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7年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及土壤Cu、Zn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鸡粪土壤有效Cu占全Cu的比例低于猪粪,土壤有效Zn占全Zn的比例高于猪粪。除连续7年施用鸡粪45,60 t/hm2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其余施肥处理土壤Cu、Zn含量均未超标。与施用化肥(CK)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为99. 72%,连续7年施用猪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Cu含量显著增加,为29. 83%。通过分别对不同鸡粪和猪粪施用量与土壤Cu、Zn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Cu限值,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分别为2 386. 26,616. 10 t/hm2。当土壤Zn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时,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用量分别为205. 18,993. 89 t/hm2。  相似文献   

2.
针对畜禽粪便有机肥过量施用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采用盆栽试验开展了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的2种有机肥鸡粪和猪粪施用对小麦生长及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量有机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的干质量明显低于化肥处理,而中高量有机肥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鸡粪用量的增加,土壤Cu、Zn、Cr、Pb、Cd含量均有明显增加。随着猪粪用量的增加,土壤Cu、Zn、Cd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所有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土壤标准(GB15618-1995)。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鸡粪60,90 t/hm2的处理显著增加土壤Cu含量,分别增加16.70%,18.61%。施用鸡粪为15~150 t/hm2的处理土壤Zn、Cr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3.86%~326.45%和9.43%~31.65%。施用鸡粪为90,150 t/hm2的处理土壤Pb和Cd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Pb分别增加19.41%,22.91%,土壤Cd分别增加30.83%,50.49%。施用猪粪45~150 t/hm2的处理土壤Cu和Zn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9.67%~61.53%和7.78%~32.68%。施用猪粪150 t/hm2土壤Cd含量显著增加,为50.43%。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Cd和Cr限量,所有施肥处理小麦籽粒样品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养殖业产生大量粪便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现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主要养分和微量元素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Zn含量均趋于明显上升趋势.低量鸡粪、鸭粪有机肥(15 t/hm2)分别与适量化肥配合即能保持小麦季耕层土壤速效...  相似文献   

4.
禽粪有机肥对土壤锌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畜禽粪便有机肥中Zn含量普遍偏高的状况,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Zn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均趋于上升趋势.有机肥鸡粪和鸭粪的施用量与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的关系均分别符合二次型曲线和线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秸秆生物炭对潮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对华北潮土农田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的效果,自2011年开始,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典型潮土农田通过设置0(BC0),2.25(BC2.25),6.75(BC6.75),11.25 t/hm2(BC11.25)4个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小麦籽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施用生物炭对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连续施用生物炭9季后,与BCO相比,BC2.25、BC6.75、BC11.25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4.5%,8.8%,9.1%(P0.05),小麦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8.8%,8.1%和6.1%。而且,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BC6.75和BC11.25处理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显著增加14.1%和26.0%(P0.05),含水量增加34.4%和42.2%,容重降低10.7%和19.6%。此外,生物炭长期施用BC6.75和BC11.25处理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第9季BC6.75处理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128.7%,BC6.75和BC11.25处理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27.9%和179.6%(P0.05),全氮含量增加25.4%和30.5%,但BC6.75和BC11.25处理籽粒产量在第9季显著低于BC2.25处理。综上所述,生物炭长期连续施用能够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提高耕层硝态氮、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作用。从秸秆资源良性循环发展角度来看,研究地区适宜秸秆生物炭用量为2.25 t/hm2。  相似文献   

6.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7.
速效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速效硫肥在华北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含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0 kg/hm2)、低量硫磺粉(30 kg/hm2),高量硫磺粉(60 kg/hm2)、低量速效硫肥(30 kg/hm2)和高量速效硫肥(6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施硫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并受到硫肥种类和施用量的影响;速效硫肥增产幅度高于普通硫磺粉处理,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产最为显著,在泰安和沧州试验点分别增产8.3%和10.1%。小麦籽粒含硫量随硫肥施用有增加趋势,但只有沧州试验点的高量施硫处理表现显著,不同硫肥种类间无显著差异。速效硫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泰安点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低量速效硫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硫磺粉处理,但在沧州点表现不明显。施用硫肥提高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速效硫肥增效优于普通硫磺;综合比较,泰安点小麦以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369元/hm2,产投比为10.5),沧州点小麦以低量速效硫肥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111元/hm2,产投比为16.4)。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增加小麦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以施用化学肥料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污泥堆肥和化肥配合,研究了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Zn、Cu、Cd、As、Hg等5种重金属含量随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植株中Zn、As、Cr含量随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土壤中8种重金属Hg、Cd、Pb、As、Zn、Cu、Cr、Ni含量均未超出"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小麦籽粒中Hg、Cd、Pb含量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标准值,污泥用量18000kg/hm2时As含量超出标准值0.02mg/kg;微量元素Zn、Cu在秸秆中的含量小于籽粒中的含量,而其他重金属在秸秆中的含量是籽粒的2~40倍。由此推断,适量污泥堆肥农用短期内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不会影响可食部分的食用,重复使用多年后应及时监测。  相似文献   

9.
提高小麦籽粒锌浓度是补充人体锌营养、降低锌缺乏的重要措施。定量化研究全球小麦籽粒锌浓度随时间变化,并评价施肥对籽粒锌浓度的影响,对指导当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1980到2018年间与全球小麦籽粒锌营养相关的田间试验文献84篇,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籽粒锌浓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氮磷钾肥施用对全球小麦籽粒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1981—1990)至今,全球小麦籽粒锌浓度从90年代的39.6 mg/kg下降至目前的29.1 mg/kg,下降幅度为26.5%。在小麦生产中,氮肥从1990s的84.1 kg/hm2增长至当前的166 kg/hm2,磷肥从2000s至今增加了127%,钾肥从2000s至今增加了19.8%。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锌浓度,磷肥降低了籽粒锌浓度,而钾肥施用并没有影响籽粒锌浓度。因此,集约化农田中磷肥的大量施用可能对小麦籽粒锌浓度的降低影响最大,适当的磷肥施用量可以保证小麦籽粒高产、高籽粒锌营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品种秦豆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锌肥对大豆不同组织生物量、耐性指数、转运指数、锌积累量、锌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kg锌处理显著提高大豆根和叶片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Fo、Fv、Fm、Zn含量,耐性指数、转运指数和叶片Zn积累量显著增加。综合评价表明,大豆对锌有较好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2.
Zn对不同品种油菜光合特性、籽粒Zn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Zn对不同品种油菜光合特性、籽粒Zn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5种Zn浓度(0、1.0、5.0、10.0、20.0 mg/kg)处理下5个油菜品种的生长、光合特性、籽粒Zn含量及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油菜品种的根、茎、叶、籽粒及植株干重、光合特性、Zn含量和积累量在品种之间、Zn处理浓度之间的差异显著,品种与Zn浓度的交互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当Zn≤5.0 mg/kg时,Zn增加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以及蒸腾速率(Tr),提高了油菜茎、叶、籽粒及总干重。5个品种的籽粒Zn积累量以及ENW、NTHYC和H33的籽粒Zn含量随Zn浓度先增加,在5.0 mg/kg Zn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ENW的籽粒Zn含量和籽粒Zn积累量在5.0和10.0 mg/kg Zn处理时为5个品种最高或次高,分别为172.34和164.10 mg/kg、2.932和2.575 mg/pot。  相似文献   

13.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进行培养试验,对缺锌条件下3种小麦基因型(绵阳19、邯6172、新麦13)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对P、Cu、Fe、Mn营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4种指标,即锌效率(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之比)、相对冠根比(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冠根比之比)、缺锌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干物质量,对3种小麦的耐缺锌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锌缺乏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依然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发育能力;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缺锌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邯6172的耐性最强;在缺锌胁迫条件下,小麦地上部Cu、Fe、Mn含量及Cu/Zn、Fe/Zn、Mn/Zn均明显升高,地上部锌含量与Cu、Fe、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锌缺乏能够促进Cu、Fe、Mn在地上部的累积。与此相反,锌缺乏条件下小麦P含量及吸收量均明显降低,地上部磷、锌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但与Cu,Fe,Mn相似,缺锌后P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升高。同时,对缺锌耐性最强的小麦基因型邯6172在锌缺乏条件下,地上部Cu、Fe、Mn含量的升高与P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是3种供试小麦中最大的,似乎表明小麦对锌缺乏的耐性大小与对Cu、Fe、Mn的吸收能力及与对P吸收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高锌胁迫下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Zn吸收及Zn富集品种与一般品种根分泌物特点。结果表明,Zn胁迫显著抑制了6个品种大白菜生长。0.5<根系耐性指数(RTI)<1.0。随锌水平的增加大白菜地上部干重、RTI明显下降。大白菜地上部Zn含量、根系Zn含量均随锌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Zn主要积累在大白菜根部。供试锌水平下,以丰园高抗1号的地上部、根系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个品种,最大值为251.1、273.6 mg/kg (40mg/L Zn), 以丰抗80地上部、根系Zn含量最低。培养介质pH随锌水平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大白菜2个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主要氨基酸包括丝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含量大于1.0μg/10 g干土)。锌胁迫降低了大白菜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氨基酸总量。Zn富集品种丰园高抗1号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加Zn与否都高于一般品种攻关2号。2个品种根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尤其是低分子有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是大白菜品种之间Zn吸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Nineteen annual Medicago genotypes from eight species were grown in Mt. Compass sand at three levels of soil Zn application (0, 0.1 and 0.9 mg Zn kg-1) to achieve Zn status from deficiency to adequacy. Genotypes differed in growth response: under Zn deficiency, those classified as Zn-efficient had less reduction in shoot growth, a higher root mass,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Zn in the shoot and total Zn content per plant, and a stable shoot/root ratio compared with Zn-inefficient genotypes. While seed Zn content did not influence the Zn-efficiency ranking, it did affect yield, and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yield response and Zn accumulation as Zn supply decreas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on Effect of Zinc (Zn)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物学报》2000,26(6):861-868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锌肥对玉米产量影响,在丹寨县扬武镇密告村开展玉米增施锌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提高玉米的产量,以施用锌肥0.5 kg/667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人民  杨肖娥 《作物学报》2001,27(5):566-574
本试验以耐低锌水稻品种IR34、IR36、IR8192和锌敏感水稻品种IR26、测64-7(Ce64-7)、二九丰(Erjiufeng)为材料,采用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法,在各种锌离子活度(pZn2+9.7,10.3,10.6,11.0,11.3,>11.5)下,研究了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耐低锌基因型水稻和锌敏感基因型水稻的临界锌离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