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比较中国北方高寒地区常见淡水底栖鳞片退化鱼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鳞片正常鱼类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皮肤黏液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及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进行了两种鱼类皮肤组织在不同季节下黏液细胞类型与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的皮肤黏液细胞形态特征不同,泥鳅在春夏秋季皮肤黏液细胞主要呈囊状或球状分布,在冬季主要呈棒状或不规则状分布,而葛氏鲈塘鳢在春夏季黏液细胞主要呈圆形分布,在秋冬季主要呈椭圆状分布;泥鳅皮肤黏液细胞内容物着色较深,葛氏鲈塘鳢细胞内容物着色较浅;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的皮肤黏液细胞主要分布类型不同,泥鳅在春夏季皮肤均以Ⅳ型混合型黏液细胞为主,在秋冬季皮肤均以Ⅱ型酸性黏液细胞为主,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皮肤均以Ⅲ型混合型黏液细胞为主;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各个季节皮肤黏液细胞总数不同,泥鳅在春夏季皮肤中含有大量的黏液细胞且黏液细胞总数远多于秋冬季,而葛氏鲈塘鳢在冬季皮肤中黏液细胞分布较多,泥鳅皮肤黏液细胞总数远多于葛氏鲈塘鳢黏液细胞总数。研究表明,在不同季节淡水底栖鳞片退化鱼类泥鳅和鳞片正常鱼类葛氏鲈塘鳢皮肤黏液细胞的主要分布类型、形态特征及数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系东北地区优质小型经济鱼类,无肌间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特别是DHA含量极高,深受食客喜爱。近年来,葛氏鲈塘鳢自然资源量下降,葛氏鲈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同时也成为了新兴的水产养殖热点。现将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野生葛氏鲈塘鳢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逐月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段野生葛氏鲈塘鳢50尾,通过营养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鱼体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野生葛氏鲈塘鳢的水分含量为76.95%~80.63%,灰分含量为1.51%~1.97%,粗脂肪含量为2.00%~2.57%,粗蛋白含量为13.37%~16.62%,能量密度为19.66~21.60 kJ/g。冬季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而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能量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P0.05)。[结论]冬季野生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可能与其越冬期间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方法、苗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葛氏鲈塘鳢繁殖方法的特点和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6.
葛氏鲈塘鳢是一种小型的淡水鱼,又被称为老头、还阳鱼,主要生长在我国图们江、黑龙江为主的辽河水系中,可以说葛氏鲈塘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土著鱼,而在与北方地区相接壤的朝鲜,俄罗斯等地区也有生长。但受我国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对葛氏鲈塘鳢的养殖研究一直处于初始阶段,只有在生物学上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从而无法为我国葛氏鲈塘鳢养殖提供科学的指导。为此,文章对葛氏鲈塘鳢工厂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的深入的研究,以为我国葛氏鲈塘鳢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温度对葛氏鲈塘鳢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测定4、8、12、16、20、24和28℃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结表明,在温度范围内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36%~19.72%和-0.962%/d~3.009%/d。温度对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24℃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上升至28℃时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葛氏鲈塘鳢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对葛氏鲈塘鳢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方法研究硫丹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硫丹对葛氏鲈塘鳢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8、12.46、11.38和7.59 μg/L,安全浓度为1.68 μ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葛氏鲈塘鳢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49、2.37、1.93和1.72μg/L,安全浓度为0.65μg/L.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的分级标准,硫丹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葛氏鲈塘鳢的毒性属于剧毒.[结论]该研究丰富这2种常用农药对鱼类的毒理学数据,也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硫丹对葛氏鲈塘鳢外周血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为评价这2种农药对葛氏鲈塘鳢的遗传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μg/L)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不同浓度(1.25、2.50、3.75、5.00、6.25 μg/L)硫丹96h暴露对葛氏鲈塘鳢外周血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硫丹浓度的增加,葛氏鲈塘鳢红细胞的核异常率呈上升趋势,呈现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硫丹对葛氏鲈塘鳢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该2类常用农药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硫丹(1.25、2.50、3.75、5.00和6.25μg/L)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50、1.00、1.50、2.00μg/L)96 h暴露对葛氏鲈塘鳢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硫丹浓度的增加,葛氏鲈塘鳢肝组织的SOD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高效氯氟氰菊酯各处理组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50和2.00μg/L处理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结论]硫丹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可影响葛氏鲈塘鳢肝组织的SOD活性,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以评价其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对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生理生化响应,试验测定了体质量为(30.0±2.7) g的葛氏鲈塘鳢在不同水体结冰温度下的存活率,以及水体结冰前(0℃)、水体完全结冰(-2℃持续24 h)、鱼体复苏(4℃,1、24、72 h)各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在-2℃冰中持续24 h的存活率为100%,随着温度降低存活率明显下降,-5℃下持续24 h时的存活率为0;与水体结冰前的各指标相比,葛氏鲈塘鳢在水体完全结冰和鱼体复苏阶段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变化趋势与肝糖原相似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心脏、脑、鳃和肌肉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鳃、脑和心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各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葛氏鲈塘鳢可以短时间耐受较温和的水体完全结冰缺氧环境,通过分解肝糖原在组织中积累葡萄糖作为主要的抗冻保护剂,增强无氧糖酵解代谢来应对结冰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对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生理生化响应,试验测定了体质量为(30.0±2.7) g的葛氏鲈塘鳢在不同水体结冰温度下的存活率,以及水体结冰前(0℃)、水体完全结冰(-2℃持续24 h)、鱼体复苏(4℃,1、24、72 h)各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在-2℃冰中持续24 h的存活率为100%,随着温度降低存活率明显下降,-5℃下持续24 h时的存活率为0;与水体结冰前的各指标相比,葛氏鲈塘鳢在水体完全结冰和鱼体复苏阶段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变化趋势与肝糖原相似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心脏、脑、鳃和肌肉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鳃、脑和心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各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葛氏鲈塘鳢可以短时间耐受较温和的水体完全结冰缺氧环境,通过分解肝糖原在组织中积累葡萄糖作为主要的抗冻保护剂,增强无氧糖酵解代谢来应对结冰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3.
花鲈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阿利新蓝与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方法(AB-PAS)(pH 2.6)和不同pH(1.0、2.5、3.1)的阿利新蓝染色法观察花鲈消化道(舌、食道、胃、肠)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花鲈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为红色,AB阴性,PAS阳性,含中性粘多糖;Ⅱ型为蓝色,AB阳性,PAS阴性,含酸性粘多糖;Ⅲ型为紫红色,AB与PAS均为阳性,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Ⅳ型为蓝紫色,AB与PAS均为阳性,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不同pH的阿利新蓝染色结果为pH 2.5和pH 3.1溶液显示酸性粘液蓝色,pH 1.0溶液仅显示弱的和强的硫酸化酸性粘液蓝色。花鲈舌粘液细胞较少,以Ⅱ型为主;食道含有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中只含大量Ⅰ型粘液细胞;肠中也有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为主。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口黑鲈消化道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moides)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芙(AB-PAS)的染色方法,对大口黑鲈消化道的组成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大口黑鲈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成,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且通过统计肠道和幽门盲囊的直径、皱襞数目、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发现从前至后管道直径和皱襞数目显著减小(P0.05)。大口黑鲈消化道各个部位均有黏液细胞分布,黏液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中,且整个消化道除胃外(仅含有Ⅰ型)均含有Ⅰ、Ⅱ、Ⅲ和Ⅳ型的黏液细胞,食道和前肠中Ⅲ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而口咽腔、中肠和后肠,则Ⅳ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大口黑鲈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组织结构不同,黏液细胞的分布,类型及数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欧洲鳗鲡皮肤、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B-PAS法(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法),观察了欧洲鳗鲡皮肤、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根据AB-PAS染色结果表明:欧洲鳗鲡皮肤表皮含有大量的粘液细胞,粘液细胞呈Ⅳ型细胞为主,仅见很少量的Ⅰ型细胞;鳃片、鳃丝表面粘液细胞有3种类型,即Ⅱ、Ⅲ型和Ⅳ型;食管上皮分布着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Ⅳ型最多,Ⅱ型次之;胃贲门、胃体、胃幽门表面粘液细胞,AB-PAS染色只有Ⅰ型粘液细胞;肠道杯状细胞,肠前部主要含有Ⅰ型和Ⅳ型两种类型;肠中部含Ⅲ型和Ⅳ型两种类型,肠后部仅呈Ⅳ型。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织透明法和石蜡切片法比较研究了楠属(Phoebe Nees)5种植物竹叶楠[Phoebe faberi(Hemsl.)Chun]、浙江楠(P.chekiangensis C B Shang)、闽楠[P.bournei(Hemsl.)Yang]、楠木(P.zhennan S.Lee et F N Wei)和紫楠[P.sheareri(Hemsl.)Gamble]叶片中油细胞与黏液细胞的形状、直径、分布密度以及在叶肉中的具体分布。结果表明,5种楠属植物叶片中油细胞均为圆形,直径20~35μm;黏液细胞多为椭圆形,长轴直径30~75μm。2种细胞的分布密度在某些种类之间差异显著。从叶片横切面观察,5种植物的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均分布于栅栏组织,且靠近上表皮。  相似文献   

18.
高体革鯻、鲈和鳜的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体革、鲈和鳜肌肉及内脏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体革内脏占鱼体重的32.90%,而其中脂肪含量高达87.06%;高体革肌肉及内脏中的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鲈、鳜低,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鲈和鳜;对3种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确定19种脂肪酸,其中20∶5ω3(EPA)和22∶6ω3(DHA)总量占鱼内脏比例最高的是高体革,达4.115%;高体革、鲈和鳜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最高的为高体革,达42.18%,氨基酸分(AAS)分别为116、75和73。  相似文献   

19.
对高体革、鲈和鳜肌肉及内脏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体革内脏占鱼体重的32.90%,而其中脂肪含量高达87.06%;高体革肌肉及内脏中的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鲈、鳜低,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鲈和鳜;对3种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确定19种脂肪酸,其中20∶5ω3(EPA)和22∶6ω3(DHA)总量占鱼内脏比例最高的是高体革,达4.115%;高体革、鲈和鳜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最高的为高体革,达42.18%,氨基酸分(AAS)分别为116、75和73。  相似文献   

20.
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组织VEGF及其受体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繁殖期和繁殖间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VEGFR2)分布特征并通过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成年牦牛睾丸中,VEGF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以及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强表达于长形精子,小血管内皮细胞见强阳性表达,肌样细胞未见表达;其受体VEGFR2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且Leydig细胞内强表达,小血管弱表达;性成熟牦牛睾丸组织中VEGF和VEGFR2的表达繁殖期高于繁殖间期,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性成熟牦牛睾丸组织中表达丰富,表明其参与精子发生及局部微环境的调节,不同繁殖期有一定的表达差异,提示其表达与牦牛发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