文主要记述了优势种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熊毛锤角叶蜂1年1代,以肾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成虫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期多于50d,6月上旬开始化肾。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防治方法:(1)人工摘茧;(2)胃毒剂或触杀剂喷雾;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和楝素增效乳剂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在油松针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 ;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 ,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 ,提出了松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结合室内测定与田间观察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桦潜叶蜂在中国分布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桦潜叶蜂(Profenusa thomsoni)在吉林地区1 a发生2代。93.22%的老熟幼虫在树下0~10 cm深的土壤中做土茧越冬。桦潜叶蜂5月下旬化蛹,蛹期5~10 d; 6月上旬始见1代成虫,成虫寿命为1~2 d。桦潜叶蜂成虫产卵于桦树近地面嫩叶的表皮中,每叶可见产卵痕1~10个。日平均温度为15~20℃时,卵经过5~7 d可孵化。桦潜叶蜂幼虫期为20~25 d,老熟幼虫一部分脱落叶片潜入浅土,一部分在叶片为害部位化蛹,蛹期5~8 d。7月上旬,2代桦潜叶蜂成虫羽化,卵产于桦树中、上层嫩叶内。2代桦潜叶蜂对叶片的为害较重,为害占比为72.32%。8月中旬,以老熟幼虫脱叶潜入土中形成土茧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