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啥就要象啥!”王荣辉的这句口头禅,和他共过事的人都熟悉。 自从年仅17岁的农家子弟王荣辉拿到新矿林场的招工通知单起,他就和绿有了不解之缘。 1984年竟应了中国人忌讳“四”的这一说法,上坝河林场多灾多难,穷困潦倒。林场也曾派干部、选代表上下求索,但还是无力回天。1985年初,王  相似文献   

2.
要说苏木山村林场是一幅山青水秀的彩色图画,那么林场场长董鸿儒则是青翠黛绿的主笔者。他在林场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人们钦佩地称颂他是“苏木山的画家”。为了第一片绿色一九五八年。十九岁的董鸿儒背着行李来到苏木山工作。当时,这里是个护林站,只有两个人,一间半房子。说是护林站,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林木,每逢大雨季节,山洪泛滥。泥沙俱下。面对穷山恶  相似文献   

3.
张业森,阳平县五谷镇人,祖宗三代是农民。6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他不甘穷困,大搞造林绿化,在山坡上开出一条致富之路。他一心扑在遣林绿化的事业上,做出了显著成绩,连续五年被评为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工作者和造林能手。创办绿色企业,造林绿化3800亩早些年,张业森做过药材生意。1993年冬,他不顾旁人的嘲笑、讽刺,不顾亲友的阻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农业综合开发,得到在香港的哥哥和在台湾的弟弟的支持,把投资的重点转向林业。他带着早些年做小生意积累的全部“资本”,筹集75万元承包林场,造林种果。白界崖林场与三又顶林…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回溯他所走过他人生之路,他与绿色有着不解之缘。他,1958年出生于以绿色而闻名于世的湘西龙山县;1978年考入中南林学院,1981年大学毕业,迎接他的不是灯红楼高、车水马龙的闹市,而是茫茫绿海的呼唤;1984年,他调来新邵,从林场场长,到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他的青春、他的事业,几乎都是在新邵县的崇山峻岭中度过的。当他步入不惑之年.回首一看,满目都是绿色的风采。在他并不复杂的人生和事业的履历墙上,贴满了、挂满了锦旗、奖状和奖牌:有省绿委授予的“全面实现绿化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飞…  相似文献   

5.
在闻名遐迩的河南省民权林场申甘林带东隅,有个面积达300多亩的绿色庄园。这里郁郁葱葱,水美鱼肥,鸡羊满园。 这个绿色庄园的主人叫李富军,现年53岁,是民权县王桥乡大樊村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他当过电工,搞过运输,经营过农机配件门市部,从事过农副产品外销……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本。 1993年春天,李富军经过多方考察,毅然同民权林场签订合同,承包了300亩低产林采伐地改造,合同期为20年。李富军重新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但是,当时他所面临的现实却丝毫不容乐观。刚采伐过的地上树墩满目,  相似文献   

6.
守望绿色     
题记:这是敖汉旗大黑山防火瞭望台瞭望员林树春坚守工作岗位18年,孤独、寂寞而执著地守望绿色的感人故事。林树春今年47岁,是敖汉旗大黑山林场一名普普通通的林业职工。1995年12月,当时已是林场木工厂"二木匠"的林树春,被林场领导派往人迹罕至的大黑山瞭望台当了一名瞭望员,这一去就是18年。18年,他忍受了6350多个艰苦、孤独与寂寞的昼夜,与山林为伴,与鸟兽为邻,没有星期天,也没有休过一个节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街道上,看到穿着讲究、开着吉普车的岳钲椋,你会毫不犹豫地将他归入时尚一族。本来,他可以舒舒服服地过着好日子——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下海经商,挣了一笔钱,在许多人看来,即使他此生不再做什么,也绝对衣食无忧。可他干什么去了——栽树,包林地,办林场!在辽宁省东部重点林区的清原县,成片成片的浓绿当中,有5万亩绿林属于他,全县300多个自然村中,有100多个村有他的林子。这样规模的私营林场,在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也是少见的。1998年被抚顺市政府授予“营林状元”,1999年辽宁省绿化委员会授予他“辽宁省十大绿化标兵”荣誉称号。但岳…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省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汉山村,背依美丽的罗汉山。1987年,汉山村一个27岁的年轻人走进了这座大山。27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罗汉山的沟沟岔岔,种林护林。他的痴情染绿了罗汉山,带动了汉山村群众种植林果致富。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华彩篇章。他,就是马桂甫。爱山护山,倾情林业圆绿色梦20世纪80年代初期,汉山村林场管理一盘散沙。1987年,林场决定  相似文献   

9.
绿是丰碑     
80年代初 ,陪同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去河西演出 ,途中竟因戈壁荒漠远处突然亮出一点绿而兴奋得叫起来。绿是生命的活水 ,滋润了我们干渴的眼底。到了玉门镇 ,那棵饱经世纪风雨、著名的“左公柳”依然覆着绿荫 ,令人激动不已 ,仰望她 ,像仰望一座绿色丰碑。当年植柳的那位封疆大臣 ,赫赫战功安在 ?历史尖埃本来要将他湮没无闻 ,岂料永恒的绿镌刻了他的大名。一个拥抱绿色的人不会消失。与左公同时代的郑观应 ,一位旷世奇才 ,在他的宏篇《盛世危言》中疾呼“十年之计树木者”非虚言也 ,他甚至吁请各省都拨五十万库银用于“开渠种树”。前人有…  相似文献   

10.
情系护林居岩洞,“山顶洞人”护林员罗应富上电视罗!消息在林区的土家山寨像鞭炮一样炸开了。 上电视的罗应富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三星林场双庆林区的护林员,他二十年如一日住在山洞里,守护着他心爱的几万亩绿荫匝地的森林。年过60岁的他,与林海山乌为伴,与蓝天白云为伍,以岩洞为家,常年累月在六塘沟的“绿色长廊”茫茫林海间护林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1.
徐治平 《广西林业》2014,(10):36-38
我曾多次往返于桂西北南丹与天峨之间,每当看到天峨县城红水河畔林朵林场那栋八层办公楼,就有一种仰慕之情。 近日,《广西林业》总编蒋卫民先生推荐说,林朵林场的万亩竹林相当漂亮,生态公益林保护甚好,他曾去过那里,但因雨天雾大拍不得好照片,最近天气晴好,若我能前去,定可补其遗珠之憾。于是就有了2014年7月底的林朵林场采风之行。  相似文献   

12.
6月底,山里头到处洋溢着绿色。山头绿了,稻田绿了,就连溪水也被映绿了。一条左回右折、时出时没的崎岖山路把我们带到了茫茫林海中他的家。丘壑纵横,山野寂寥,小鸟们低低地飞着,偶尔间抬头时还会发现老鹰也在天空盘旋。 我们找到他时,他正忙完活,半蹲在井边洗脚。看着他的背影,我想像不出那竟是一位72岁高龄的老人。我们亲切地叫他上来,伸手扶他,他憨厚地笑着:“不用,我还利嗦哩!”指甲黑黑的他,鬓发已衰,背脊微驼,他用一口质朴的会同话,边走边跟我们聊着。 出生在湖南省辰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张明白有四兄妹,哥哥、姐姐和妹妹在三、四岁时因病没钱治疗相继夭折。父亲在洪江深山老林中打  相似文献   

13.
蓝天白云下,绿草茵茵,高楼林立。楼道里、大院里,一尘不染。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大大小小的奖牌快把墙壁镶嵌满了,有几块大牌匾显得赫然醒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五”期间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护林防火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等等。身临其境,感慨万千,也感到十分温馨,十分荣耀。1994年从雀尔沟那个脏、乱、差的山旮旯里搬下来的呼图壁林场一下子变得这么“伟岸”起来。有时神话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你面前,信不信由你。但有一点,神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呼图壁林场人们的开拓进取,来自那个外表看似温文尔雅的苏积忠,因为他的那双大眼睛可以穿透那片森林,他身上蕴藏的那种感召力像一把金钥匙,让林场的职工们去开启那绿色的大门。天然林保护,责任重于天山说起位于天山中东部的呼图壁林场,人们自然会想到50年代新疆森林开发的峥嵘岁月。是的,呼图壁林场是1962年在原乌鲁木齐伐木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而乌鲁木齐伐木公司是50年代初就成立了。算起来,呼图壁林场的历史已经半个世纪了。1981年这个林场改为经营性林场,1988年实行承包经营,1998年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试运行,2000年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天,当人们走进呼...  相似文献   

14.
博大雄浑、质朴刚强的子午岭 ,以大山特有的气质雄踞陇东黄土高原 ,从先辈开边到今人育林 ,这里到处都昂扬着一贯千古的奋斗精神。在这里 ,五千多名林业建设者数十年如一日 ,扎根林区 ,见缝插绿 ,为庆阳老区营造了一个永不褪色的绿色屏障。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鲜为人知的。“见烟腿就软”祁越峰是合水总场拓儿原林场场长 ,毕业于西北林学院。今年 33岁的他 ,当场长已经 5个年头儿了 ,别看他个头小 ,干事却很麻利 ,头脑清楚 ,有主见。他的场管辖的林地面积有 35万亩 ,其中人工林6 .8万亩 ,全都是 6 0年代…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国有企业纷纷被淘汰,然而,人们发现,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高望界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国有林场,却通过大胆推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焕发出勃勃生机,林场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几年来,该场不仅为县人民政府承担了一个乡的财政支出,而且在木材币场极度疲软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年收入4O0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成为湘西大山中一颗”绿色明珠”。高望界林场创建于1958年,是目前湘西地区最大的国有林场。90年代初,由于受币场、管理体制等因素的约束,林场曾一度出现过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16.
商南县乘“长防林”建设东风,从1990年开始,绿色企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402个乡村林场犹如一颗颗绿色明珠镶嵌在秦岭,从业人员3500人。 商南县吸取“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沉痛教训,80年代就开始兴办乡村林场。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商南县列入长防林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兴和县南部山区格胡夭小流域,每当人们看到那满山苍翠挺拔、郁郁葱葱的松树,生机勃勃的沙棘、柠条,绿茵如盖的黄芪时,便会想起他——乔进美。乔进美从小就爱树,爱绿色,他有一个绿色的梦,那就是让村子周围的山头沟叉都绿起来。70年代初,附近的苏木山林场扩展到...  相似文献   

18.
在层峦叠翠、绿浪涛涛深处,有位拓荒者,人们戏称他为“绿色芝麻官”。他在山乡的林业战线上已经战斗了22个春秋。大山造就了他壮实的体魄,山风熏染了他黑红的脸膛,浑身上下透着火一般的热情。 1970年中学毕业的刘向阳怀着对山乡的眷恋,抱着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投身于公社林场。所谓林场,只不过是一片荒山野岭,一穷二白。一没住处,二没苗木,三没工具,四没资金,每月仅有3元钱的报酬。然而,年轻的刘向阳凭着一股子热血和创业精神,同伙伴  相似文献   

19.
在察右前旗新风乡五道沟林场的丛林里,天天都有一位年过四十的人在这里辛勤工作,有时抚育一棵棵幼树,有时看护一片片树林。他,就是五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被评为乌兰察布盟和察右前旗的林业劳动模范张三旦同志。五年来,他兢兢业业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累计面积达一万亩,保存面积为八千亩,还种草两千亩,为建设祖国“绿色长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敖汉旗国营三义井林场的万亩速生丰产林苍翠挺拔、生长茂盛,给这个昔日“小老树”遍地的林场增添了勃勃生机。林场职工们说:“这是老场长张国臣同志带领我们栽起来的‘摇钱树’,是林场的绿色宝库,是林场的希望啊!” 1979年,张国臣同志担任这个场的场长。他看到建场三十年来营造的三十多万亩林有80%是“小老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