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要素在内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结构,及其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智慧交通设施管理、景区安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结合文化旅游风景区本身的特点及需求,对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为例,针对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在该工程中建立了基于BIM的绿道运维管理系统,为BIM技术指导旅游风景区的运维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当地的森林资源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森林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和水体资源污染、森林火险等级增加、空气质量下降。针对森林旅游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通过对外改进服务,对内加强管理,栽培特色花木,控制景区车辆、餐饮、民居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对游客分流等方式来降低森林旅游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潜在风险,确保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探索性研究工具, 分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借助经典扎根理论, 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总体框架; 采用开放式访谈与多种类型研究资料, 经过概念化、范畴化等多重编码, 归纳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10个主范畴和35个范畴; 在此基础上, 根据上述范畴在原始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内在逻辑关系, 构建了由制度环境(I)、监管与建设行为(R)、干扰活动(D)、安全状态(S)4个范畴模块构成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IRDS模型, 并分析景区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模块(I, R, D)对其安全状态模块S的作用机理; 最后, 探讨了IRDS模型作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彰显影响主体间角色关系, 强化风险源与状态、响应间关系, 以及提升不同尺度下研究结果普适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黑龙江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森林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森林旅游景区实际,提出了做好当前森林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游客的视角出发,从森林康养资源、旅游产品、森林康养功能、景区设施、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成本、游客自身因素等7个内容选取了46个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划分为"旅游支持系统"、"旅游环境"、"旅游产品"和"旅游者自身影响因素"4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森林康...  相似文献   

7.
倪天珍 《绿色科技》2014,(4):279-280
对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和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海螺沟森林景观资源类型、观赏价值以及发展森林旅游的前景,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海螺沟森林旅游的5点建议和景区森林管护的4条措施,对促进海螺沟旅游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笔者阐述了晋城市绿道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晋城市绿道建设对森林资源经营质量、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景观资源和森林灾害保护队伍等保护系统的影响。同时,指出了保护过程中存在着保护力量不足、空间规划不长远、功能与定位不准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今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地因素对森林旅游呈较强的积极影响,游客对长白山地区满意度最高;游客对住宿、交通等基本满意,地区增值性因素对森林旅游呈积极影响;地区旅行社的供给和森林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区是依据特色森林地质景观,规划建设中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竞技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山岳度假体验胜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张家界旅游的提质升级版,在旅游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森林防火体系与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可以减少重复性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更好地保护生态。文章依据当地自然条件,探讨七星山度假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防火与旅游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的模式,为景区旅游开发中进行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就森林旅游景区规划而言,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吸引物最基础的要素;二是旅游营销与服务,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审美主体间的网络;三是如何架设审美主体对特定旅游景观资源的渴望并产生旅游动机,这三方面是不能少的,也是相互统一的.但作为影响因子来说,前两个因素是有一定确定性的,后却复杂得多,这关系到行为人的心理特征及个性趋向.要做好森林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及管理,分析游客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龙岩江山“睡美人”景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调查,分析森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森林旅游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旅游服务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森林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森林旅游的服务质量。研究和探索森林旅游服务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森林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IRD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制度—监管—干扰—状态(IRDS)模型框架,分析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中资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植被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动物受到惊扰和伤害等生态安全问题现状。探讨景区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关键致因:景区环境相关法规建设远滞后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景区在发挥社会认证作用功能时存在选择性、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景区开发水平与资源保护水平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景区管理者对景区生态安全的实际边界掌控能力不足、景区资源使用及参与主体间责利关系失衡。提出基于IRDS模型的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多元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等措施的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绿道应当作为乡村旅游规划的元素之一。文中简述目前绿道建设存在的误区,提出适宜城市居民游憩的绿道选择,并对城乡绿道的游憩功能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对基于绿道建设的旅游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双乳山景区森林景观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双乳山景区针叶树多、阔叶树少 ,树种单一的现状 ,根据景区功能 ,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和其它一些有特色的园林植物 ,对景区景观进行改造 ,以改变现有森林的树种结构 ,提高森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相似文献   

17.
赵临龙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2):63-65,70
介绍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概念,公路、铁路网络,途经的省市及节点城市、旅游景区等概况.分析大通道构建后产生的人流的吃、住、行、购、游、娱活动以及项目施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作用.藉此提出从规划阶段预防做起,环境保护突出大草原的核心点,坚持绿水青山永续发展等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森林资源较为发达地区,在过去的10a里,内蒙古森林旅游规模初显,一批可以吸引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旅客的景区建设完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管理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文章在介绍内蒙古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试图分析森林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建立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自治区的森林旅游进行有计划地开发。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享有“世界绝景,天下奇观”之美誉,人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颗风景明珠。这里的森林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奇特,具有极高的森林旅游开发价值。森林公园内现已辟有黄石寨景区、沙刀沟景区、腰子寨景区、金鞭溪景区等4个森林旅游景区,计有82个景点。  相似文献   

20.
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其空间分布的离散度调查是森林旅游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对福建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把福建省的森林风景类型划分为10大类43亚类,并进一步分析全省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的时空分布、景观多样化变化,为福建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森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