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源自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调查表明,茶园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在激烈的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中,武夷山率先建成江南茶区高标准生态茶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亲临"燕子窠生态茶园",提出了"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武夷山现代化生态茶园建设的实践,是我国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人一讲茶叶品质,就是讲山场、制作工艺,却忽视茶园管理这个源头问题。就我们武夷山来说,不管正岩半岩,内山外山,在同等山场中,茶园管理都突显出重要性。其他茶区也当如此,茶园管得好,茶青质量就相对更优,茶品质就相对更高。笔者在"老丛之乡"吴三地见到有人套用"药材好,药才好!"的广告词,写着"茶叶好,茶才好!"这里写的"茶叶"指的就是青叶,这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任何农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2006,(2):F0004-F0004
武夷山龙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武夷山市天游茶厂.属国有企业.座落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该公司远离生活区和日工业区.无生活污染及工业的“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茶叶专业科研人员10余人.3000余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担.和各类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叶》2006,(4):F0004-F0004
武夷山龙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武夷山市天游茶厂,属国有企业,座落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该公司远离生活区和工业区,无生活污染及工业的“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茶叶专业科研人员10余人,3000余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担,和各类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7.
天邑     
《福建茶叶》2011,(2):67
武夷山市天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武夷山(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现代岩茶生产加工工厂,是国内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生产、销售、研究及中国茶文化推广的品牌型骨干企业。公司在武夷山拥有茶园上千亩,茶园的品种多为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正岩茶园各方面条件都有别于外山茶园,因此其种植管理技术亦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总结了武夷山正岩茶园的气候、生态环境特点、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培肥措施、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等,为武夷山正岩茶园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1,(9):29-29
近日,香港皇权集团旗下老记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武夷山市政府、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侨茶业基金会等机构在京举办“武夷山大红袍资源与资本整合暨老记大红袍功能与成分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老记茶叶宣布收购武夷山春城茶厂几千亩大红袍茶园及覆盖大红袍传统焙制工艺的茶厂,完成了对武夷地区大红袍资源与资本的整合,并推出高端“洞藏年份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武夷山市农家茶厂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农家业主的生产体系、成本体系、销售体系等相关问题,就茶树品种、茶叶加工、生产管理等相关因子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只要正确把握武夷山市农家茶厂的发展轨迹,武夷山茶叶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1.
岩上茶     
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是集科研、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坐落于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拥有的茶园基地全部在景区内。本所自创办以来,即开展岩茶加工工艺改进和提高品质实验、有机茶栽培管理模式实验、武夷名枞选育新品种引进区域实验、岩茶加工设备改进实验、燃改实验等是福建省科技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左右,年降雨量2000mm,大部分茶区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土壤,PH值为4.5~6.0,是理想的乌龙茶生产地。目前武夷山拥有茶园9.6万亩,年产毛茶500多t,产值1亿多元,其中相当部分茶叶的初制是由农家茶厂加工完成,这一结果造成武夷山市精品茶少,大宗茶多,茶叶商品经济综合指数相对偏低,针对这一现象,本人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对武夷山市农家茶厂进行系统调研,现就武夷山市农家茶厂的现状及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14.
陈忠林  王标明 《中国茶叶》2020,(4):50-51,54
武夷山正岩茶区部分茶园的肉桂品种茶树存在树势衰老现象,导致茶园产量下降并影响成茶品质。笔者多年来探究其原因并总结出深挖、清山、客土、开沟、修剪等茶园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肉桂茶树衰老,稳产并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随着茶叶经济效益的上升,我市新垦茶园迅速增加。新垦山地茶园土壤贫瘠,加上茶农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茶园园地和护坡的防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可改善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稳定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强茶树的抗逆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生态效益显著。1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技术应用背景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域,气候温…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曾六次出访福建,先后到过厦门、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州,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厦门茶博会、全国无公害茶武夷山市培训班、安溪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省有机茶现场会和福州召开的中国特种茶和经济全球化论坛会,走访安溪、武夷山、福鼎茶园、茶厂,参观安溪“中国茶都”、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和省茶叶研究所,同茶叶专家、教授、研究员多次交谈,阅读大量的福建经济、农业、茶业资料,还在“中茶杯”名优茶评比和历届国际名茶会上评审福建茶。我的体会是福建茶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加快调整优化茶业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建…  相似文献   

17.
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元高  徐斌 《中国茶叶》2009,31(6):38-39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土地面积2798km2,人口21.8万。茶叶产业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1.6万亩,其中当年新增茶园面积3982亩;茶叶总产量5568t,出口1580t;茶叶总产值8.05亿元,其中毛茶总产值达1.95亿元。全市涉茶人员达5万余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茶叶企业有211家,有茶叶初制厂1017家,已注册茶叶商标90个。  相似文献   

18.
建国三十五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广东茶叶产销发展迅速,现有茶园七十万六千亩,年产茶三十五万一千多担,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比建国初(1950年)增长七倍和十三倍。茶叶内销和外销逐年增加,现在全省城乡饮茶风气盛行,去年消费茶叶达四十万担,人平六两多,比解放初增长七倍以上。过去广州口岸没有广东茶叶外销,现在出口十余万担。出口和内销茶叶,品种花色增多,品质优良。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种植茶树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良、是我省山区丘陵农民一项劳动致富的生产门路。但是在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盘剥  相似文献   

19.
武夷岩茶(习惯通称乌龙茶),是我国历代名茶中的茶王。世界其他产茶国均不产,唯我国所固有,历经沦桑而不衰,迄今在国内外市场仍属佼佼者。一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现改武夷山市)南十公里,四面皆溪壑,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之胜。山中气候温暖,无严寒酷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在考察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所提出的统筹“三茶”论述为指引,在简要回顾分析了2022年福建和我国茶业战线上所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茶文化要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提升茶叶品牌价值;茶产业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茶叶产值;茶科技要创新科技手段,提升茶产业竞争力;‘三茶’融合,要标准化先行”的促进茶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振兴福建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