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点苔     
盆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她与中国传统诗词、书法、绘画艺术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因而被人们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同时它们还存在着制作技法上的相仿。中国画在技法上分勾、皴、染、点,其中“点“在盆景制作中即为点苔,而在盆景中适当点缀些青苔,能更加突出盆景的幽邃,得到古朴雅致的独特艺术效果。青苔是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苔藓植物,靠孢子传播再生,青苔装点盆景分下列步骤:1.选择青苔片。在野外采撷青苔片,注意片子越大越好,色彩一般淡绿色为佳。2.除去盆景盆中的杂草、松土,平成理想的面(根据需要可以将盆土陇成丘壑状,制成平原状、坡状等)。3.将采撷的青苔象铺地毯一样铺在设计好的这些面上,注意搭结处要重叠有余,再用剪子剪掉多余部分,使其衔接整齐。4.喷水润湿,这个过程要使  相似文献   

2.
李传斌 《花木盆景》2000,(1A):88-88
当今,无论是盆景市场.还是盆景之家.所见形象盆景作品确为丰富多彩,规模空前。那些形似人物、动物、器物的树桩,为它们各自的形、象、神的组合,所表现的形态美和动态美,使人得到情感的愉悦,实现真正的艺术感受。就当代形象盆景中的优秀作品而言,我国著名的盆景艺术家和一些盆景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正>在诸多盆艺作品中,山石盆景甚能表现“盆景”之“盆中之景”的精髓要义,笔者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此,创作不辍。山石盆景因其容量大,不仅能表现小桥流水、村头小景,也能表现江河湖海、高山峻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玉盆,让人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名山大川的秀色。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辈山石盆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险峻的峨嵋、秀丽的庐峰、雄伟的泰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历代文人墨客亦留下不少赞美山石盆景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泉石磷磷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万金”,宋朝诗人陆游的“叠石作小山……恐是庐山南”,这样的佳句在古代名篇中举不胜举。疏与密、藏与露、虚与实、远与近等关系在山石盆景中会经常运用,作品的节奏、意境、主题也都会展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故而山石盆景的创作要求作者不仅拥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必须精通画理,深谙中国画的布局、构图。这是山石盆景与树桩盆景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谁主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盆景艺术发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学家、诗人、画家、民间艺人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书论述盆景。使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艺术,为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创立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神游盆景的审美观点,总结“小中见大”的盆景创作手法,要求注重画意……为创作中国盆景艺术提供了法则、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盆景起源中国,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PenJing,盆中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曾宪烨 《花卉》2005,(6):30-30
盆景艺术创作对意境的表现是通过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大诗人王唯的千古绝唱,盆景《登高望远》形象地再现了诗中意境。  相似文献   

7.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8.
读者茶座     
《花木盆景》2008,(9):11-11
盆景创作的物质手段,即用植物来“长成”盆景的艺术形象,客观上决定了年功是盆景创造美的基本方法,是盆景“师法自然”、“寄情于景”等创作理念的具体实施。年功的作用有二:一是使盆景长出自然的美态,其基本技法如“蓄干截枝”、“一寸三弯”、“树石结合”等等都必须依靠年功来完成,盆中之树要想具有根理健壮、  相似文献   

9.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11.
盆景师法自然,但不是自然, 盆景中加入了创作者的意识,所以,盆景首先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盆景的魂灵。盆景造型注意结构,结构之美,贵在和谐。因此,要注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枝一叶是局部, 整个盆景是全局。全局即整体造型,应当因材定位,不管是悬崖  相似文献   

12.
兑宝峰 《花卉》2016,(12):42-43
前不久,在广州番禺举办的“中国第九届盆景展览”中,展出的岭南派三角梅盆景,或灵动飘逸,或雄浑大气,或苍劲古雅,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三角梅“繁花似锦”的传统印象。其不以绚丽的花色取胜,而是以枝干的骨架取胜,摘叶后新叶初萌,嫩绿可爱,这在岭南派盆景中还有个专用名字——“脱衣换锦”,其间点缀着朵朵红花,清丽可爱;即便是无花、无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但却筋骨毕露,极富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4月14日,由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绍兴市盆景艺术协会、绍兴市香榧协会、绍兴市花卉协会承办的2023绍兴“华绿杯”盆景艺术展暨浙江省第七届“会稽山杯”香榧盆景展在越城区镜湖广场盛大开幕。绍兴人文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以江南山水风光著称于世,有“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如诗画”之说,而绍兴市东的名胜东湖,更有“天下第一盆景”的美誉。绍兴盆景历史悠久,爱好者众多,文化传承深厚,盆景树种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余力 《花卉》2005,(3):38-38
树桩盆景的树干,大多以古、老、病、残的形象,以显示其历尽沧桑、时光久远的“苍劲风骨”,而有些盆景树木的形象却显示出幼、嫩、光、滑的特点。树桩盆景的刻剥技巧,正是根据树干本身的条件,经过人工艺术再造,使树干形象合乎盆景艺术造型的要求,达到丰富树干多种肌理层次变化的目的。现介绍一下刻剥方法的三种技巧。  相似文献   

15.
黄翔 《花木盆景》2000,(8):20-21
就造型艺术而言,线条的应用最基本、最普遍、最富艺术表现力,通过线的流动,流出万象之美,流出人心之美,多少艺术家为此竭尽毕生!中国画家以线的参差错落创造宇宙间的万千形象,藉蕴心灵思绪;书法家致力于线的追求,才有“颜筋柳骨”,“铁画银钩”的流传……而盆景艺术亦然:无论风格、流派、意境、神韵,都离不开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盆景创作中,笔者摸索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和相应的造型形式。这种造型形式的本质特点为:树的顶部枝条不是模仿天然老树作“短缩”似的结顶,而是按树势的方向,作夸张式的伸展(见图1)。其整体形象特征为:长而不弱,健而不硕,疏朗劲强,生气勃勃(见图2)。  相似文献   

18.
尤建玉先生在花木之乡长大,从小就对花卉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较深的研究。为提高盆景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不断冲电,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经常参与各项盆景观摩交流活动。其制作的盆景作品构图新颖、古朴自然、动静相宜,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善于师法自然、不拘陈式,作品中既能体现传统盆景艺术精髓“诗情画意”,又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参悟,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表现在盆景之中。在制作手法上灵活多变,技法细腻,对盆景形式美和内在美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尤建玉盆景作品另见第58、59页)  相似文献   

19.
<正>松树以它千姿百态的形象美,庄严挺拔的崇高美,顽强不息的生命美,凌风傲雪的坚贞美,受到盆景创作者的普遍青睐。纵观国内外大量松树盆景,我受益匪浅,今就松树盆景的艺术审美观念,谈些肤浅感悟,请教于方家。中华民族对松树情有独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松树魂牵梦绕,寄情满怀,无论诗、词、书、画无不流露出欣喜赞美的感慨,获得崇高伟大的美的享受。李商隐的"有风传雅韵,无雪赋幽  相似文献   

20.
楼学文     
《花木盆景》2014,(4):7-7
浙江义乌人,1973年生,喜爱盆景近20年。在经营企业之余,对盆景情有独钟,于2003年建成一个盆景园——逸园,现有盆景200余盆。他认为盆景有“宜静观,须孤赏”的要求,细推内理,实在是由于她的美有高度的浓缩性。盆景之妙在于小中见大,因此园中盆景以小型盆景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