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娜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5):156-164
为推动北京地区绿色农业高效发展,了解广大农户的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并寻求可靠提升路径意义重大。本研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的分析框架,将意愿的影响因素设计为农户感知和政策因素两大类,利用北京市10个区35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感知与政策因素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效果及其相互关系。感知有用性和政策响应对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对意愿产生影响;政策执行力通过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政策响应的中介作用对意愿产生影响。并对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北京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路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户对发展绿色农业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科学合理设计有效政策,力求提升政策响应效果;强化政策执行落实,发挥政策应有效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法的上海崇明岛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旅游资源,其丰富程度与开发利用的价值直接影响着旅游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崇明岛的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了崇明岛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资源条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观赏价值决定了崇明岛旅游的发展,并根据崇明岛旅游开发实际存在的旅游资源丰富与客源充足等优势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完善等劣势,为崇明海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3.
罗红  陈晓  何忠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94-302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旅游者决策行为直接决定其出行的选择,因而对乡村旅游者低碳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将对乡村旅游接待地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以推拉模型为基础,将游客低碳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归为推和拉2类,依据对北京市300位游客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了游客学历、收入等客观因素外,还受到游客的出游经验、所持低碳乡村旅游态度、低碳乡村旅游感知价值、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所带来的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文中分析了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生态学的理解与研究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如何在旅游生态学的基础上来发展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旅游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归纳总结了有关旅游生态学的5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定位研究法、生态模拟法、现代信息技术法以及旅游评价与规划法,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旅游生态学发展的现状;文章最后展望了旅游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以及生物统计学等学科互相结合的潜力,以期有助于各交叉学科的发展,并丰富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蒋长春  张瑜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213-220
摘要:海岛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旅游热点。笔者选取福建湄洲岛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湄洲岛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海岛型旅游地发展提供借鉴。研究结论认为:湄洲岛旅游地系统主要负熵来源有自然过程、社会过程、旅游开发过程以及旅游运营过程的负熵输入,海岛旅游地演化实质是基于耗散结构负熵不断输入的结果;湄洲岛旅游地系统演化的动力主体呈多元化格局,由于海岛用地的多功能性,更应注重演化动力主体的协调作用;作为海岛型旅游地更多的是受到旅游需求、海岛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外部交通网络改善等背景动力的影响,通过动力主体的协调作用,进而促使系统内部有序性增加;湄洲岛当前处于系统优化阶段,应适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协调好发展旅游与传承妈祖文化之间的冲突,实现旅游者与海岛居民共享设施,做到宜居、宜行、宜游,从而提高游客的体验度,是湄洲岛旅游地系统优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张家界市脱贫攻坚进程及其他旅游地区旅游扶贫提供重要依据。以该区2016 年初贫困村数据为基础,运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中的叠加分析、缓冲分析和密度分析3 种方法,通过探索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贫困村空间分布规律,对该区31 个贫困村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和乡(镇)政府辐射作用明显,贫困村的数量呈现出随着景区和乡(镇)政府距离的递减而向外递增的态势;贫困村呈现沿进入景区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但主要交通干线对扶贫的作用微弱;贫困村在经济薄弱的地方呈现集聚特征,而在经济较好的地区集聚特征不明显。因此加强景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核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强化政府机构扶贫职能是保障,为新形势下其他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增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217-220
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新型营业形态,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在市场力、政策力等共同创造出的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型旅游产品与服务形态。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地位快速提升、体系逐渐形成的特征。北京乡村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并首次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总结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抓住乡村旅游新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分工细化、加速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的独特地理位置与悠久的人类经济活动,赋予了上海旅游资源浓郁的海洋特征,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体系,为海洋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介绍了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指出上海在其发展进程中与海洋形成的密切关系,认为上海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巨大优势,因此,提出利用这些优势,从制度、观念、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发展上海海洋文化旅游,以很好的促进上海海洋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沙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312-316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休闲生活方式的变革和需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与乡村作用体系中必然的产物,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而产生的一项新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文章针对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的重点--旅游吸引物进行研究,简述了乡村旅游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并从旅游者的感知和旅游要素集成2个方面讨论了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乡村旅游的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充分发挥山西省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拓宽企业产业扶贫开发领域,依托旅游产业开发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各地扶贫部门、旅游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共同组织谋划推出一批适合大企业实施或与省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开发的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积极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寻找突破口。本刊将陆续刊登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相关项目的一些基本信息,供有识之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乌龙茶饮料综合量化评价法,分析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选取19种乌龙茶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香气和滋味进行感官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综合量化分析评价法。以该法评价目前市售乌龙茶饮料,结果表明总体品质良好。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随开盖后放置时间延长、储藏温度升高及pH值升高而降低,其抗氧化活性虽与茶多酚含量及pH值存在中度正相关,但线性关系不显著。所建立的综合量化评价法对乌龙茶饮料品质分析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茶多酚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乌龙茶饮料的生产、开发、储运及功能评价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客观评价重庆能源投入产出效益,探究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能源结构优化,是当前重庆能源消耗走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能源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能源投入和经济社会等产出因子科学分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通过构建的能源需求结构方程以及DEA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进行了一系列DEA实证研究,得到了重庆能源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获取了能源冗余投入(径向改进和松驰改进)值、规模效应值、综合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确定了DEA弱有效、DEA强有效、DEA完全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并在此基础上对2016-2020年重庆能源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重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优化“十三五”重庆能源消费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和多年旅游策划的实践,发现森林环境养生优势明显,同时对养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态养生旅游具有3个特点,即普适性、高复游率和综合消费较大。文章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挖掘,并将其与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体验化、个性化相结合,构建了新的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共分3类:一为生产性旅游产品,如林下养殖基地、林下种植基地等;二为生活性旅游产品,如养生餐厅、树屋等;三是游憩性旅游产品,如大氧吧广场、野营地等。研究旨在为当前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森林养生旅游项目的系统策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对湖南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湘西3个县6个村的贫困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主要因子是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同区域农户面对风险的冲击和抵御能力有较大差别。因此,湘西地区应改变扶贫开发模式,开展发展式和参与式扶贫项目;创新贫困检测模式,建立动态扶贫监测管理新模式;统筹城乡综合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推广生态扶贫计划,遏制自然环境恶化;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扶贫政策,以全面提升农户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机采棉杂交后代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株型、产量及品质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机械化生产较大的因素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方法】以陆地棉Z571与中棉所49杂交的F2:3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方差和相关性。【结果】F2:3群体株系材料间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分离,且后代中出现了许多超亲个体,在田间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株高、单株果枝数与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单株营养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铃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反。【结论】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高产高品质的株型特征为单株营养枝数较多;选育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时要选择铃数较多、铃重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倩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157-164
旨在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其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以期为促使安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可取的参考建议。以安徽省为案例对象,了解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从时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发现2007—2015年安徽省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导致DEA无效;2015年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值差异较大,仅宿州、蚌埠、芜湖等六市的综合效率值为1,最低值为黄山市,仅为0.365。基于此,认为产业发展层面应推进产业链融合、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及鼓励政策支持;空间层面应平衡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间合作层面应促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特色农业相互融合。最后指出不足之处并展望之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章郡  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316-320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扶贫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有利于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文章以渝东南地区为例,运用区位理论和空间组织理论探讨其动力机制,分析其空间变动过程,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地进行空间结构组织。研究发现,渝东南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整体呈离散型分布。除与客源地之间的简单点轴联系外,点状极化现象和轴向一体化结构开始出现。构建区域旅游集散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客流通道,完善区域空间网络化结构是实现其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充分发挥山西省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拓宽企业产业扶贫开发领域,依托旅游产业开发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业增收,山西省各地扶贫部门、旅游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共同组织推出一批适合大型企业实施开发的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积极为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寻找突破口。原于此,本刊将陆续刊登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相关项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在资源依托型特色村表现更为突出。以祁杨村为例,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基于该村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发掘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祁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可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品、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吸引物、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植物引种及景观配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武汉市51种新引进宿根地被植物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生态效应测算值研究其降温增湿、固碳释氧等生态学效应。结果显示:AHP综合评价主要倾向于植物的绿期长短、适应能力和观赏效果等特性,51种植物的景观应用价值可划分为3个等级(I级16种、II级18种、III级17种);钓钟柳、大叶补血草、大花金鸡菊的降温增湿能力较强,而大花金鸡菊、薰衣草、矮紫薇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第I级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显著高于第III级。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AHP评价值、物种生态学效应及生境现状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筛选,有利于适宜地被植物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