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外生菌根菌对巨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调查了四川乐山沙湾、眉山丹棱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菌土,测定了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两地所采集的菌根土的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样地Ⅰ菌根土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样地ⅡpH值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两样地菌根土的全N、水解N、全P和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大孢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彩色豆马勃和马勃状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样地Ⅰ菌根土速效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样地Ⅱ菌根土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对提高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维护人工林地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了合理利用废弃有机资源及了解覆盖菌渣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厚度处理下榛子园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菌渣覆盖10、20、30cm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28%、8.23%、6.10%,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4.56%、19.24%、13.98%,而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低11.64%、3.81%、18.05%。各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8月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V"型变化趋势,8月达到最低值;而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2试验期间,菌渣覆盖起到稳定土壤pH值的作用。3菌渣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68%~13.05%,提高速效钾含量27.46%~31.47%,提高速效磷含量155.79%~194.82%。菌渣可以被作为覆盖材料来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松茸主要生态因子的调查报告:土壤与小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地本次调查的试验地及其概况与已报导的赤松生长与植被》中的“试验地”相同。2 调查方法2.1 松茸发生林的土壤1977年8月7日,在筒江试验地分别对尾根筋附近的松茸发生地、谷筋附近的松未发生地以及3号样地菌落内外的土壤剖面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了解生境变化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土壤变化特征,为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荒漠生态脆弱区植被的恢复和管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和田河上游垂直河岸带4种植物群落类型(Ⅰ-灰叶胡杨+多枝柽柳+芦苇+胀果甘草;Ⅱ-灰叶胡杨+胡杨+多枝柽柳+芦苇+胀果甘草;Ⅲ-黑果枸杞+盐穗木+芦苇+胀果甘草;Ⅳ-花花柴+芦苇+胀果甘草)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制约荒漠河岸植物群落生存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类型土壤含水率、全盐量、碱解氮垂直分布异质性较为明显。同一土层之间含水率、全盐量差异性显著(P<0.05),群落Ⅳ各层土壤含水率均为最低,而全盐量在群落Ⅰ中最低,群落Ⅲ最高。4种植物群落土壤均呈碱性,pH值介于8.40~8.89,而全磷波动范围在0.53~0.86 g·kg-1之间,两种指标在各植物群落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机质、全氮、脲酶在群落Ⅰ各土层均为最高,而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群落Ⅲ最高。[结论]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权重系数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该地区荒漠植被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连续对松茸菌塘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实施“土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明显促进菌塘的发展,促进菌塘内松茸数量的增加达110.64%,而松茸损失则下降12.6%;出茸菌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时间出茸,另一种是后期才出茸,二者分别点菌塘总数的58.6%和41.4%,常规出茸一般时间早,出茸时期较长,产量分布较平均,而后期才出茸的一般时间迟,出茸期较短;6个松茸菌塘连续3a观测结果表明,菌塘中收获的松茸数量提高了102.6%,产量增加达112.5%;在该林地所有菌塘中,最高年产量可达1.28kg;利用松茸开伞的方法可以形成新的菌塘,2-3a后可产出松茸。 相似文献
15.
从松茸深加工综合利用的角度,利用其菌丝体提取多糖与燕麦结合,制作松茸燕麦营养餐,重点研究了松茸燕麦营养餐原辅料用量比例。从滤液比例、甜味剂、酸味剂、感官指标方面进行综合评,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由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甜味剂比例、柠檬酸比例。其中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主要影响色和香气;甜味剂和酸味剂主要对口感和风味影响较大。5号配方得分最高,因此确定5号为最佳配方,即: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粉的比例为1∶10,柠檬酸0.04%、甜味剂比例10%。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9924菌株及日产松茸99606菌株,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90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75%和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接种后180d,6种松树幼苗分部都可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分别达90.63%-100%,感染指数达50.00-84.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3种;随树种的不同,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华山松的菌根最短;此外,各种组合之间在菌套厚度,哈蒂氏网结构上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微波、超声波萃取技术提取松茸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茸多糖因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龙江林副特产研究所对松茸多糖的提取进行了研究。1)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微波萃取功率、微波萃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660W,萃取时间45min,料液比1:25;2)采用超声波技术对松茸中水溶性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了松茸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180W、超声时间13min,提取温度10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料液比1:20,多糖提取率最高;3)比较超声和微波萃取松茸多糖的提取率,可知微波萃取方法更加优于超声方法,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松茸保育促繁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经9年的推广和研究,已经总结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包括划区定点、专人守护;封山育茸;承包管理;科学防害;保湿促繁;定位观察,系统优化;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科学分片,科学采摘。2003年,全县松茸产量达163.7t,收入4911万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