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玫瑰红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曹洪建    谦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9-8750
[目的]研究玫瑰红茶窨制的工艺技术。[方法]采下新鲜玫瑰花,利用玫瑰花瓣对成品红茶进行窨制,主要研究茶坯含水量、堆温、窨制时间和配花量4个因子对玫瑰红茶窨制效果的影响,优选最佳的窨制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最适宜的玫瑰花窨制红茶技术条件为:茶坯含水量20%~30%,堆温30~35℃,窨制时间12 h左右,配花量60%~75%。[结论]研究可为玫瑰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用栀子花窨制红茶的花茶质量不稳定,主要存在透素、闷味、花香过浓或不够鲜灵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从原料处理、窨花拼和、通花散热、起花复火、提花复火、包装出厂等工艺环节,对用栀子花窨制红茶的技术规程进行了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投料量、提取时间、料液比、回流时间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量为200 kg、提取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4、回流时间为2 h时,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提取效果最好,可达3.19?。  相似文献   

4.
5.
茉莉花茶是茉莉花和茶叶搅拌在一起而成,从茉莉花茶窨制机理和工艺技术两个方面来讨论,本文讲述了近些年来茉莉花茶窨制的研究和一些发展,但是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也是制约茉莉花茶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要提升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技术,开发更好的茉莉花茶产品。  相似文献   

6.
李云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78-278,280
从窨制方法、窨次、窨花时间方面,探讨柑橘花茶窨制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柑橘花茶窨制采用茶箱拌匀窨制效果较好,柑橘花茶窨制采用二窨一提品质尚佳,柑橘花茶窨制采用头窨时间为10h的花茶品质为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大马士革玫瑰当年生茎段为材料,开展大马士革玫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以5月为佳,取材部位以茎尖下5~8节芽为好,继代培养以MS+ZT 0.1mg/L+6-BA 0.8mg/L+IBA 0.1mg/L为佳,其增殖系数可达3.7;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2mg/L为好,其生根率为71.6%.  相似文献   

8.
<正> 茉莉花茶是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畅销的品种之一。茉莉花茶的窨制技术包括鲜花和茶坯处理以及窨制方法。 (一)鲜花处理 茉莉鲜花进厂后,及时摊开,厚度不超过10厘米,雨水花更要摊薄些。摊放处要阴凉、清洁、通风,必要时可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鲜花摊凉  相似文献   

9.
生长调节剂对大马士革玫瑰绿枝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马士革玫瑰为材料,采用三因素(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在全光照迷雾条件下研究大马士革玫瑰绿枝扦插育苗效果,筛选提高大马士革玫瑰绿枝扦插成活率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以IBA 50mg/L浸泡插穗0.5h的处理为最佳组合,成活率可达92.7%。不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大马士革玫瑰绿枝扦插生根都有显著影响。大马士革玫瑰绿枝扦插生根是以愈伤组织生根为主兼有皮部生根的综合生根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索大马士革玫瑰在合肥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性。[方法]参照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在现代化温室内对大马士革玫瑰进行了引种栽培,并对其植物学性状、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引种大马士革玫瑰与原产地玫瑰的植物学性状保持一致,病虫害少,盛花期为4月28日到5月15日,且采花量恒定。[结论]新繁殖技术优势明显,可满足规模种植种苗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马士革玫瑰嫩枝分段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大马士革玫瑰(Rosa damascene Mill.)同一嫩枝的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5个部位的枝条作插穗,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50 mg/L+吲哚丁酸(IBA)100 mg/L组合处理后,扦插于珍珠岩与椰糠比例为1∶4的基质中,50 d后调查各分段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情况。结果表明,5个不同部位的分段插穗成活率由上至下呈递减趋势(上部98.22%、中上部95.12%、中部91.10%、中下部72.90%、下部71.12%),次生根生根数、总根长和根鲜重也是由上至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属蔷薇科蔷薇属玫瑰中的一种富含玫瑰油的品种,采用传统扦插方法进行繁殖,但是从加拿大引入的该种生根率极低。为提高其生根率,试验采用4个浓度的生根粉和3种基质对3个不同品种(fourseasons、celsiana、rose de rescht)进行扦插,同时控制其温度与湿度,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品种1高,品种2最低,其基质的选择为珍珠岩最好,其次是草炭和珍珠岩混合,由于草炭透气性差,故成活率较低,3个品种在生根粉浓度的选择上依次选用50mg·kg-1、100mg·kg-1、30mg·kg-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志荣  黄夏  陆璐  梁雅婷  黎义凤  曾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00-10602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的木棉花落花为原料,经75℃恒温干燥制成干花后作为茶坯,以香水月季的鲜花作为赋香花,按传统花茶的窨制工艺制作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结果]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在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窨制工艺中的适宜的香花配花量、窨制温度、窨制时间和窨花次数,正交试验得出了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香花配花量70%,窨制温度40℃,窨制时间12 h,窨花次数为二窨一提。[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感官指标均较佳。  相似文献   

15.
红茶及普洱茶主要成份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红茶、普洱茶及其二者的加工原料─-蒸青叶及青毛茶的水溶性多酚类物及其氧化产物。色谱图中所示的多酚类物据标准样: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Q)、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于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酷(ECG)及会香昔而确危其氧化产物据光谱特性及保留时间判定,结果表明:蒸青叶及青毛茶的色谱图非常相似,多酚类中的主要成份为ECG、EGCG及C.而红茶与普洱茶的色谱图却截然不同。红茶保留较多的未氧化多酚类,并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糖苷(FG)、茶黄酸(TFA)、茶黄素(Tn)及茶红素(TR)。而普洱茶只含有少量的未氧化多酚类物、FG及一定量的TR,且不含TFA及TF。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照军  马汉军  刘玺  孔瑾  黄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08-6510
[目的]研究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方法]以金银花、红茶提取液、蔗糖、柠檬酸为主要原料,经调配、灌装、杀菌(85~90℃,1~2 min)等工艺制成一种新型保健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金银花、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金银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40倍,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50倍,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 min;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金银花与红茶提取液体积比3∶7,糖11%,柠檬酸0.05%。[结论]该产品具有金银花的甘苦和红茶浓郁的茶香,酸甜适中,清爽适口,并具有消炎解毒、降脂明目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