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5,(7):79-79
出血平是公司2005年新推出的鱼类高效抗机体充血和出血药物,是公司结合鱼类养殖和化工合成的专家,通过大量的试验而推出的新型鱼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鱼体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素。多数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必须从食物中获取Vc。Vc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和免疫调节因子,在提高鱼体免疫力、抗病力和缓解应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肉食性鱼类的糖代谢——以南方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世建 《水利渔业》2007,27(4):109-111
肉食性鱼类的糖营养和代谢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以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南方鲇为实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糖种类和添加量对鱼体摄食、消化、排泄、代谢和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对于肉食性鱼类同化的食物糖类不能很好转化为脂肪和糖原储存,也不能大量为机体提供代谢能量,但肉食性鱼类可能采取增加代谢耗能的方式消除吸收的非必需糖类,而底物循环为机体增加代谢耗能的基本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是鱼类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它在鱼类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除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外,还可在机体中转化为半胱氨酸、活性甲基和肌酸等活性前体物质。目前研究表明,大部分鱼类蛋氨酸的需要量为饲料蛋白质总量的2%~3%。  相似文献   

5.
<正>上接2019年2期四、鱼类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与功能(一)生物活性鱼类抗菌肽是鱼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鱼体受到损伤或受到病原侵袭时,能迅速产生抗菌肽杀伤病原微生物,防御入侵。其合成速度快,在体内扩散迅速而灵活的特点是其它大分子蛋白质(如抗体)和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细菌和病毒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来  相似文献   

6.
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洪敏 《水产学报》2005,29(4):552-559
现代水产养殖业追求优质高产,但在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生产中,往往会导致鱼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病害增多,成活率下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鱼类免疫机制及其病害防治方法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免疫增强剂因能增强机体抗疾病感染的能力,其免疫增强作用所需时间较短,且没有记忆成分,被认为是一种提高鱼体免疫活性及疾病抵抗力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肝脏是鱼体最大的腺体和代谢器官,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功能。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脏内进行合成转化、储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理应重视对鱼体护胆保肝。但近些年来,受高密度养殖的影响,鱼类肝胆综合症成为水产养殖的高发病。尤其是草鱼、框鲤、武昌鱼、罗非鱼等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中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30%,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一下在肝胆综合症预防  相似文献   

8.
李振 《水利渔业》2006,26(5):92-93
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类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以维持动物正常的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就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生理营养作用、饵料中含量异常对鱼类健康的危害及常见鱼类的需要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其需要量甚微,而且鱼虾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摄入。维生素是维持鱼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鱼类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产生的症状,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氨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0.
水产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所必不可少的一类化合物。作为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大 ,但其特殊的生理作用极为显著 ,任何物质都不能代替。维生素主要是以酶的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 ,促进主要营养物质的合成与降解。本文就鱼类对维生素需要的差异及在水产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 鱼类对维生素需要量的差异1 .1 维生素需要量的概念理解的差异。维生素的需要量指维持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量。为了更加准确地反应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 ,有人认为 ,维生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体中需要丰富的营养,而鱼类中含有大量的这种人体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人体不能合成和产生的这些特有活性物质。鱼体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DHA)也称为必需脂肪酸,能产生脂溶  相似文献   

12.
<正>鱼类运输势必要涉及到捕捞、运输和卸载等操作,这些外来刺激均会对鱼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改变,鱼体极易受损伤,并受到氨氮胁迫、低氧胁迫、剧烈振荡等不利因素刺激,此时,机体神经控制产生内分泌反应,其影响最终体现在鱼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上,造成运输中胁迫反应的出现。应激胁迫对鱼类运输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现普遍认为胁迫能够  相似文献   

13.
半胱胺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杰 《畜禽业》2008,(6):12-15
<正>近年来由于在家禽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半胱胺(Cysteamine,简称CS)作为动物体内的活性物质(Millad,1988),在动物体内浓度很低,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能降低家禽体内生长抑素水平、促进机体消化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并能提高饲料报酬、改善胴体品质,是一种较好的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06,(6):75-75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保持鱼体物质正常代谢和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鱼类缺乏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症状如下:(1)缺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骨骼异常、头部畸形、脊椎弯曲、体贮脂肪增加、鱼体水分下降、骨骼重量下降。(2)缺  相似文献   

15.
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养殖鱼类体色变异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鱼类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从鱼体色素细胞的种类、色素体的合成与代谢、体色变化的内在生理调控机制(基因、神经和内分泌凋节)以及营养、光照、水温、重金属、饵料等诸多外部因子方面,探讨了鱼类体色的成因以及上述因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对鱼类体色变异进行合理人工调控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 D C s)简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转、代谢、结合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破坏其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EDCs可通过食  相似文献   

17.
鱼类对氨基酸的吸收代谢与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湘  王安利  杨建梅 《水利渔业》2005,25(3):1-3,21
在各种营养素中,外源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它是构成鱼类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材料,以蛋白质的形式保存在体内;另一方面也参与机体维持,包括参与蛋白周转、形成重要的能源物质或转化成核酸等重要含氮化合物。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与鱼类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和代谢状况直接相关。在鱼类体内,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氨基酸间的相互拮抗作用,此外氨基酸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互转化作用。同时,饵料中的氮基酸也会影响鱼类对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通过鱼类对氨基酸的吸收及代谢过程来探讨鱼类对氨基酸的需求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代谢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热休克蛋白以及免疫相关研究成果。鱼受到热应激时,机体会产生对自身有害的活性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通过酶联通路和非酶联通路来消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大多水鱼类在适宜温度内,生长率与水温成正相关,超过适宜温度,鱼类代谢紊乱,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导致鱼类死亡。研究鱼类的耐高温性,对创造更高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和选育耐高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能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或者抗天然雄激素的作用。双酚A(bisphenol A,BPA)和酞酸酯(也称作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具有雌激素类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并对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文总结了目前BPA和PAEs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为评估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较差,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调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通常会导致鱼体出现持续的高血糖、肝肿大、肝糖原累积、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影响鱼类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食性、生长发育、胰岛素水平、消化及代谢酶、能量代谢水平等内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摄食频率、环境温度等外因。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影响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差与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耗功率水平相对应: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代谢率较低,而以葡萄糖为底物代谢供能速率较高,因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可能导致供能速率过剩,以血糖的形式在体内堆积,表现为持续的高血糖现象。碳水化合物类型、摄食频率及水温对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均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