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用菌菌糠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全国食用菌菌糠产量1.8×107 t,湖北省菌糠产量超过8×105 t,大部分被露天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经统计分析,菌糠的养分含量较之初始栽培料高,其中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金针菇菌糠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达65.23%,木屑为主料栽培的香菇菌糠有机质含量最低,为40.55%。菌糠加工利用价值很高,目前国内及湖北地区菌糠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加工肥料、饲料、栽培基质、燃料和生物制剂等。利用精深加工技术手段,开发菌糠高科技产品,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相似文献   

3.
对于病虫抗性的研究,以往常局限于某一病虫害种类,在诸多病虫害普遍发生区选用哪一类抗性强的良种,很难论断。本文采用多变量综合指标分析方法对不同杨树种类综合抗病虫能力进行了探讨,对参试的品系进行了抗性排育,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的品系划分为四个类群,提出在生产中选用第一类群的品系应正确选择种源或无性系;第二类群可广泛栽植;第三类群应进行选择性造林;第四类群在造林时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5.
蕈菌学     
蕈菌学是研究蕈菌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真菌的现代学科。蕈菌英文是mushroom,但mushroom一词可译成蕈、菌、菇或蘑菇等,缺少一个统一的名称。研究mushroom的科学也在名称上出现了蘑菇学、食用菌学、药用菌学等等不同的提法。由于对mushroom的理解不同,很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同。公元一七○三年吴材著的《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蕈”和“菌”皆指具有显著子实体的高等真菌。在分类上,我们一般把不同的微生物称为不同的菌(当然,每一种类都有其专一的学名),如Bacteria称为细菌,Actinomyces  相似文献   

6.
5 菌枝的培养蜜环菌枝是人工栽培猪苓 (直接伴栽 )和天麻培养菌材最好的菌种。用树枝杆中较幼嫩的枝段培养而成。5 .1 菌种准备 培养菌枝所采用的菌种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蜜环菌纯菌种。也可选用野生的蜜环菌菌种。若选用野生蜜环菌时 ,应挖取无杂菌污染 ,带有生长旺盛粗壮的蜜  相似文献   

7.
8.
介绍应用蕈菌生物学和国际蕈菌运动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发展世界蕈菌产业及全球贸易所作的贡献。应用蕈菌生物学是一个新的学科,包括与蕈菌产业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国际蕈菌运动是一个包含了互补和相互关联的四个国际蕈菌组织的框架。评述全球蕈菌产业多维性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疾病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及增进人类福祉所做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曲仕海  韩庆全 《食用菌》2002,24(3):5-5,8
我校食用菌课题组于 2 0 0 0年开始在沈阳市苏家屯浑河农场等地进行了香菇菌筒喷施“菌丰灵”试验。通过近两年的试用 ,结果表明菌丰灵在香菇转色、提高产量、减少畸形菇等方面效果较理想。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香菇 0 87,引自辽宁省农科院。1.2  相似文献   

11.
李韶华 《食用菌》2003,25(6):40-40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平英水源林保护区专家发现了1株重达12kg的大型真菌。2003年8月22日,贵州省科学院吴兴亮研究员和广东省科学院李泰辉研究员在罗城县科技人员陪同下,对境内的九万大山原始森林资源进行考察,在宝坛乡平英水源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发现1株棕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腹菌山西省中药材学校刘茵华腹菌包括无隔担子菌中那些担子果永远闭合,或者直到孢子成熟后才开裂的一大群真菌。这一大群真菌地上生或地下生,某些木生或粪生,遍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干燥温暖地区。腹菌的担子果形态上变异很大。担子单细胞,通常产生4个孢子...  相似文献   

13.
人工虫草菌菌丝体的破壁溶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压匀浆处理以及超声波处理可明显地减小菌丝体的长度,利用菌丝体内有效成分的提出,木瓜蛋白酶和鸡蛋清溶菌酶对菌丝体的溶菌效果不很理想,而纤维素的溶菌效果显著,在高压匀浆或超声波处理的基础上,结合纤维素酶的作用,可收到良好的破壁溶菌效果,其中以40MPa的压力进行高压匀浆后,再以0.15%的纤维素酶在pH4.5,50℃作用2h的效果最好,而且处理起来较为方便,可使培养液中分离出的菌丝体固形物含量下降50%,培养液中虫草菌主要成效成分增加55%,培养液经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可达到完全澄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青海菌根菌蕈149种,属于2纲,8目,17科,30属。  相似文献   

15.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纯种在人工合成的琼脂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出子实体完成其生活史,但在含纤维素的木屑等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出子实体,只有与耳友菌即香灰菌混合才能长出子实体。银耳不是木腐菌而是寄生菌,寄主就是耳友菌。所以银耳栽培中一定要银耳与耳友菌混合接种,才能顺利地生长出银耳子实体。只有充分认识银耳菌与耳友菌各自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在银耳栽培中做到两者兼顾,克服盲目性,夺取稳产高产的效果。 1 材料 1.1 银耳曹与耳友菌生长在三明虎头山木材上的银耳,取耳基着生处的部分耳木,按照银耳混种的分离与培养进行操作,经过培养后从中便可得到银耳菌与耳友菌以及银耳孢子。 1.2 PDA培养基制取PDA斜面待用。 1.3 木屑培养基木屑(锯屑或柴粉)78kg,米糠或麦皮20kg,食糖1kg,石膏或碳酸银1kg,清水120kg左右,pH自然,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后分装于菌种瓶  相似文献   

16.
RFLP在鳞翅目蛹虫草菌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RFLP技术鉴别两未知菌株S1001和S1002是否系鳞翅目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caris)。试验以ITSl,TTS4为引物,PCR扩增rDNA的5.8S+ITS区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DNA的RFLP图谱,并同ATCC模式菌株的RFLP图谱相比较。结果表明:三个作为对照的ATC菌株具相同的RFLP图谱,而两待鉴定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且明显不同于ATCC模式菌株,从而证明,两待鉴菌株与ATCC菌株之间在rDNA区域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故推断两待鉴定菌株不隶属于鳞翅目蛹虫草菌。  相似文献   

17.
贺建超  贺榆霞 《食用菌》1998,20(5):16-17
天麻属兰科植物,无根无叶,是一种较特殊的异养型植物。种子的萌发是从紫箕小菇或其它萌发真菌中获得营养,而其成株球茎则靠从蜜环菌获得营养。天麻蜜环菌和萌发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会出现退化,需要更新,必须从自然界进行新菌种的分离培养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这两种真菌的一些分离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是天麻生产的重要课题。1 天麻有性繁殖的用途1 1 抗品种退化 天麻与其它植物一样 ,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 ,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都存在着品种退化的问题。在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还未普及的情况下 ,天麻无性繁殖的沿用是导制天麻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品种退化的天麻个体细长 ,失去商品价值 ,到后来 ,年复一年 ,长出的全是米麻 ,直至米麻结团 ,再也长不出箭麻而失去栽培意义。1 2 培育优良品种 按照生产的需要 ,选用不同品系的天麻 ,运用不同组合方式进行杂交 ,培育出优质、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天麻优良品种 ,是天麻…  相似文献   

19.
何显 《中国食用菌》1991,10(6):19-19
羊肚菌属(Morchella Dill.: Pers. )中有许多种都是美味的食用菌并因此而久已广为人知,但与它同样的另一近缘属——钟菌属(Verpa Swartz: Fr)则至今尚鲜为人知。笔者1990年5月在吉林省左家地区发现属于钟菌属的一种双孢钟菌[V. bohemica(Krombh)Schroet],数量很多,而国内对此种乃至此属的报道极少,据记载仅见于陕西和新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特对该种作一报道和介绍。双孢钟菌属钟菌属,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盘菌目(Pezizales)。这个属和羊肚菌属一样,含有许多可食的种类,但目前国内只报道有两种,均可食。这两种一是指状钟菌(V. diqitaliformis Pers.),另一种即本文介绍的双孢钟菌(亦称波地钟菌)。后者在吉林省为首次发现。其主要形态特征是:菌盖1~3cm宽,斗笠形或园锥形,边缘与菌柄完全游离;表面烟灰色,有纵行网状棱纹,初期色较淡,老熟后棱脊烟黑色,内面白色。菌柄中生,0.8~1.6cm粗,10~25cm长,上下同粗或向下  相似文献   

20.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