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内蒙古阴山北麓区旱作马铃薯施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于2006-2008 年在该地区进行了198个"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将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全氮划分为极低(<0.80 g/kg)、低(0.80~1.19 g/kg)、中(1.19~2.16 g/kg)、高(2.16~2.64 g/...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阳市多年来水稻"3414"不完全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探索建立贵阳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得到水稻相对产量为小于75%(缺乏)、75%~90%(适宜)、90%~95%(丰富)、大于95%(极丰富)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其中,土壤碱解氮的丰缺指标为小于98.17mg/kg、98.17~272.48mg/kg、272.48~382.93mg/kg、大于382.93mg/kg;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为小于7.18mg/kg、7.18~20.45mg/kg、20.45~28.99mg/kg、大于28.99mg/kg;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为小于76mg/kg、76.11~187.18mg/kg、187.18~252.66mg/kg、大于252.66mg/kg。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山前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在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土壤肥力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条件下冬小麦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以缺肥区与全肥区的籽粒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回归关系进行分级的方法,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测定值(P)<2.4 mg/kg为极度缺乏,2.4~10.3 mg/kg为重度缺乏,10.3~18.5 ...  相似文献   

4.
菜田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对于菜田磷素推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蔬菜根系浅、根长密度低的特征,以及受反季节设施栽培的影响,导致了大多数蔬菜对土壤有效磷供应强度的要求明显高于粮食作物。本研究汇总分析了近20年来发表的20余篇相关中文文献及在北京郊区的试验结果,计算了主要蔬菜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参数及吸收比例,采用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获得了一般菜田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临界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当季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北方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临界值为27.0 mg/kg P;果类蔬菜的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为56.7 mg/kg P,明显高于叶类蔬菜的临界值39.1 mg/kg P;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设施菜田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高于同样施用了有机肥的露地菜田。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零散理论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06、203~306、135~203、90~135、60~90、40~60、<40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0、25~50、13~25、7~13、4~7、2~4、<2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4 mg/kg;中国土壤速效钾(NH4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2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及丰缺指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20种土壤类型农田土壤上进行的大量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证明,我国农田土壤氮素肥力较低,无氮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69.0%,其中氮素肥力“低” 的占65%,“中”的占35%,没有氮素肥力“高”的土壤类型.土壤磷素肥力中等,无磷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86.4%.其中磷素肥力“高” 的占32%,“中”的占59%,“低” 的占9%.土壤钾素肥力中上,无钾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93.7%,其中钾素肥力“高” 的占41%.“中” 的占56%,“低”的占3%.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相对产量,对全国20种类型农田土壤拟定了土壤养份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马铃薯耕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开展22组"3414"的肥效试验,了解氮、磷、钾缺素区马铃薯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对数方程,初步探索建立贵阳市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以极缺乏、缺乏、适宜、最适宜、丰富、极丰富6级划分标准,马铃薯土壤有效氮丰缺指标为小于42 mg/kg、42~59 mg/kg、59~84mg/kg、84~118 mg/kg、118~168 mg/kg、大于168 mg/kg,有效磷丰缺指标为小于11 mg/kg、11~19 mg/kg、19~35 mg/kg、35~49 mg/kg、49~66 mg/kg、大于66 mg/kg,速效钾丰缺指标为小于22 mg/kg、22~43 mg/kg、43~83 mg/kg、83~192 mg/kg、192~219 mg/kg、大于219 mg/kg,均高于第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氮肥施用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8.
摘要:多年来在砂姜黑土区布置夏玉米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分析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磷素区(NK)与推荐施肥区(NPK)夏玉米相对产量<50%,50~65%,65~75%,75%~85%,85~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磷”、“ 缺磷”、“ 中等”、“较高”、“高”和“极高”6级。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不施磷小区夏玉米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夏玉米相对产量 <50%,50~65%,65~75%,75~85%,8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可以得出砂姜黑土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磷”指标为<6 mg/L,“缺磷”指标为6~13 mg/L,“中等”指标为13~21 mg/L,“较高”指标为21~36 mg/L,“高”指标为36~60 mg/L,“极高”指标为>60mg/L。据此建立的玉米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磷量为:速效磷含量小于6mg/L,磷肥推荐为18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6~13 mg/L,磷肥推荐为15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13~21 mg/L,磷肥推荐为10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21~36 mg/L,磷肥推荐为7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36~60 mg/L,磷肥推荐为45kg/hm2,速效磷含量大于60mg/L,建议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9.
阳信县夏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在阳信县潮土区分高、中、低土壤肥力水平,设置夏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15个。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和相对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阳信县夏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碱解氮,低(90.4 mg/kg)、中(90.4~115.9 mg/kg)、高(115.9 mg/kg);有效磷,低(10.7 mg/kg)、中(10.7~31.2mg/kg)、高(31.2mg/kg);速效钾,低(97.1mg/kg)、中(97.1~148.9mg/kg)、高(148.9 mg/kg)。结合土壤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关系,建立了基于土壤常规测试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颇大,以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动于131~ 248 mg/kg 之间;除辽宁、福建、广东和云南4 省外,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水稻土壤缺氮较为普遍,第3~5 级为土壤氮素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60%~9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氮量与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水稻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氮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4.5~15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 级的水稻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75、45~150、68~225、90~300、113~375、135~450 kg/hm2。  相似文献   

11.
设施菜田土壤磷、钾养分积累状况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埘设施菜田连续超量施肥的生产现状,采用设施菜田、露地菜田和粮棉田对比采样的方法,研究了设施菜田磷、钾养分的形态、含量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25和25~50 cm土层中磷、钾养分含量均有明显积累,磷素的积累程度强于钾素,且随设施栽培年限增加而加霞,近几年土壤钾素积累有加快的趋势.无机磷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Ca2-P,Ca8-P所占的比例为设施菜田>露地菜出>粮棉田,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呈相同趋势,说明积累态磷、钾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水田土壤剖面磷素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与地下水体环境关系密切,但目前对于磷素在土壤中垂直迁移的机理问题还不清楚,研究从土壤剖面对磷素吸附-解吸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水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对磷素吸附均可以与简单的Langmuir方程相拟合,表现出相似的吸附机制;吸附态磷均有随深度增加解吸率上升的特点,这种情况可能有利于磷素在土壤剖面中垂直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磷、钾平均分别为(1.61±0.47) g/kg、(0.57±0.31) g/kg、(16.34±6.31)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平均分别为(146.05±38.76) mg/kg、(28.80±26.11) mg/kg、(90.02±52.12) mg/kg;土壤磷、钾属强变异,氮素属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速效磷含量与pH和全磷含量之间,速效钾含量与pH、质地、有机质、全钾和缓效钾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供氮和供钾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而供磷能力则呈增加趋势,且均表现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南平烤烟生产应施用白云石粉等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烤烟当季施氮量,总体应减少磷肥施用量,但土壤速效磷<10 mg/kg的烟区仍需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磷素及水稻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1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了无肥对照(CK)、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C)、NPK化肥配施(NPK)、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NPK+C)、减量施肥(F+1/2C) 5个处理,通过测定各处理土壤P素肥力指标和水稻植株P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P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了0~20 cm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对土壤P素的吸收利用,对20~40 cm土壤P素肥力影响不大。NPK化肥配施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108.8%和31.9%,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显著。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NPK化肥配施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84.3%和19.4%,土壤P素活化系数达到2.96,差异显著,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稻谷除外)差异显著。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P素肥力指标、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均不显著。减量施肥处理与NPK化肥配施相比,土壤肥力性状无明显差异,植株中P含量略有下降,稻谷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施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明显改善了土壤P素肥力性状,提高了土壤P素活化度,促进了水稻对P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施钾对缺钾稻田土壤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缺钾红黄泥和紫潮泥稻田土壤上进行了施钾对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均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钾土壤〉中度缺钾土壤、晚稻〉早稻、紫潮泥〉红黄泥:水稻的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钾素亏缺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除紫潮泥高量钾处理(施K2O 187.5kg/hm^2)钾素有盈余外,其它处理钾素平衡均为负平衡;在中度缺钾的红黄泥和紫潮泥及严重缺钾的红黄泥上,早稻NPK0(0.0)和NPK1(112.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下降,NPK2(150.0)和NPK3(187.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晚稻收获后4个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均下降:早、晚稻4个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的量减少,连续4季施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连续4季施钾虽可缓解缓效钾下降程度,但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为提高缺钾稻田土壤钾素肥力,发挥钾肥的最大增产效应,在稻一稻复种制中,应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施钾分配原则,且应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16.
闽清县2007年甜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闽清县种子管理站承担福州市种子管理站区试任务,共引进7个甜糯玉米新品种在我县金沙镇鹤踏村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皇1号、燕禾金2000、美玉3号、早香糯在产量、抗性、品质方面表现突出,值得进一步试验与示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水稻梯田氮、磷、钾速效成分迁移与分布规律,为实现精准配方施肥提供依据。选择白石村10个有水稻梯田分布的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为一个采样区,按照水流路径,每个采样区梯田分成6层,每层采用“S”形布点法采集5个土样,分别测定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建立与梯田层次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其横向迁移分布情况与规律。结果表明:白石村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碱解氮103.3±13.67 mg/kg、速效磷42.84±5.42 mg/kg、速效钾95.25±13.91 mg/kg,营养等级为中上;碱解氮、速效钾从上层梯田向下层梯田迁移,并有显著的指数回归趋势,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9和0.9885,低洼地氮素含量偏高;速效磷纵向迁移不明显,但其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拟合度为72.72%。白石村水稻梯田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随着水流由上层向下层迁移,并具有明显的指数回归趋势;速效磷随水流迁移不明显,分布相对稳定,有富集倾向。  相似文献   

19.
设施蔬菜土壤积累态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设施菜田磷、钾养分过量积累的现状,采用温室盆栽连续种植吸收的试验方法对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磷、钾含量的土壤上不施任何肥料难以保证产量水平;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但不能获得高产;试验条件下,在保证氮肥适量供应的基础上,降低1/3正常磷、钾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白菜生物产量,说明合理调节氮、磷、钾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蔬菜地不同质地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省各蔬菜基地采集101个表层土壤,测定土壤Olsen-P、Bray-P和CaCl2-P,以确定不同质地土壤的磷淋失临界值。结果表明,Olsen-P与CaCl2-P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土壤Olsen-P的增加,CaCl2-P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存在1个明显的突变点,即土壤磷淋失临界值,壤质粘土的临界值为79.74 mg/kg,粘壤土的临界值为51.08 mg/kg,砂质粘壤土的淋失临界值为43.99 mg/kg,砂质壤土的淋失临界值为8.63 mg/kg,淋失临界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壤质粘土>粘壤土>砂质粘壤土>砂质壤土,与不同质地粘粒含量的表现规律一致。在砂质粘壤土上Bray-P与CaCl2-P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在壤质粘土、粘壤土和砂质壤土上,Bray-P与CaCl2-P未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Olsen-P可以作为不同质地土壤磷淋失临界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