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由于玉米贴茬播种和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玉米品种缺乏茎基腐病抗源,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并呈迅速扩大。1996年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迅速扩大趋势。1999年重病区面积达到100多万亩,2001年发病面积扩大到900多万亩,一般减产10%~25%,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已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田间调查,针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及影响玉米生产的限制因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以真菌侵染为主的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玉米是典型的高产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饲、工业原料,在食品,医疗以及化工等各个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玉米的种植模式、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趋势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并且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侵染机制、致病力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玉米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先玉335、绿单2号、德美亚1号3个品种和29%噻虫·咯·霜灵(艾科顿)、35%多克福两种悬浮种衣剂发生玉米茎基腐病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明:与未发生玉米茎基腐相比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产25%左右,严重减产40%以上;影响产量构成因素的穗长、行粒数、百粒重显著减少,秃尖显著增长,尤其百粒重降低造成玉米子粒不饱满,加之穗轴易破碎,影响机收质量,严重时降低粮食等级。  相似文献   

4.
庄园乐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2014年通过对赵光农场、格球山农场、龙镇农场、二九一农场、友谊农场、五九七农场、八五二农场、新华农场、经作所试验地、植保所试验地120余个品种及品系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因素主要有品种抗感性、重茬年限、播期、气候条件、土壤地力及药害、脱肥等逆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山东省为例,介绍玉米茎基腐病的致病因素、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促进玉米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近年商洛市新发生的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的监测调查和防治示范,初步掌握了该病发生成因,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即采用72%农用链霉素SPX 2 000倍液灌根或茎基喷雾,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0.
<正> 吉林省长岭县是全国重点产粮大县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是左右粮食产量的骨干品种。近两年来,在探索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1995年全县2,000多公顷玉米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挽回了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介绍滨州市玉米青枯病的发生症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审定推广品种增多、秸秆粉碎还田、栽培管理粗放、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皖北地区玉米茎腐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皖北地区近几年茎腐病的发生趋势、发病时的气候条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其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条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5年来从全疆10个地州18个县市对近百个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田的典型青枯病株分离、鉴定出腐霉(Pythium)属3个种、镰刀菌(Fusarium)属2个种,分别对5个种不同地区的代表菌株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进行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测定,其中肿囊腐霉(P.inflatum)致病性强,可重复田间的青枯症状,是引起新疆玉米青枯病的主要致病菌。P.graminicola致病性较弱,P.oligandrum基本不致病。镰刀菌的F.graminearum和F.moniliforme发病率低,发病过程缓慢。研究还发现,分离方法上的差异对分离结果具一定影响,其中标样的发病程度、采集后至分离的间隔时间以及分离所用培养基的不同均可使腐霉和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玉米茎腐病的3种田间表现症状,区分了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病原菌及其优势种,明确了不同病原菌的致病性及侵染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影响发病的4个因素,以及抗病性的遗传持点,据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并对玉米茎腐病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玉米青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界分离到细菌菌株1 193株,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对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禾生腐霉、肿囊腐霉)具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抑菌圈直径达到6~16 mm。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时,生防菌G28-6、K11-9、K18-5的防治效果都达到66%以上;当病原菌为禾生腐霉菌时,生防菌K3-3的防治效果达到54.29%;当病原菌为肿囊腐霉时,生防菌K18-5的防治效果为35.71%。生防菌还对玉米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生防菌G28-6和K18-5在玉米根部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有研制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跃升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等级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与总结,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茎腐病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基腐病是由病原菌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在山西省分布广、危害重,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可以危害幼苗,但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其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整株很快青枯死亡:后者一般在吐丝后发病,较常见,一般表现为: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死,发病后期茎基纵剖面髓部变色收缩,果穗下垂,易倒伏。经试验证明:其主病原(uajor pathogen)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串珠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p.),其中串珠镰刀菌致病力最强。通过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连续分离证明:四种主病原都有潜伏侵染现象,串珠可以扩展到茎基第三节间,但并不扩展到穗部。次病原(Minor pathogen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多隔镰刀菌(F. decemcellulare)、弯角镰刀菌(F. camptoceras)等,它们是在主病原侵入后才侵入寄主的,本身致病力弱,但与某些主病原有协生作用,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