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2,(3):F002-F002
为捕捞离底较高的鱼群,和开发外海渔场;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在水产总局领导下,1978年起进行双船变水层拖网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 双船变水层圆口拖网是继江苏省太仓县首创圆口快速拖网投产后的又一新型拖网,经一年多的试验终获成功,顺利地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得了江苏省水产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制的浮桥渔网厂,又获得了国家专利权。该网的研制成功,既能扩大捕捞对象和  相似文献   

3.
林德芳  王民诚 《水产学报》1992,16(4):378-382
鳀(Engraulie japonieus)广泛分布于黄、东海,从五十年代起在我国进行过灯光围网、舷提网、中层拖网等的捕捞试验。由于对资源数量、洄游分布缺乏系统调查和鱼群探测手段落后等原因,都未获成功。1984年10月挪威王国政府赠给我国的“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到达后,对黄、东海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认为鳀资源最高达300万吨,年可捕量约50万吨。越冬期间鱼群相对集中,渔场稳定。因此开展鳀变水层拖网试验研究,促进商业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承担这一课题,在变水层拖网设计、作业网位控制、渔场探测和瞄准捕捞技术等方面,研究解决了一些技木难点,为采用变水层双拖网捕捞鳀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拖网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拖网的捕捞特点是主动灵活,能捕获栖息于不同水层的各种鱼类,生产效率较高。因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捕鱼方式。我国黄渤海区、东海区的机轮拖网渔业以双船拖网为主,群众机帆船拖网渔业也以双船拖网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双船中层拖网从理论设计,模拟试验及实物网作业性能的海上测试结果,提出了适合我省渔场特点的中层拖网网具和捕捞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洋渔业》1984,6(3):129-131
拖网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拖网的捕捞特点是主动灵活。能捕获栖息于不同水层的各种鱼类。生产效率较高。因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捕鱼方式。我国黄渤海区、东海区的机轮拖网渔业以双船拖网为主。群众机帆船拖网渔业也以双船拖网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 鉴于底拖网不能捕捞离底较高的鱼群,而欧洲中层拖网已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开发外海渔业资源的需要,1978年在网型、网位控制、瞄准鱼群栖息水层和甲板操作技术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从1979年12月起进行了全年生产性试验,除了在协助指挥生产和资源调查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外,还盈利近5万元取得了初步经济效果,已于1981年7月14至16日在上海市水产局的主持下进行了技术鉴定。(一)选用310目×160厘米大网目网型变水层拖网前部采用大网目,是近十多年来国外网具技术发展的一种倾向。在拖力恒定条件下,由  相似文献   

8.
双船中层拖网目前在英国、丹麦、爱尔兰、瑞典、德国、荷兰等国已形成捕捞鲱鱼的重要渔业.双船中层拖网的试验开始于1943~44年瑞典福托(Foto)的Yngves Berntsson,后几经改进,至1945~48年改成四片式中层拖网,已接近现在欧洲标准双船中层拖网.至50年代后期投入试验性生产;60年代前期西德中型双船(450~680马力)中层拖网鲱产量远远超过底拖鲱产量(见下表),充分显示捕捞鲱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和鳀鱼;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逃逸率明显增加;极大似然法估算的模型参数,用AIC值检验拟合良好;估算出以变水层拖网捕捞达到可捕标准的部分经济鱼类相应的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小黄鱼71.0 mm、银鲳103.6mm、带鱼92.3mm、蓝圆鲹63.8mm。在黄海目前的渔业资源现状下,为保护小黄鱼、带鱼和鲐鲹等中小型经济鱼类的渔业资源,建议将双船变水层拖网的最小网囊网目尺寸定为60mm。  相似文献   

10.
蓝景阳 《水产学报》1980,4(4):353-360
东、黄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大多具有垂直洄游或者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为了提高现有拖网渔轮的作业成绩,我们针对捕捞对象栖息水层较高的习性,设计了疏目拖网。在1977年12月至1978年7月期间,同原有网具作渔捞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疏目拖网具有网口较高,阻力较小和产量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王文硕 《水产科学》1992,11(4):22-24
中层拖网在渔业上的应用是比较晚的。40年代末,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士等国开始用小型渔船进行了双船中层拖网作业,以后通过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在北海中、南部、斯卡格拉克海峡等一带捕捞鲱鱼的主要作业方式。单船中层拖网是西德于60年代获  相似文献   

12.
一、同型和网具结构的沿变: 中层拖网或称变水层拖网,1943~1944年首先在瑞典试验,获得成功。1945~1948年丹麦的罗伯特·拉森试验“ATOM”型中层拖网时,由二片式改为四片式,用棉线编织,主要用来捕捞鲱科鱼类,一度风行于不列颠、丹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水库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激励下,水库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都在探索水库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道路。为此,水库捕捞已出现了有效地捕捞底层鱼的底拖网,而且还发展了捕中上层鱼类的浮拖网和变水层(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第三十条,渤海禁止三重流网、底拖网、浮拖网及变水层拖网作业,但网口网衣拉直周长小于30m的桁杆、框架型拖网类渔具除外;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的公告,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属于过渡类型网具。拖网的高捕捞效率与现在海洋渔业资源逐渐衰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冲突。为客观评价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对河北省渔业经济、渔业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15.
<正> 鳀鱼为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东黄海,其资源量高达300万吨,由于缺乏捕捞手段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至今未被很好利用。鳀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1988年1月8日,象山县的2艘600马力双拖渔轮,在黄海中部渔场进行变水层拖网试捕鳀鱼时,发现有“第八绵洋丸”,等10艘日本的中型尾滑道渔轮与我在同渔场拖网作业,直至6日  相似文献   

16.
《淡水渔业》1977,(7):43-44,21
四片式扩口双拖网1973年于辽宁省宽甸水产养殖场水丰水库试捕成功,并在一些大中型水库推广使用,近些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广大淡水渔业工作者不仅装制了适合捕捞鲤、鲫等底层鱼类的四片式扩口双拖网,而且根据各种经济鱼类栖息水层的不同,创制了浮拖网和变水层(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17.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拖网是以中上层及近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可根据鱼群垂直分布和移动任意改变拖曳水层的渔具。中层拖网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的作业。目前正朝着网具大型化,网口部分网目超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因内一些研究单位曾做过中层拖网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课题是省科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层拖网在一些国家已是一种成熟和有效的捕捞作业。国内一些省的生产科研单位也曾先后进行过试验,且在一些远洋渔业中使用,但我省迄今还是空白。中层拖网作业方式是“瞄准捕捞”,因而准确控制网位是捕捞成功的关键。中层拖网网位除与自身的特性(网型、浮沉力配备等)有关外,还受到曳纲长度(L)、拖速(V)、两船间距(D)的影响。因此为了搞清各参数对网位的影响,检验网具的各种作业性能,为下一阶段的生产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鲢鳙鱼是我国主要放养鱼类。目前使用的渔具成本高、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效益不理想。为解决鲢、鳙等中、上层鱼类的捕捞问题,大连水产学院研制成功了从5——150马力机船的变水层疏目拖网,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区)近百个水库、湖泊中广泛使用。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和试验表明:凡水域鱼类资  相似文献   

20.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