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室内测定与田间栽培相结合,研究了92个桃品种的需冷量;研究了川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0~7.2℃的有效低温量。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之间需冷量差异较大,介于400~1300h之间,多数介于650~950h;花芽需冷量400~1300h,叶芽需冷量400~600h,同一品种花芽需冷量高于叶芽。(2)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果树休眠期间,川南海拔300m(李庄)地区有效低温量508h,海拔450m(南广)地区有效低温量748h,海拔650m(屏山富荣)地区有效低温量980h。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低温积累对梅花开花特性的影响,为梅花盆景花期调控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玉蝶、早花绿萼、南京宫粉、骨里红4种典型早花梅品种多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低温诱导解除梅花自然休眠和提前升温促进开花的方法,对河南鄢陵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梅品种进行需冷量和需热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犹他模型对4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统计,早玉蝶的需冷量为372 CU,早花绿萼为348 CU,南京宫粉为396 CU,骨里红为408 CU。4个梅品种均属于低需冷量品种,其中,早花绿萼最低,另外3个品种差异较小;根据生长度时模型对开花需热量进行统计,得出早玉蝶、早花绿萼、南京宫粉、骨里红的花芽需热量分别为9 756.28、10 129.51、9 865.46、9 171.14 GDH℃,而根据有效积温模型对开花需热量进行统计,需热量分别为397.10、414.80、400.65、375.50℃;犹他模型下的需冷量与生长度时数模型、有效积温模型2种需热量评价模型的需热量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4个梅品种均属于低需冷量品种,冷量积累对开花品质起到促进作用;2个需热量模型对需热量的排序估算相一致;需冷量与需热...  相似文献   

3.
几个桃新品种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桃新品种21世纪、晚世纪、金世纪、冀2102、大久保35、重阳红19桃的枝条作为材料研究其需冷量。采用0℃~7.2℃模型计算不同品种的累计低温,以加权平均法来衡量各品种需冷量满足的时期。结果表明,21世纪、金世纪桃花芽的加权值在2月5日超过了2.5,需冷量为782h;晚世纪、冀2102桃的花芽加权值在2月12日超过了2.5,需冷量为823h;大久保35、重阳红19桃花芽的加权值在2月18日达到了2.5,需冷量866 h。  相似文献   

4.
成都桃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到2010年以水培法在成都地区测定桃需冷量。统计了2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12月上旬,最晚2月下旬,大部分的桃品种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比较,已报道数据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了部分桃需冷量数据。  相似文献   

5.
北疆地区设施主栽桃品种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疆地区设施桃树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之间的关系,以7种主栽设施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的经典需冷量和需热量模型估算各品种叶芽、花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结果表明:北疆地区7种设施主栽桃品种中,金秋晚水蜜、春雪、春美和贵妃红的叶芽和花芽需冷量较低,犹他模型估算值在330~560CU;中油16叶芽和花芽的需冷量居中为428~560CU;中农金辉、映霜红叶芽和花芽的需冷量最高在684~828CU。春美、春雪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最低,有效积温模型估算的需热量值为256D℃;金秋晚水蜜、中贵妃红、中油16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居中,在279~369D℃;中农金辉、映霜红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最高,在375~448D℃。需冷量低的品种需热量也低,萌芽和开花时间也早。北疆地区,选用低需冷量品种金秋晚水蜜、春雪、春美和贵妃红可以保证设施桃树早开花结果;不同桃品种叶芽和花芽需冷量和需热量存在差异,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0~7.2℃、≤7.2℃、犹他(Utah)3种模型对苏南地区设施栽培沙梨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比较3种模型,在苏南地区以采用犹他模型更为可靠;2011-2012年采用犹他模型测定初夏绿和冠玉需冷量为247 c.u,翠冠和西子绿为410 c.u,绿宝石和华酥为567 c.u,初夏绿和冠玉比亲本翠冠和西子绿需冷量降低了39.76%.在果树设施栽培和南方地区落叶果树引种栽培过程中,对所选品种的需冷量须重新实地测定,以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避免栽培中因需冷量不足而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7.
以水培法测定了成都地区2008—2010年3年的桃需冷量,统计了两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3种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在12月上旬,最晚在2月下旬,大部分桃品种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与已报道数据的比较,发现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的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和分析了引种桃来源地需冷量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不同模型下评价桃新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关系,分析动力学模型在郑州地区的可行性。【方法】供试桃新品种23个,利用4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结合R studio中‘chill R’包分别估算新培育桃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结果】供试品种需冷量值差异明显,介于501.5~886.0 h(0~7.2℃模型)、631.5~1 162.0 h(≤7.2℃模型)、525.0~836.0 CU(犹他模型)、27.7~46.3 CP(动力学模型);需热量介于127.3~257.3 D℃(有效积温模型)、4 004.7~6 898.0 GDH℃(生长度时模型)。桃需冷量和需热量均与果实成熟期无必然联系,但无论以何种模型估算需冷量与有效积温模型下的需热量呈正相关;动力学模型估算的需冷量值与其它模型估算值相关性较高。【结论】在23个桃新品种中,需冷量品种占比65%,可在我国长江流域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等大部分桃适宜栽培区种植;动力学模型评价需冷量在郑州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为促进枣设施栽培,运用0~7.2℃模型、≤7.2℃模型和犹他模型对京枣39、尜尜枣、伏脆蜜等20个红枣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估算出不同枣品种的需冷量,确定适宜枣休眠需冷量鉴定的主要模型。结果表明:京枣39、伏脆蜜、马牙白、尜尜枣、八月炸5个品种需冷量较小,适宜设施促早栽培,其需冷量范围在288~480h。京枣39在10月下旬进入休眠,11月下旬结束休眠。疙瘩脆、骏枣、辣椒枣、大灰枣、胎里红、七月鲜、宁阳圆红枣、冬枣、露脆9个品种需冷量较大,范围在576~874h。新郑铃枣、六月鲜、金丝新2号、蜂蜜罐、早脆王、乳脆蜜6个品种需冷量最大,范围874h,约在1月中旬结束休眠。20个品种按需冷量的大小分为3个等级,即874h,576~874h和288~480h,适宜枣休眠需冷量估算的模型是0~7.2℃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对青梅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梅亲和性好,开发观赏梅花盆景对青梅砧木需求量大.为了有效地利用青梅,在不同时间对青梅进行扦插繁殖试验,以探索其扦插效果.试验表明,11月15日至12月15日期间是青梅扦插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2.
梅花EST SSR与Genomic SSR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ST-SSR与Genomic-SSR标记技术对中国12个梅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ST-SSR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指数和PIC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3.9、2.4、0.9和0.4;Genomic-SSR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指数和PIC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6.0、4.1、1.5和0.7,聚类结果表明,EST-SSR和Genomic-SSR均能有效鉴别所有的品种材料。这为梅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梅花采后衰老的内源激素调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瓶插实验、GC及ELISA检测证实,STS及6 BA可有效抑制梅花脱落及乙烯释放,间接表明梅花脱落与乙烯有关.动态测定还表明,乙烯及IAA是调节梅花脱落衰老的重要因子.在离体及连体梅花中,ABA分别在开放期前后参与了衰老调节.CTK匮乏导致梅花衰老,其外源应用可抑制乙烯生成及梅花脱落,因此CTK是梅花延衰的主要因子.GA仅有利于促进梅花绽开率,而并非为其延衰因子.根据上述结果,制定了切花梅科学的保鲜对策  相似文献   

14.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相似文献   

15.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梅花花色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源于花色素或 和其苷 ,且红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成正相关 ;梅花花色差异与总黄酮含量间似乎无明显规律性 .该文可为梅花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梅 花 品 种 资 源 核 心 种 质 构 建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梅花是中国观赏树木类品种资源研究较深入全面的种类之一,为了在有限的时间、财力的情况下,加强梅花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利用效率,该研究利用梅花295个AFLP多态位点信息,采用系统取样的C和G取样策略,以Nei’s(1972)遗传距离进行的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取样,从178个梅花品种及近缘(品)种构成的群体中,选取了52个品种样品作为梅花核心种质,总体取样比例为29.21%.遗传多样性和实用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保留了梅花全部3个种系、5类18个品种类型;Nei’s (1973)基因多样度、Shannon’s信息指数、Simpson指数保留率分别为:99.90%、99.47%、99.99%.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核心种质与原全部种质的各项遗传参数差异不显著,表明该核心种质样品较好地保留了全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形态性状类型,为梅花等观赏植物改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岛梅园通过多年对梅花的研究实践,选育出4个可作切花且抗寒性强的优良梅品种,并就其选育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亲缘关系相近的梅花品种AFLP 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该文使用AFLP标记法技术 ,以半同胞家系的‘早凝馨’、‘凝馨’ ,全同胞家系选育出的品种‘美人’梅、‘小美人’、‘俏美人’、‘黑美人’和朱砂型相近梅花品种‘徽州骨红’、‘舞朱砂’、‘小骨里红’共计 9个品种为样本 ,选用 7对引物组合E ACT M CAT、E GA M CTC、E ACT M CCA、E ACT M CAC、E ACT M CAG、E ACC M CAG和E ACT M CTC扩增得到 2 97个多态性位点的条带数据 ,分别选用简单匹配系数和Nei(72 )遗传距离系数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 ,分别建立了聚类树 .分析结果表明 :AFLPDNA指纹灵敏地鉴别相近品种 ,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 ,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聚类分析显示了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朱砂型组的 3个供试品种具有比前两个家系更近的亲缘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