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选取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18种杀虫剂,在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进行了部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并观察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稻文云、丙腈、三拂、丙辛、丙脲、锐劲特、顺清以及毒死蜱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与控害效果均较理想;三拂、丙脲、独特、稻文云、丙辛、锐劲特、丙腈、毒死蜱和禾生乐对稻飞虱也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于2014年进行了7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以明确其对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以40%茚虫威甲虫肼SC240mL/hm2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佳,具有较好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田间试验表明,30%纵锄乳油1 200mL/hm2、12%汇力乳油900mL/hm2、31%三拂微乳剂750mL/hm2、40%惠螟乳油1 200mL/hm2、20%绿得福微乳剂1 200mL/hm2等药剂,在水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期使用,保叶效果、防治幼虫效果均在92%以上,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选取9种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在稻田中进行了药效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13%甲维.氟铃脲乳油150~225 g/hm2、25%利鞘乳油1 500~2 250g/hm2、25%独特乳油2 250g/hm2、40%惠螟乳油1 500~2 250g/hm2和16%阿维.哒嗪乳油2 250g/hm2,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药后10d杀虫与保叶效果均稳定在90%以上。用25%利鞘乳油1500~2250g/hm2和40%惠螟乳油1500~2250g/hm2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480 g/L毒死蜱乳油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低龄幼虫(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80g/L毒死蜱乳油612 g a.i./hm2,药后16 d的保苗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均达90%左右,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持效期10 d.毒死蜱可与多种药剂复配,田间可选用毒死蜱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噻嗪酮或吡虫啉进行复配防治稻纵卷叶螟或稻飞虱,以提高控制效果,延长药效期,延缓害虫对毒死蜱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啨o)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危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啮食叶肉,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导致减产,甚至无收。2002年至今,稻纵卷叶螟在江苏省水稻上持续特大发生,已成为我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31%三拂ME每hm2用1050 ml能有效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大龄幼虫。同时施用31%三拂ME对后期稻飞虱没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造成稻飞虱的再增猖獗。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表明,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15%茚虫威乳油150~225 g/hm2、5%氟啶脲乳油1.5 kg/hm2或20%康宽悬浮剂150.0 g/hm2,不仅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而且在用药后9 d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9.
夏明香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11-1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巢湖市苏湾镇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中的高效、持效性好、安全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五(3)代卵处于大量孵化时,各药剂处理施药后,以25%甲氧·茚虫威悬浮剂450mL/hm2、15%茚虫威悬浮剂180mL/hm2等2种药剂处理的灭虫效果为最佳,药后7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4.3%、91.2%,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1.4%、89.2%,显著或者极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的处理,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且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防治单季稻稻纵卷叶螟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几种药剂防治单季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25%卷叶虫特杀EC1200ml/hm2、31%三氟ME750ml/hm2、50%虎蛙EC1200ml/hm2和25%多咪宝EC1200ml/hm2,在1龄期喷药,防效达95%以上,效果优.  相似文献   

11.
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防治稻飞虱的新农药,并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进行3种农药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WP、20%敌百虫·仲丁威EC、25%噻嗪酮·丙溴磷WP 3种农药均能有效防治稻飞虱,其中25%噻嗪酮WP的防效最好,其后依次为25%噻嗪酮·丙溴磷WP和20%敌百虫·仲丁威EC.生产上推荐每667 m^2使用剂量为25%噻嗪酮WP 20g、25%噻嗪酮·丙澳磷WP75 g、20%敌百虫·仲丁威EC 225 mL.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 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 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 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 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河池市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描述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分析今年河池市大面积爆发稻飞虱的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 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 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80%的3种减量农药剂量,研究不同施药液量和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沉积量明显优于冠层下部,2种施药液量以及3种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药1周后稻飞虱数量显著减少。在相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减量农药剂量的变化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80%的农药剂量能满足稻飞虱防治要求。结论 无人机水稻施药作业中可选择80%的农药剂量进行减量施药。本研究可为水稻减量施药、减少水稻植保作业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宜的药剂品种。试验结果表明:240g/l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剂、3%井冈霉素水剂、5%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均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茉莉酸甲酯0.25、0.50、1.00mM 3个浓度处理水稻品种后,IR26的抗虫水平分别提高了50.8%、46.6%、55.4%,IR36的抗虫水平分别提高了40.1%、36.8%、46.6%;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26、IR36后褐飞虱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TN1则没有诱导效应;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26、IR36、TN1后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对照;茉莉酸甲酯0.25mM诱导IR36、TN1后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减少,拒食率分别达75.3%、62.7%;0.50mM茉莉酸甲酯诱导IR26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达87.1%.表明水稻经茉莉酸甲酯诱导后能对褐飞虱产生抗性,可诱导水稻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的进展。褐飞虱在热带越冬 ,每年 4~ 8月逐代北迁 ,是我国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稻作害虫。褐飞虱栖息于稻丛基部 ,以刺吸式口器吸食韧皮部汁液 ,严重时稻田成片枯萎 ,造成减产甚至失收。褐飞虱也是一些水稻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中通常采用人工接虫方法鉴定材料的抗虫性 ,以达到大批量、指标量化和可重复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虫口密度及产卵量测定、蜜露量测定等。褐飞虱种群中有生物型的变异。在抗虫品种抗性的选择压力下 ,褐飞虱群体致害性会发生变化 ,经多次传代后可转变为能致害该抗虫品种的新的生物型。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至今已命名了 10多个主效基因 ,并鉴定了重要的QTL。通过分子标记分析 ,一些抗褐飞虱基因已被定位。克隆水稻的抗褐飞虱基因是下一阶段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昭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由于受到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害虫具有迁入峰期明显,迁入虫量大,发生面积大、范围广,田间虫口密度高,田间虫态结构复杂,为害严重等特点, 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气候适宜、虫源地虫量充裕、成虫迁入数量大、田间残虫基数高、天敌控害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田间虫情监测,准确掌握最佳防治时期,治前控后,减轻主害代防治压力,科学用药,改进施药方法,以提高施药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