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2001-201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来看,系统逐渐从颉颃期、磨合期向协调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趋于同步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东部沿海城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北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发展平稳.随着时间的推进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城市的适度发展能有效促进集约利用的发展,同时集约利用的有序开展也可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二者存在着天然的交互耦合关系。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在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四个评价时点上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进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从空间尺度上看,晋东南中部城镇群的耦合协调水平高,晋北中部城镇群的耦合协调水平适中,太原都市圈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晋南中部城镇群的耦合协调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可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差距总体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武汉、黄石、十堰、宜昌4个城市优势明显,处在平均水平以上,其他8个城市发展较为缓慢。从时空耦合发展状况来看,研究期内湖北省12个城市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地域带动性不强,城市的耦合协调性受相邻城市的影响不大;局部分析上,黄冈、鄂州、咸宁、孝感4个城市有明显高值极化分布,耦合协调度高但是没能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武汉市耦合协调度较低,发展速度明显没有跟上周围城市的发展,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成舜  谈兵  黄莉敏  柯新利  匡兵 《土壤》2013,45(4):746-751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咸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②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状态,耦合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评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城市之间差异明显;(2)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各市由中低度协调发展转向中高度协调发展并以中度协调发展为主,协调类型呈现由片状分布向线性排列的空间演变特征;(3)广西各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以同步发展型为主,部分城市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4)广西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随机分布状态,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减弱,空间分异愈加突出,桂林市和梧州市成为区域极化两翼。协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自然生态修复工作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约着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质量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引进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全省17个地市的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结合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各市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 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2) 山东省17个地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相匹配,且处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的城市协调发展阶段.(3) 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必须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丛东来  邱晖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98-306,311
基于耦合理论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DEA方法对辽中南城市群1987—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城市化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采用耦合度和耦合效应指数进行二者耦合阶段、耦合效应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集约阶段,城市化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效率的耦合度变化曲线为浅口“U”型。(2)辽中南城市群处于弱耦合到强耦合的转化阶段。西强东弱的耦合度分布正转化为以东西方向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格局。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高值双核心,沈大联系带上辽阳、鞍山、营口、盘锦为次高值分布,东部为低值区域。(3)耦合效应的变化趋势为从负效应到正效应的过程,城市耦合效应长期存在东、西差异。2012年城市群耦合效应出现“质”的变化,全局协调性得到优化。(4)大连的耦合阶段与耦合效应协调同步,耦合作用促进城市发展;沈阳、鞍山、盘锦耦合效益超前于耦合阶段,应适当控制城市化步伐,缓解用地压力,提高社会效益;其余城市大体处在较低耦合阶段,耦合效应没有带来积极的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10年6 a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涉及3个协调发展类型,分别是濒临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从协调发展亚类看,既包括经济发展滞后型,也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从单个地区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协调发展度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协调度、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关系看,要提高协调发展度,需重点提高发展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5—201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演变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测算,探究两大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及其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方法]以"精明增长"理念为指导,以石家庄市作为样本区域,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概念,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两大系统大体趋于同步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二者存在良好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水平由2005年的严重失调阶段发展到2011年的优质协调阶段,整体呈现由低级向高级过渡、耦合互动效应增强的趋势,客观地诠释了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动向。[结论]伴随时间的推进和政策建议的相继落实,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将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10.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采用指标频率统计法和德尔菲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2005—2014年)及其14个地级市(2014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广西14个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表现为:桂北、桂南、桂中地区较高,桂东次之,桂西较低的特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与各市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8年二者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①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莫兰指数分析中越边境带广西段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其驱动力.[结果]①1980-2000年和2000-2018年两个时段中越边境带广西段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为科学防治土壤侵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RUSLE模型为基础,引入喀斯特石漠化修正因子M,构建适合广西地区的土壤侵蚀模型。[结果](1)201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35.51t/(km~2·a),土壤侵蚀厚度达0.08mm/a,土壤侵蚀面积2.52×10~4 km~2,土壤侵蚀量3.21×10~7 t。其中,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面积1.86×10~4 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73.81%,占总侵蚀量的31.01%。(2)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大小顺序为:耕地(37.58%)林地(30.94%)草地(16.10%)园地(6.39%)工矿用地(4.09%)裸地(2.16%)。[结论]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土地利用影响全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性,旨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案例参考.[方法]以广西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9-2018年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结果]①广西高质量发展水平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1—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为更加有效实施“富民兴边”国家战略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经济带3个轴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其他地区相对稳定,南疆的克州与和田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小;(2)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边疆新时期扶贫开发,应针对处于不同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市州采取有差别的土地政策,通过放宽、放活建设用地供给,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力争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茅尾海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促进增碳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茅尾海2009,2015和2021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基于ArcGIS软件和InVEST模型对茅尾海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演化进行研究。[结果] ①茅尾海土地类型主要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的分布特点,2009-2021年耕地、浅海水域和渔业养殖区面积减少,红树林湿地、建筑用地、林草地、淤泥质滩涂面积增加; ②茅尾海碳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09-2015,2015-2021,2009-2021年区域碳储量变化量分别为-1.10×105,3.77×104,-7.29×104 t;碳固定净现值分别为-1.37×108,4.66×107,-9.01×107元; ③2009-2021年,茅尾海主要为渔业养殖区、林草地等高固碳土地利用类型向建筑用地等低固碳类型的转变,转为建筑用地造成的碳储量损失最大,达2.85×105 t;转为渔业养殖区增加的碳储量达1.81×105 t。[结论] 加快推动茅尾海养殖方式转型升级,加强红树林在宜林区域的增殖及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有利于研究区域固碳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脱钩关系,揭示二者脱钩程度的空间演变规律,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利用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apio脱钩模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7—2016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时序演变和空间发展规律进行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脱钩状态,且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化的趋势。从产业类型上看,第一产业GDP与耕地以强脱钩为主且伴有弱脱钩和扩张性耦合状态;第一产业GDP与林地以弱脱钩为主且有向强脱钩转化的趋势;第二、三产业GDP与建设用地始终处于弱脱钩状态。[结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永续脱钩的实现,不仅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还应立足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国土空间优化,并通过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全面建设生态空间,实现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11年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按照耦合协调度的高低将13个城市划分为4大类;每个大类内部再按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指数的关系,分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和城镇化滞后的2个亚类。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镇化耦合程度基本上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不高,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