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适时播种期,为充分利用山区光、温、水资源,指导山区农民适时播种,合理衔接超级稻、再生稻与油菜生育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比融水、三江两县不同播期对超级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物学、经济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超级稻播期每推迟5 d,头季稻叶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增加,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后推1~4 d,全生育期缩短1~4 d,成穗率、穗粒数、实粒数、产量降低;再生稻生育期延迟,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均呈退化趋势;在气候条件允许情况下,留低桩,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利于获得高产。【结论】海拔140 m以下地区,超级稻宜在3月中下旬早播,最迟不超过4月8日,再生稻留10~20 cm低桩,通过促大穗大粒获得高产;海拔250 m以上中稻地区,超级稻宜3月19~24日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3日,再生稻留高桩,保留倒2节,通过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2016年在湖南永州对隆两优华占再生稻进行了喷施"九二○"、增施促芽肥、机收时稻田土壤水分含量、留桩高度对比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两季总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抗逆性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再生稻品种;蓄留再生稻在前季稻齐穗后约15 d和再生稻破口期喷施"九二○"可明显提高产量;在肥力上等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0~12.5 kg/667m~2,在肥力中等和差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5 kg/667m~2,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机械收割蓄留的再生稻产量低于人工收割蓄留的;蓄留再生稻以头季稻始穗后约18 d排水晒田再机械收割最适宜;机械收割留桩高度以25~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种超级杂交水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头季稻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在稻桩内的残留量与再生稻的有效穗、总干物质、产量及穗粒数呈正相关。超级稻头季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的残留量影响头季稻头季留桩干物质,进而影响再生稻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残留在稻桩内的光合产物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分配到稻桩的量越多,再生稻的发苗数、有效穗数越多,产量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级稻中浙优1号3种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留桩高度25cm处理再生稻的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生育期等整体搭配较为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每年稻谷黄熟收割期,也是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时期.种植再生稻是抓好晚秋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1.做好生产规划.适时收割,要使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土质肥沃,尽量做到集中成片、便于灌溉. 2.合理施肥.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在头季稻收获前10~ 15天,是再生芽分化时期,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尿素7~15千克,促进休眠芽生长. 3.头季稻收割.头季稻以黄熟期收获为宜.收获时要防止损伤稻桩,保证稻桩完整无损.留桩高度直接影响到再生稻生育期,留桩矮,生育期长,留桩高则生育期短,一般以保留倒二节芽争取倒三、倒四节芽为原则,以留桩高度30~40厘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南方再生稻特性。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重点,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水管推行“两次”烤田,防治病虫害,重施催芽肥巧施齐苗肥,适时收割头季稻,适当留桩,根外施肥技术措施获得再生稻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时播种育秧、选地整地、适期早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头季稻收割留桩、再生季田间管理及再生稻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总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和收割后2~3 d两次平均施完,留桩高度30 cm。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不同播期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和农田资源,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的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季中稻区种植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播种期在3月19日-4月8日均能保障头季稻于8月20日前成熟收割,再生稻于11月上旬黄熟,但以3月19日左右播种的产量最高,两造产量达14197.5kg/ha,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次适宜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和F优498等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的隆昌和犍为设置播期试验,通过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综合评分等指标的分析,研究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食味品质受生态点、播期、品种及其互作共同调控。(2)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期对不同品种食味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有差异,2年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滋味,以及2018年适口性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隆昌生态点显著低于犍为生态点。与常规播期相比,适当推迟播期能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改善适口性和滋味,进而提高综合评分,使食味品质更为接近再生稻。(3)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适口性和滋味与抽穗后20 d至成熟阶段的日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以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评分则与日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隆昌生态点采用第3播期,犍为生态点采用第2、第3播期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结论】在确保水稻产量基础上,隆昌生态点在第3播期(5月初)进行播种,犍为生态点在第2播期(3月20日至25日)进行播种,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改善杂交籼稻的食味品质,优质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川优6203与适当推迟播期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生育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早栽的头季生长期延长,再生季生长期缩短;头季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增多;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快,从抽穗后6~25 d左右,粒重迅速提高,此后粒重增长趋于平缓;晚播晚栽的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慢.早播早栽的头季产量增长7.18%~9.56%,再生季增长53.47%.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为确定晚季的最佳播种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3个水稻品种6个不同播期情况下生长的秧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调查,确定双季晚稻最佳播种时期。[结果]第1叶鞘高与第2叶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他们的二次拟合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3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广东地区双季晚稻品种天优428的最佳播种期在6月25 ~7月2日,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晚季的最佳的播种期在7月2 ~9日。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确定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以水稻品种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时期进行播种,重点考查水稻的颖花退化和产量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随着播种期延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同时颖花退化率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不同播种期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在该试验范围内,甬优12和浙优18的产量均以5月10日播种最高,其次为5月25日播种,播种期过迟出现结实率下降、产量骤减.[结论]水稻品种甬优12和浙优18在浙江衢州地区的最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为确定晚季的最佳播种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3个水稻品种6个不同播期情况下生长的秧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调查,确定双季晚稻最佳播种时期。[结果]第1叶鞘高与第2叶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他们的二次拟合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3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广东地区双季晚稻品种天优428的最佳播种期在6月25~7月2日,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晚季的最佳播种期在7月2~9日。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