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安徽本地意蜂为育种素材,通过系统选育与定向选育,采用闭锁集团繁育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选育出九州意蜂品种配套系,该品种配套系蜂王日有效产卵量高,春繁速度快,群势强,越夏越冬效果好,适应安徽地区生态环境和蜜粉源条件,具有蜂蜜高产、蜂王浆高产、蜂蜜和蜂王浆双高产的生产性能。其“中九州1号”(Eg1)属于蜂蜜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九州2号”(Eg2)属于王浆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王浆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10-HDA含量最高达2.14;水分、蛋白质、酸度基本接近,“九州3号”(Eg3)属于蜂蜜、王浆双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王浆产量均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适应于现代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2.
浙农大A系意蜂生产性能考察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杂交一代蜂群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浙农大 A 系意蜂的产育力、群势增长速度、采蜜量等,与平湖意蜂和澳大利亚意蜂无显著差异或基本一致,但蜂王浆高产性能表现突出,产量比平湖意蜂高19.5%,比澳意高42.5%,而且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规定和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3.
浙农大A系意蜂和本地意蜂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目的本县蜂群属意蜂品种,多为定地饲养,以生产王浆为主。为了提高王浆单产,增加养蜂经济效益,我们在省农业厅蜂管站的指导和支持下,于1988年引进平湖意蜂进行本次试验。通过试验,从中得出平湖意蜂与本地意蜂的产浆性能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加聪 《蜜蜂杂志》2003,(12):18-19
20 0 0年分别从国外引进 4个蜜蜂育种素材 :从德国引进卡尼鄂拉纯种蜂王 ,该蜂种最大的特点是抗螨能力较强 ,采集力强 ,节约饲料 ;从格鲁吉亚引进高加索纯种蜂王 ,该蜂种最大的特点是采集力强 ,能维持大群 ;从美国引进美国意蜂纯种蜂王 ;该蜂种比我国目前饲养的意蜂体色更黑 ,采集力和抗病力都较强 ;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意蜂纯种蜂王 ,该蜂种采集能力强 ,能维持强群。  相似文献   

7.
<正>桂东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7、8月是桂东北最炎热的月份,也是蜜粉源植物最缺乏的时候,用"七苦八绝"形容,是非常恰当的。那么,意蜂  相似文献   

8.
意蜂与中蜂王浆腺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显微解剖,显微测量,显微照相及切片等手段,对意蜂和中蜂王浆腺的形态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同品种各日龄蜂王浆腺小体的数目差异不显著,仅是小体的饱满状态不一,意蜂与中蜂王浆腺小体数目分别为533±6粒和331±7粒;各日龄工蜂王浆腺的宽度存在显著差异,意蜂与中蜂王浆腺的最大宽度分别为0.53mm和0.52mm;同品种各日龄蜂王浆腺的长度差异不显著,意蜂与中蜂王浆腺长度分别为12.31±0.06mm和9.07±0.05mm。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严重,加之养蜂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使养蜂生产陷入困境,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广大蜂农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蜜蜂的王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来保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以求蜂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研究王浆高产配套技术是蜂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蜂农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为此,我们在1991年开展了1千克越冬蜂运用王浆高产  相似文献   

10.
在小叶按(EucalyptustereticornisSm1ith)花期,比较研究种性退化的喀×意杂交蜂(carnica×ligIIStiCa)及其亲本意大利蜂(ApislnellileraIigustlcaSpin,)的载粉量。两种蜂的载粉量分别为14.811mg和19.36mg,喀×意杂交蜂载粉量明显小于意蜂,两者差异极显著(t一检验p<0.01)。养蜂生产利用杂种优势时,要注意杂种种性退化和性状分离,以便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蜂王浆是蜜蜂重要的蜂产品之一。咽下腺和上颚腺是蜜蜂分泌蜂王浆的重要外分泌腺体,同时工蜂分泌蜂王浆的能力与脑部调节行为过程中高量表达的基因、蛋白质、神经肽等有关。近年来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方面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蜂王浆分泌的分子基础研究。系统综述了与蜂王浆分泌密切相关的咽下腺、上颚腺和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深入研究意大利蜜蜂咽下腺、上颚腺分泌蜂王浆的分子机制以及脑调控哺育行为的分子网络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意大利蜜蜂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本研究以 30种RAPD随机引物对平湖浆蜂、美意、澳意、苏意等 4个在产浆、采蜜和抗病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意蜂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_PCR扩增筛选。试验结果显示 ,随机引物W 1 8(5′_CGGACGGCGG_3′)和W2 3(5′_GTACCGCCCG_3′)的扩增图谱呈多态性。其中 ,在引物W 1 8所扩增出的 9条片断中 ,2 35 2bp和 36 4bp条带为美意所特有 ,表明可将之用于鉴别美意 ;2 0 92bp条带仅出现于蜂蜜高产的美意和澳意中 ,意味着该条带为一个蜂蜜高产性状的遗传标记 ;而 6 32bp条带在王浆高产品系平湖浆蜂中出现的频率 (0 91 )显著高于 (P <0 0 1 )美意(0 0 4 )、澳意 (0 0 2 )和苏意 (0 0 0 ) ,说明 6 32bp条带可能为王浆高产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在W2 3引物扩增条带中 ,6 5 1bp条带为澳意所特有 ,可用于澳意鉴别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成功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基础上,通过对多王群单个蜂王和多个蜂王产卵力的研究发现,经生物诱导处理的单个蜂王的产卵力与未经处理蜂王的产卵力相比无显著差异,而3王群和5王群蜂王的产卵力分别是单个蜂王产卵力的222.94%和367.09%.结果表明,多王群是提高蜂群产卵力和王蜂指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技术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法国意蜂、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1代和子4代工蜂的微卫星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亲本蜜蜂与营养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特有DNA条带发生了转移。说明通过蜂种之间的营养杂交可以改变其微卫星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成功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开创了多王同巢越冬的成功先例,打破了"人工组成的同巢多王群,多只蜂王只能相处几个月"的论断.同时,对多王群在蜜蜂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和养蜂生产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华勃式微量呼吸检压仪连续测定了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不同发育时间的耗氧量。结果显示:中、意蜂卵平均耗氧量的曲线趋势大致相同,都是随着卵的生长发育而增加,但中蜂平均蜂耗氧量明显高于意蜂;在26h和44h两个时间点,中、意蜂平均耗氧量出现突然下跌形成两个谷点。26h时的谷点可能是试验蜂卵"分化中心"作用结束的时间点,也就是在这时完成了胚胎的早期发育;而44h时谷点可能是胚芽已基本形成并准备进入成长的时间点。从而证明了中、意蜂卵期的呼吸代谢是受内在生理发育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对中蜂和意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时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和意蜂都能较好地适应温室内环境,代替人工或激素为温室草莓完成有效的传粉任务.中蜂和意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传粉行为相似但具体活动方式不同,中蜂的日活动时间和采集高峰时间比意蜂的长,访花持续时间比意蜂的长,而访花间隔时间却比意蜂的短,表明中蜂在为温室草莓授粉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更长,授粉效率更高.据此得出中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的活动特性优越于意蜂,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白垩病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不同蜂群间的抗白垩病能力强弱差异检测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研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意蜂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的差异.采用DPS软件方差分析系统分组实验统计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对4群患病蜂群和4群健康蜂群自然状态和接种蜜蜂球囊菌病原状态下的3次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不同蜂群间的抗病能力有差异;1号蜂群在接种蜜蜂球囊菌前、后蜂群患病个体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蜂群(p<0.05);用白垩病死尸粉末拌入花粉饲喂的方法可以有效诱发蜂群发生白垩病;实验筛选出抗白垩病能力强、弱的蜂群为抗白垩病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