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但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品种混杂等原因导致油茶产量普遍较低,文章重点分析了广东省油茶人工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衡阳南岳区现有油茶林多存在普遍老龄化、品种混杂、残次林多、嫁接不当病虫害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茶单位产量及其品质偏低。若要提高林分产量,可以从更换良种,垦复抚育,老林更新,科学嫁接等方面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从分析南岳区油茶低产的原因入手,结合南岳区实际情况,探讨了油茶低产林产生原因,着重提出了改良技术措施(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目的是优化油茶低产林分,同时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粗放经营的油茶林,枝条密生且重叠交叉,通风透光不良,树势弱、结实少、产量低。由此,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整形修剪,改善树体内膛透光通风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综合利用价值高。广西三江县是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之一,现有油茶面积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二。但目前由于品种低劣、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使油茶林产量低下。重点分析了目前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造措施,为提高油茶林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5.
莫国军 《中国林业》2011,(16):39-39
一、低产原因分析 1.经营管理粗放。产区农民经济基础差,国家对油茶生产的投入相对有限,致使油茶林的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很少进行深翻垦复和施肥,根系生长受阻,影响对水分、养分吸收,导致树枝衰弱,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6.
李起泽  黎学文 《绿色科技》2019,(17):150-152
指出了油茶是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的常见经济作物,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油茶产区出现了油茶林产量过低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油茶林产量过低的原因,从土壤改良、树林改造,品种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粗放经营的油茶林,枝条密生且重叠交叉,通风透光不良,树势弱、结实少、产量低.我们对太湖县天华镇低产油茶林进行合理修剪后,5年平均每公顷产茶油360公斤,比对照区产量增长了35%,每平方米冠幅的产果量由改造前的1公斤增加到1.5公斤,且缩小了大小年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整形修剪,改善树体内膛透光通风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8.
衡阳县油茶林高效经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有油茶林面积、分布和产量等方面简述了衡阳县油茶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油茶林低产低效的原因,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产品销售流通不畅以及产品单一和加工利用滞后;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和在品种、技术与增值上下功夫,走产业化道路的高效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受各种因素影响,新余天然次生油茶林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占全市油茶林面积54.9%的次生茶林基本为低产低效林,严重制约了其油茶产业的发展。主要探讨了其油茶低产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改造的措施,以期为提升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廖华凤 《绿色科技》2019,(11):134-135
指出了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树种,其油质较好,当前油茶优良品种产量较高,用途广泛。广西的大多数已有油茶林在种植过程中受到多种要素限制,导致油茶整体产量较低,对其种植综合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总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总结了其综合改造试验的效果,以促进实现增产增效的种植目标。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全省油茶林典型县中,共抽样标准地80块,测单株3610株,调查样地立地条件,林内外环境,测定油茶测树因子计算油茶表象因子与产量关系,首次编制了油茶产量表,测定油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等。  相似文献   

12.
清江乡位于资兴市的南部,全乡有1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1126人。拥有油茶林3.2万亩,占全乡经济林总面积的82%,是资兴市的重点茶油产区(乡)。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茶油产量逐年下降,多数油茶林常年产油量在2-3公斤/亩左右徘徊,有的油茶林长期荒芜,处于荆棘、藤蔓和灌丛的包围之中,收入甚微,少数村组的油茶林出现了“油茶收个被,得籽没一箩”的境况。为恢复和发展油茶生产,改变低产面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1990年市林业局将清江乡列入全市油茶低改工程试点乡,规划清东、清西、清草、绩平4个村2000亩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茶树、增施有机肥、置换优良品种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法实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进,旨在有效地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茶根蘖性很强的特性,对衰老油茶林进行台刈,促使油茶更新复壮,三五年后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比重新造林收效要快得多。故而,台刈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全省油菜林典型县中,共抽样标准地80块,测单株3610株,调查样地立地条件,林内外环境,测定油茶测树因子计算油茶表象因子与产量关系,首次编制了油茶产量表,测定油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等。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林套种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浙杭 《浙江林业科技》1995,15(2):36-37,49
油茶林地经过合理套种和间种后,可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油茶林生长环境,实现以耕代抚,促进油茶生产良性循环,使油茶达到高产稳产,同时,提高了油茶林地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科物种,在我国经济林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较高的地位。近年来,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展中,推动了我国产业发展。在浙江省青田地区,油茶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县共有油茶林29.39万亩,其中老油茶林的种植数量为21.4万亩,占全省的最大比重,在油茶低产林改造实施上,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基于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更加深入的对油茶林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油茶种植经济效益提升,提升油茶林产量,改变油茶林低产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浙南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油茶种植面积就有30多万亩,被誉为“浙南油库”。80年代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原因,油茶亩产量很低,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大面积的油茶林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龙源"有机肥、"绿茵茵"油茶专用肥和"撒可富"复合肥为试验材料,对6年生油茶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施肥及林龄对油茶林鲜果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林鲜果产量,其中复合肥效果最明显;林龄对油茶鲜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油茶林鲜果产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捷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46-47,50
分析了湖南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指出管理粗放、品种不纯、病虫害较多以及传粉昆虫较少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植力度提高油茶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