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因素,为克服失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地甘蔗发生幼苗失绿问题的土壤营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壤pH值、铁、铝、锰和有机质含量等与甘蔗失绿现象的关系。【结果】甘蔗幼苗失绿病发土壤多属强酸性土壤,活性铝、交换性锰水平较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水平总体上属于中高等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幼苗失绿可能与强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铝、锰及高效整合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分析了引起南京八卦洲中山杉叶片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为中山杉失绿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八卦洲叶片失绿和叶片正常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与立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叶片失绿中山杉喷施不同浓度硫酸亚铁溶液,比较分析其喷施前后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叶片失绿中山杉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8.3~8.44,呈碱性,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6.89~7.42,呈中性。失绿植株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0.05),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51.03%、41.93%、92.01%、55.61%和40.88%(P﹤0.01),速效钾、全锌和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山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全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喷施0.06%FeSO_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喷施0.1%FeSO_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土壤呈碱性及全氮、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铁的严重缺乏,是引起中山杉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宿根甘蔗黄化发生较严重的蔗区实地调查甘蔗幼苗黄化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和规律,并采样分析正常和黄化蔗地土壤及植株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土壤有效铁、锰、钙、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于正常土壤,有效硼含量则差异不大;宿根蔗幼苗黄化株叶片的活性铁、全量钙、镁、硫含量低于宿根蔗正常植株,活性锰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全量铁、锰含量则表现为病株叶片高于正常植株叶片,全量硼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南省主要油棕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评价土壤肥力,为海南省油棕种植区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海口、陵水、儋州、定安、文昌等市县的油棕种植园采集油棕根际表层(10~20 cm)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等12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调查样点的pH较适合油棕的生长;油棕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含量较高的为儋州市和定安县,其次为海口市,最低的为文昌市和陵水县;海南省油棕园土壤交换性钙普遍供应充足,交换性镁除文昌市椰子所含量较低外,其他调查样点不存在缺乏现象;调查样点土壤不缺乏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除文昌市和陵水市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外,其他样点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整个海南省调查样点油棕地存在缺硼现象。【结论】应通过施肥,提高文昌市和陵水县土壤肥力水平,满足该地区油棕生长的需要;重视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海南省油棕园缺硼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海南省主要油棕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评价土壤肥力,为海南省油棕种植区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海口、陵水、儋州、定安、文昌等市县的油棕种植园采集油棕根际表层(10~20cm)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等12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调查样点的pH较适合油棕的生长;油棕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含量较高的为儋州市和定安县,其次为海口市,最低的为文昌市和陵水县;海南省油棕园土壤交换性钙普遍供应充足,交换性镁除文昌市椰子所含量较低外,其他调查样点不存在缺乏现象;调查样点土壤不缺乏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除文昌市和陵水市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外,其他样点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整个海南省调查样点油棕地存在缺硼现象。【结论】应通过施肥,提高文昌市和陵水县土壤肥力水平,满足该地区油棕生长的需要;重视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海南省油棕园缺硼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广西水稻土镉有效性、水稻镉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为降低石灰岩地区土壤镉迁移及稻米镉累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不同地方的65个水稻土及相应的Y两优品种系列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土壤有效镉/总镉、水稻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镉有效性和糙米镉富集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镉超标率为67. 69%,糙米超标率为41. 54%。土壤镉有效性受到铁、锰形态的影响,有效镉/总镉与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铁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交换性钙、总铁和总锰显著影响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其中,糙米镉富集系数与pH值、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总锰和有效锰是决定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子,镉有效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有效镉/总镉=0. 491-0. 167×总锰+0. 004×有效锰;交换性钙和总锰是决定糙米镉富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糙米镉富集系数线性回归方程为:糙米镉富集系数=0. 493-0. 006×交换性钙-0. 156×总锰。【结论】广西稻米超标率低于稻田土壤镉超标率。在所研究的土壤性质中,锰形态是影响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总锰、交换性钙含量是影响稻米富集镉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的含量与分布,为陕南茶园的培肥管理及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陕南茶园268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分析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值79.98 mg/kg,远高于临界值(4.5 mg/kg);土壤有效锰含量变幅较大,且普遍严重缺乏,平均值53.31 mg/kg,远低于临界值(100 mg/kg);有效硼缺乏较为严重,平均值0.49 mg/kg,稍低于临界值(0.5 mg/kg)。从整体来看,陕南茶园土壤并不缺锌、铜,有效锌含量平均值2.71 mg/kg,高于临界值(1.5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值3.60 mg/kg,高于临界值(2.0 mg/kg)。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其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的排序为紫阳>平利>南郑>西乡,有效锰的排序为紫阳>西乡>南郑>平利,有效硼的排序为紫阳>南郑=平利>西乡,有效铜排序为平利>紫阳>南郑>西乡。5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有效锰、有效硼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但其余3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各等级分布频率不同,表明陕南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是不均衡的,且不同地区的土壤间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应根据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情况进行配方施肥,并且多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锰胁迫对酸性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及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酸性土壤上甘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开展模拟酸性土壤锰胁迫培养试验,在玻璃温室中进行甘蔗盆栽试验,测定、分析锰胁迫下土壤氮素组分含量、pH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甘蔗氮素吸收累积的关系。【结果】锰胁迫可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净氨化速率显著提高(P0.05,下同),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土壤净矿化速率;同时,锰胁迫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和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但对土壤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和pH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在锰胁迫下,甘蔗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锰胁迫能抑制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减少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同时使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转化酶活性升高,从而减少酸性土壤中甘蔗可利用氮素含量,使甘蔗对氮的吸收利用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研究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连续种植25a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所增加,CMI以NPK 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长期化肥与有机肥、稻草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红壤水稻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和水稻产量。CMI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龙光霞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8):1939-1945
[目的]明确铁、锰对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为有效解决广西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采集其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叶片和正常叶片,通过成对数据t检验和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21组样品的叶绿素、全铁、活性铁、全锰、活性锰、铁和锰亚细胞组分含量及活性铁/锰比值的差异.[结果]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0.42 mg/g)极显著低于正常叶片(2.20 mg/g)(P<0.01,下同),活性铁含量(5.94 mg/kg)极显著低于正常叶片(13.42 mg/kg),但黄化叶片全铁含量(323.36 mg/kg)、全锰含量(572.59 mg/kg)和活性锰含量(92.47 mg/kg)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叶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活性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活性锰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活性锰含量与活性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黄化叶片的活性铁/锰比值(7.89)极显著低于正常叶片(61.68).黄化叶片亚细胞器中铁含量排序依次为:细胞壁>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可溶性部分,而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铁含量仅次于细胞壁.宿根甘蔗黄化叶片的亚细胞组分铁含量(63.30 mg/kg)虽略高于正常叶片(62.97 mg/kg),但叶绿体中铁含量(3.24 mg/kg)显著低于正常叶片(7.82 mg/kg)(P<0.05).宿根甘蔗黄化叶片亚细胞组分锰总量(93.04 mg/kg)是正常叶片的3.95倍,但黄化叶片89.01%的锰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只有10.99%的锰存在于生理活性区.[结论]叶片活性铁/锰比值低,高锰抑制铁的活性,铁向叶绿体运输受阻是宿根甘蔗幼苗生理性缺铁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量的锰贮存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可能有利于宿根甘蔗幼苗对锰毒的忍耐.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评价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广西主栽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研究现代甘蔗品种的遗传亲缘关系及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5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7.6%。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4~0.826,平均值为0.679。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20个供试甘蔗品种可分为2个类群。[结论]20个供试甘蔗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现有的蔗渣资源,改良、筛选较适宜的甘蔗实生苗假植基质。【方法】采用泥∶蔗渣体积比1∶1、1∶2两个处理近11个月的自然堆沤,设常用纯泥土为对照,调查3个不同基质处理甘蔗实生苗假植成活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并测定根系干/鲜重、根系活力;另同样假植甘蔗实生苗于不同基质中,不除草,其他管理一致,观察杂草生长情况。【结果】3个处理的甘蔗实生苗假植成活率均达96%以上,相同杂交组合不同基质处理甘蔗实生苗移栽成活率稍低于对照,分蘖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加入蔗渣改良的基质有利于假植苗的分蘖;随着基质中蔗渣比例的增加,实生苗根系干重、干鲜比和根系活力逐渐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结论】泥∶蔗渣=1∶2的基质较有利于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可作为当前甘蔗实生苗假植基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利用甘蔗尾叶复合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生产腐植酸工艺.[方法]以甘蔗尾叶和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为原料,通过白腐真菌、巨大芽孢杆菌、绿色木酶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腐植酸,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此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最适培养时间6d,最佳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锤度为18&#176;Bx、初始pH为6.0,温度31℃,最优液料比为3∶1 ml/g,白腐真菌、巨大芽孢杆菌、绿色木酶3种菌最佳比例1∶1∶2,总接种量12%.其中发酵时间对腐植酸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的腐植酸含量为15.61%,较优化前提高了45.48%.[结论]研究充分利用了甘蔗尾叶及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获得了生物活性高的生化腐植酸产品,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 (Tsai et Chen)]菌圃在蔗田土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白蚁蚁巢的找寻和巢群大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崇左市驮卢镇和江州镇的甘蔗田中,在小头钩白蚁的发生区域设置7块样地,每块样地采用棋盘式抽样法取样,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法分别测定小头钩白蚁菌圃在蔗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甘蔗田中的分布主要属聚集分布,一般分布于地表下5.4~54.2cm的土层中,菌圃在10.0~39.9 cm的土层内分布较集中,约占菌圃总数量的89.16%.[结论]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蔗田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蔗梢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蔗梢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多糖提取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超声波提取蔗梢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波提取蔗梢多糖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640 W,提取温度69℃,提取时间29 min,在此条件下,其多糖提取率为4.68%,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89%。【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蔗梢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蜜酒精发酵液蔗田施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增糖、消除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并为在试验地蔗区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把糖蜜酒精发酵液作为液肥与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糖蜜酒精发酵液施用量为120 t/ha,锤度为7.0~7.5.试验期间调查不同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叶绿素和田间锤度,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30.2%.[结论]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甘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甘蔗幼苗叶片完整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及其叶绿体蛋白质提取方法,为深入研究甘蔗叶绿体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蔗品种ROC22幼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差速离心法制备粗叶绿体制品,分别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Percoll梯度离心进一步分离纯化完整叶绿体;提取叶绿体蛋白质,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两种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纯度和完整率较高的叶绿体,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具有分离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分离的叶绿体完整率、纯度和含量高等特点,并且提取的叶绿体蛋白质电泳条带清晰,蛋白质数量多且较全。【结论】与Pecoll梯度离心法相比,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更适宜于在亚细胞水平上进行甘蔗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甘蔗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16年甘蔗作物地块矢量数据,选取土壤、地形、气象和经济4个因子共1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模型评价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采用GIS技术将甘蔗种植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域.[结果]将甘蔗种植最适宜和适宜面积与部分"双高"基地(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差异较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甘蔗种植最适宜区面积为3799.80 ha,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36.90%;崇左市新和镇甘蔗种植不适宜区面积共177.85 ha,占不适宜区总面积的28.84%.[结论]为了科学、合理及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甘蔗产量,建议新增"双高"基地,可调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布局区域向濑湍镇、罗白乡、太平街道、驮卢镇和左州镇等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