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要给您介绍的好东西模样和普通鹌鹑一样,不过全身是白色的,它可是鹌鹑里的新成员,叫白羽鹌鹑。它是10多年前,从1.7万多只栗羽鹌鹑中突变出来,那时候像现在这么纯白的就1只。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7,(21):15-15
我国目前鹌鹑饲养量近2亿只,是世界第一鹌鹑养殖大国。 养殖鹌鹑是一项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的富民产业。专家介绍,我国鹌鹑养殖品种有蛋用型的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等;肉用型的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等。发展鹌鹑产业,一是投入少:鹌鹑养殖占地面积不大,家前屋后皆可,且不需支出过多劳力,另外,鹌鹑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用于防疫药物开支也较少;  相似文献   

3.
蛋用鹌鹑栗羽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栗羽鹌鹑的生产性能。[方法]以引进的栗羽鹌鹑为基础,组建选育基础群和家系繁殖-世代观测群,对公鹌鹑进行家系选择,对母鹌鹑进行综合选择。测定不同世代鹌鹑的生活力、生长发育、产蛋性能、蛋品质量、料蛋比等指标。[结果]与0世代基础群相比,6世代核心群开产日龄由47.10 d提前到45.87 d;开产体重由135.50 g/只下降到128.79 g/只;20周产蛋数由68.60枚/只提高到86.63枚/只;平均蛋重二者基本一致,为10.90 g/枚。按6世代核心群产蛋情况计算,栗羽鹌鹑在46日龄开产至140日龄的94 d内可产蛋86.63枚/只,平均产蛋率在92%以上。[结论]采用家系选育提高了栗羽鹌鹑的产蛋量。  相似文献   

4.
经5个世代的选育,蛋用黄羽鹌鹑的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基本稳定,成年体重公鹑为115.63±10.26g,母鹑为143.64±12.41g;种蛋的受精率为88.6%,受精蛋孵化率为96.21%,健雏率为96.5%,育雏成活率为97.14%.产蛋率达50%时为51日龄,产蛋期平均产蛋率为81.9%,产蛋率80%以上的达30周,300日龄平均产蛋214个,平均蛋重11.88g;产蛋期料蛋比为2.68:1.蛋壳质量良好,鹑蛋短径2.52±0.28cm,长径3.27±0.60cm,蛋形指数为77:100.黄羽鹌鹑的羽色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快,遗传性能基本稳定,其黄羽相对于栗羽为隐性,且遵循Z染色体性连锁遗传规律.利用黄羽鹌鹑与栗羽和白羽鹌鹑杂交可组成多种自别雌雄配套系应用于生产,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蛋用鹌鹑白羽基因座与黑羽基因座互作关系,试验从纯系黑羽鹌鹑和纯系北京白羽鹌鹑中随机选取公鹑2只,母鹑6只,按照1:3比例组成黑羽(♂)与白羽(♀)正交组和白羽(♂)与黑羽(♀)反交组,并作F1代自交和回交试验,每个试验组设两个重复。结果表明,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黑羽的基因座(H/h)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白化基因座位(B/b)存在互作关系,在B/b座位白化基因b纯合时(公鹑为ZbZb,母鹑为ZbW),该基因对H/h为隐性上位,鹌鹑表现白羽。黑羽基因座(H/h)和白羽基因座(B/b)互作关系涉及两个以上基因座位间的上位作用,也涉及到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互作,此为基因互作关系新发现,也是鹌鹑羽色遗传研究新进展,具有重要遗传学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养鹌鹑业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空前的发展.在品种类别上也出现了多元化,其中.蛋用型品种有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爱沙尼亚鹌鹑:肉用型品种主要有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  相似文献   

7.
薛金 《农村百事通》2006,(20):22-22
我国养鹌鹑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引用了新的蛋用、肉用型鹌鹑品种,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种鹌鹑生产基地,养殖户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饲养量约有2亿只,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鹌鹑大国。鹌鹑产品除了供应高级酒店、饭店之外,还被加工成罐头、松花皮蛋等,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的鹌鹑业品种类别也是多种多样。其中,蛋用型的有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爱沙尼亚鹌鹑;肉用型的主要有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鹌鹑养殖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其具有自身的优势。1.…  相似文献   

8.
鹌鹑的羽色自别雌雄现象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未知.本研究以北京白羽公鹌鹑和朝鲜栗羽母鹌鹑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F1公鹑和F1母鹑胚胎期第10天皮肤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以筛选调控鹌鹑羽色自别雌雄的关键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NA-Seq共得到38.94 G...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栗羽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羽色性状相关的MITF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栗羽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MITF基因进行DNA测序,在MITF基因上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分别为位于外显子4上的c.589A>G、外显子5上的c.761G>A和3′UTR上的c.2275C>T。位于外显子4上的c.589A>G突变导致赖氨酸转变为谷氨酸。利用不对称PCR-SSCP技术对300只鹌鹑进行基因分型,3个突变位点均发现三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和BB。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3个突变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G、c.761G>A和c.2275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c.589A>G位点和c.2569C>T位点栗羽朝鲜鹌鹑的3种基因型(AA、AB和BB)的频率分布与北京白羽鹌鹑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这2个位点与鹌鹑羽色性状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择优良的品种鹌鹑的品种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蛋用型和肉用型,蛋用型品种主要有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隐性黄羽鹌鹑。肉用型品种主要有:法国巨型肉鹑、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二、掌握鹌鹑习性,科学饲养家养的鹌鹑是经过长期驯化而来,现在仍有一些野生习性,具有杂食、群居、体型小、体重轻、性成熟早、产蛋量高、善争斗、抗病力强、有飞翔能力,怕生人、怕惊吓的特性。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朝鲜鹌鹑(Korean quail)OCA2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其在不同羽色(白羽和栗羽)群体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翅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OCA2基因多态性对朝鲜鹌鹑羽色的影响,筛选可能与羽色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取白羽、栗羽朝鲜鹌鹑孵化6,8,10,12和14 d的胚胎翅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OCA2基因cDNA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CA2基因mRNA在朝鲜鹌鹑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羽色鹌鹑胚胎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胚胎发育10 d时的cDNA样品扩增OCA2基因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300羽白羽朝鲜鹌鹑和栗羽朝鲜鹌鹑孵化10 d时的胚胎为研究材料,采集翅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OCA2基因,通过不对称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影响。【结果】朝鲜鹌鹑OCA2基因胚胎发育6~8 d时的表达量低于胚胎发育10~14 d时的表达量,且在10 d时达到最高。6~8 d时,OCA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种羽色朝鲜鹌鹑胚胎中差异不显著; 10~14 d时,栗羽朝鲜鹌鹑OCA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羽朝鲜鹌鹑(P0.05)。OCA2基因CDS区片段大小为2 660 bp,含有24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长2 556 bp,编码含851个氨基酸的稳定疏水性蛋白。在朝鲜鹌鹑OCA2基因中检测到3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上的c.93AG、外显子9上的c.999AG、3′UTR上的c.2569CT;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3个突变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χ~2检验表明朝鲜鹌鹑群体在3个SNP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在3′UTR上的c.2569CT位点,栗羽朝鲜鹌鹑3种基因型(CC、 CT和TT)的频率分布与白羽朝鲜鹌鹑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突变位点与鹌鹑羽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白羽朝鲜鹌鹑翅组织中OCA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其羽毛白化有一定的关系,OCA2基因3′UTR上的c.2569CT突变与朝鲜鹌鹑羽色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研究朝鲜鹌鹑羽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二个蛋鹌鹑品系4种组合方式种鹑繁殖性能,进而观测其子一代的羽色遗传特性及主要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栗、黄羽蛋鹌鹑品系是良好的羽色自别系素材;黄羽品系在产蛋率、料蛋比方面显著优于栗羽品系(P<0.01);正、反交F1代与栗羽系相比产蛋率、料蛋比亦明显改善(P<0.05),但较黄羽系仍有一定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朝鲜鹌鹑GNAS基因表达和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取栗羽和白羽朝鲜鹌鹑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翅尖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NAS基因在朝鲜鹌鹑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羽色鹌鹑胚胎翅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克隆GNAS基因的CDS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孵化至10 d胚胎翅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NAS基因的特定序列,通过不对称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发育8~14 d时,GNAS基因在栗羽鹌鹑胚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白羽鹌鹑胚胎。GNAS基因CDS区开放阅读框长1 140 bp,含有14个外显子,编码含379个氨基酸的稳定性亲水蛋白。在朝鲜鹌鹑GNAS基因中检测到2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12区域的g.119221T>A和3'UTR区域的g.121181A>G。栗羽朝鲜鹌鹑的3种基因型(AA、 AB和BB)的频率分布与白羽朝鲜鹌鹑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表明,朝鲜鹌鹑组织中GNAS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其羽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GNAS基因3'UTR上的g.121181A>G位点突变与朝鲜鹌鹑羽色性状之间具有显著关联性,可作为研究朝鲜鹌鹑羽色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家养鹌鹑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蛋用鹌鹑和肉用鹌鹑2种。下面简单介绍蛋用鹌鹑的饲养技术和营养价值。一、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一)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蛋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  相似文献   

15.
<正> 饲养鹌鹑投入小、管理简易、成本低、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途径。现将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育幼鹑。每年春秋两季孵化鹌鹑较为适宜。每只公鹑每天只能交配1次,多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将单笼饲养的公鹑放入母鹑笼内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后就捉出以免浪费公鹑精力。以后每天交配1  相似文献   

16.
正1鹌鹑的介绍鹌鹑简称鹑,经过100多年驯化与选育,已成为高产的禽种之一;鹑与鸡同属鸡形目,素有"动物人参"之美称。就世界的饲养量估计,鹑仅次于鸡。我国饲养鹑的历史悠久,远在战国时期已被列入"六禽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引进良种鹌鹑进行繁殖,但未普及,至70~80年代才得以发展和推广。经过多年选育,已育成多个蛋用型与肉用型鹌鹑品种。鹑蛋的营养成分非常近似鸡蛋,而鹑肉中所含蛋白质、脂肪、能量高于鸡肉,钙、磷与铁的含量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1.青年鹌鹑的饲管 雏鹑在育雏保姆器生活20天后就可上笼饲养,此时的鹌鹑处于由雏鹑向成年产蛋鹑过度的阶段,称为青年鹌鹑。青年鹌鹑已可以通过羽毛和脸部颜色分清雄鹑和雌鹑。此时的鹌鹑羽毛已经丰满,健壮、活泼,具有比较强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黄羽鹌鹑是由北京市种禽公司种鹌鹑场、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选育成功的鹌鹑品种,其体型、生产性能与朝鲜鹌鹑相似。但具有伴性遗传特性,为自别雌雄配套系的父本。利用隐性基因鹌鹑纯系具有伴性遗传的特点,将隐性白羽或黄羽公鹌鹑为父本与栗羽母鹌鹑杂交,其子一代公鹌鹑为栗色羽毛,母鹌鹑为白色羽毛,具有较高的育种与生产价值。当前,黄羽鹌鹑养殖在我国较为常见,养殖前景也较为广阔,现将其品种和养殖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羽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的杂交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黄羽 (♂ )×栗羽 (♀ )、黄羽 (♂ )×白羽 (♀ )和白羽 (♂ )×黄羽 (♀ ) 3种杂交组合的杂种种蛋孵化成绩、杂种的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结果表明 ,3种杂交组合的杂种受精卵的孵化率、总健雏率、育成率及主要产蛋性能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各配套系杂种母鹑的生产性能均不低于纯系黄羽、栗羽和白羽 ,14~ 2 4周龄为产蛋高峰期 ,产蛋率在 90 %以上。产蛋率在 80 %以上的周数达 2 7~ 30周 ,各配套系杂种的育成率均在 95 %以上。研究证实 ,3种配套系均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梅清 《农家顾问》2005,(4):45-46
1.抓繁殖,育幼鹑 每年春秋两季孵化鹌鹑较为适宜。因此,要抓住这个适宜季节,很抓配种繁殖。每只公鹑每天只能交配一次,多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方法:将单笼饲养的公鹑捉出,放入母鹑笼内,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后就捉出,以免浪费公鹑精力和引起母鹑反感。以后每天交配一次。在第一次交配后至少经过4~5天才生出受精蛋,所以应当用7天以后的蛋作种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