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基本类型之一,它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清中期演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流派——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以及岭南私家园林。不同类型的地方流派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造园特征。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它们都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特色,同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来论述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化规训空间视角下的近代岭南私家园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具有社会性,近代岭南私家园林作为一个家庭生活空间,有着文化规训权力的运作。从社会学视角开展对近代岭南私家园林空间的认知,分析文化规训权力的运作及与空间载体的依托关系,介绍近代岭南私家园林内文化规训的文字型载体和图像型载体2种主要表达形式,总结出"求学之道""立志抒怀""为人处世""收族睦家"4种文字型载体的内容主题,并进一步分析官宦、文人和商人以及华侨不同身份造园主体文化规训内容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性。山东作为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不论造园水平、文化内涵还是地域风貌都有其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私家园林建造的兴盛时期,留下大量的可供考证史迹文献,然而大量传统的山东园林现今都已经荒废,少数幸存的私家园林被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声誉所掩,山东地区私家园林渐渐销声在历史的长河,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对明清时期山东私家园林进行分析,总结其造园要素、选址布局等特点,挖掘造园艺术上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石水特色和植物特色,为保护山东私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其中的书房空间更是造园者藉以展示自身人格理想与身份地位的绝佳场所。以岭南与江南两地传统私家园林中9处书房空间为例,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测绘结果,借助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手段,运用UCL Depth Map软件从可行层、可视层对书房空间整合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在园中的可达性与可视性显著高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结果。探讨两者差异成因,实现以量化综合分析手段把握不同地域园林空间特征及空间建构意图,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6.
城市之外的乡村山水园与郊野园林同样是中国历史园林体系中与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一脉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民国军阀为造园主体的广西近代乡村庄园是岭南传统私家园林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将广西近代乡村庄园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庄园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在时代背景、庄园主身份、相地择址、空间格局、功能性及防御性上的共性与差异,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广西近代乡村庄园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则以期能补充及完善岭南传统私家园林体系。  相似文献   

7.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梁园园林植物品种选择特色和应用艺术手法的研究分析,依据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园主文化修养以及所处地理环境状况等因素对植物配置特色作了初步推断,以探讨岭南古典私家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的根源和指导思想。最后提出“继承传统,弘扬特色”的造园宗旨。  相似文献   

10.
论海洋文化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园林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所在的造园环境,即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换言之,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会对园林的造园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奇特的催化剂,曾经对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剖析了海洋文化及其各个历史阶段在岭南地区的文化表现,并从园林的造园整体布局以及一些细节处理方面阐述海洋文化对岭南造园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形式.余荫山房为富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它布局精巧.本文以岭南古典园林-余荫山房为例,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余荫山房八景文化景观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在现代景观设计加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将苏州、扬州和广州的古典园林作为蓝本仿建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仿建广州的余荫山房,粹选其深柳堂一廊桥一临池别馆所组成的西庭进行仿建,文章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名匠佳园荟萃江南,上海私家园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涉园由张南阳参与造园,作为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具有极高的复原价值。通过对日涉园方志、园记、园诗和园图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梳理了园林的历史沿革,确定了园址范围,得出主景旷达、次景幽邃的园林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导复原了平面图;并对其造园要素展开研究,且就叠山艺术与张南阳建造的另两座园林豫园、弇山园相比较,归纳出日涉园具有山石巍峨奇巧、水体聚散有致、花木野趣自然三方面的园林特征。  相似文献   

14.
洪澈  翁殊斐 《广东园林》2009,31(3):28-32
通过对广州的余荫山房、云台花园、黄花岗公园、广州兰圃、流花湖公园等庭园的亭廊与植物配置关系的调查,总结出亭、廊的植物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广州艺术小园圃的园林美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年广州园林博览会优秀艺术园圃进行分析,运用园林美学理论,在人文、意境、生态和空间四个方面总结出优秀艺术园圃需具备的园林美学特点,为广州艺术园圃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之一。据考证它始建于元代,起初为私家园林,后成为衙署园林,清代又辟为皇家园林,成为京南第一行宫,此时的古莲花也达到了造园的鼎盛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莲花池又以其高超的造园艺术被评为国内十大名园。本文对其建园艺术进行了剖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景观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兰科植物专类园中不同植物与多种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等方面,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于山兰花圃、旗山兰花苑进行调查,记录园内植物造景现状,并拍照记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兰花配置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文中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具体并可实施的建议,旨在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昆明昙华寺公园中的前园与中园、后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的调查与分析。前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40科、63属。中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38科、53属。前园树种丰富度为6.32,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45。中园树种丰富度为5.56,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9。后园树种丰富度为5.94,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4。中园胸径超过3 cm,冠幅超过9 m所占总数的百分比远比其它园区多的多。前园与中园乔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7 m以上,后园树高在4.6~10.7 m的最多。3个园区的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