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醋酮血症又称酮血症、酮尿病、酮病,是牛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生在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通常发生在母牛产犊后20 d以内,最迟的一般不会超过6周。此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酮体酸毒症,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症等,有的还有神经症状。此病给奶牛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简单阐述了此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血病多发生于3~6胎次的奶牛,一般在产后2~7周发生。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间有神经症状。此病会导致发情延迟、配种不孕、生殖系统疾病和其它疾病发生率增高,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不仅导致产奶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就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旨在为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炳杰 《中国乳业》2020,(11):52-53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营养代谢病,高产奶牛或分娩3~6 胎的奶牛患酮病的几率更高。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牧场会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奶牛酮病不仅造成产奶量和消化机能下降,还容易引发奶牛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对奶牛酮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常发生在产后3周内,以饲养管理良好,3~6胎次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酮病可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繁殖率降低,以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8年笔者共诊治28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酮病是由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混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不断提高,乳牛酮病(临床和亚临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根据临床调查发现,在高产奶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3%~18%,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9%~25%。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引起乳质量降低,泌乳量下降,牛体重减轻以及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酮病应该引起同行和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为有效预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酮病是由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混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不断提高,乳牛酮病(临床和亚临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根据临床调查发现,在高产奶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3%~18%,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9%~25%。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引起乳质量降低,泌乳量下降,牛体重减轻以及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酮病应该引起同行和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为有效预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奶牛,该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0天,最多不超过42天。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季节、泌乳量、饲料、遗传品种及母牛个体差异有关,常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2种。此病的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学者的普遍关注。临床上,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症状,但由于会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酮粉法检测雅安市养殖场和散养农户泌乳奶牛尿、乳酮体,了解雅安市奶牛在不同自然饲养管理条件下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情况,为寻求预防和控制雅安市亚临床酮病的适宜时机和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奶牛雅安市各奶牛场及农户散养的泌乳奶牛536头…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时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病变是子宫黏膜出现脓性或者粘液性炎症.此病一般在产后2周内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0%~40%.此病会影响奶牛的正常发情和妊娠,也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不仅导致产奶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消化道型、神经型、产后瘫痪型3种,奶牛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发病奶牛要补充生糖,恢复血糖水平,及时治疗,减少奶牛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奶牛酮血病的诱发因素和防控措施,根据兽医临床经验以及亲历的两个典型临床实例治疗,给出了治疗奶牛酮血病的有效方案,其中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此病的治疗效果明显,诱发酮血病的因素比较比较复杂,病牛症状各不相同,根据症状,对症治疗,尤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患牛不食、昏睡或兴奋,体重和产奶量下降,偶尔发生运动失调。1危害奶牛的血酮和乳酮水平增高,泌乳量和乳质量下降,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增加奶牛的淘汰率,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2病因在奶牛产犊后的早期泌乳阶段,奶牛的泌乳高峰出现最快,约在产犊后40天达到最高峰,而食欲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产犊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病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伴随着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各种年龄的奶牛都可以发生此病,一般3~6胎的母牛发生最多初产母牛也常见发生。本病一般发生在母牛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大多数病牛出现在产后3周内,第二个月后发病减少。高产的奶牛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下降。根据有无明显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  相似文献   

16.
<正>酮病是奶牛的一种代谢疾病,常见于产后3周内发病,病程长,一般为1个月左右,甚者可达2~3个月。临床上的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歇性地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酮病的发生可降低奶牛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因其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降低奶牛的生产能力,严重影响奶牛业的正常发展。1病因酮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的扰乱,或碳  相似文献   

17.
牛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是发生于高产奶牛上的一种代谢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由于酮体中毒,病牛呈现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酮病通常发生奶牛后3周左右.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群发病,本文就奶牛酮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其防治策略进行简要的综述,旨在为奶牛疾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类疾病,发病率较高,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消化能力,甚至会使奶牛被淘汰。为了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方法以及具体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奶牛生产中多见、常发。奶牛一旦发生蹄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运动障碍,随之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机体消瘦等症状,对奶牛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奶牛蹄病的防治,要正确分析其发病原因,采取积极、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和控制此病的发生。1奶牛蹄病的病因1.1在遗传方面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关系密切,不同品种的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