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尘天气对大气湿沉降中金属元素的影响——以新疆昌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昌吉市为研究区,于2012年4—10月共采集10场次湿沉降样品,利用ICP-MS分析测定其中的金属元素。研究表明:每种金属元素在各场次降水中的浓度并不相同,其中Ca、Na、K、Mg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8 956.30μg·L-1、4 113.29μg·L-1、899.03μg·L-1、571.93μg·L-1;Cd、Be、Tl、Hg、Th等的平均浓度最低,基本处于0.10~0.14μg·L-1的范围。沙尘暴天气会使Na、Mg、Al、K、Ca、Mn、Fe、Se等地壳元素的湿沉降浓度显著升高,使Cr、Co、Ni、Cu、Zn、As、Cd、Sb、Ba、Hg、Tl、V、Pb等污染元素浓度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扬沙天气对各类金属元素湿沉降浓度影响不明显;无风沙天气时,湿沉降中金属元素浓度相对较低。沙尘天气会对城市大气金属元素湿沉降量产生一定影响,沙尘暴天气通过湿沉降对地壳元素的输入性要强于污染元素。大气金属元素湿沉降浓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边境旅游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下,进一步推动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还依靠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旅游合作来实现的。本文基于新疆边境旅游现状以及中亚国家旅游业概况,从旅游合作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旅游合作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了推动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旅游合作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枇杷受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以永春枇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9日至2005年1月2日,受来自中西伯利亚强寒流袭击,泉州市种植的枇杷、香蕉、番石榴等主要经济作物遭受近几年来同期较严重的损害。据统计,全市受冻果树面积达2229.3hm2,占果树总面积的2.89%,其中受灾严重的有816.7hm2,绝收的有438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以永春枇杷最为严重,受灾面积达698.3hm2, 相似文献
5.
根据川中丘陵区6个站点1971—2013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区气象因子变化,并以遂宁地区为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 研究区年日照时数、降水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4.79%和18.71%,年际间差异明显,且日照时数呈逐年降低趋势,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为-72.69 h·10a-1,而年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年际间差异不大。(2) 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年气候变化一致,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年际间差异更明显。(3) 研究区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逐年波动下降的趋势,光温生产潜力与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和温度极显著相关,而气候生产潜力与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极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可见,日照时数是该区春玉米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发挥的首要限制因子,而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则是制约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税收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税是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在我国逐步开征环境税是十分必要的。从矿产资源开采成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环境税的构成,为环境税的制定、完善以及税收的用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基准地价的检验分析及定价过程探讨——以内蒙古巴彦浩特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是我国地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基准地价测算的基础上,检验、分析巴彦浩特镇样点及地价,提出了抽样样本的总体和方差检验、准确的测算地价是基准地价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利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手段,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多年围封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化逆转的过程是土壤颗粒向细粒化方向演变及养分富集的过程。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和黏粉粒等细颗粒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减小,分形维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它与土壤粒径分布、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线性相关,对黏粒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可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来反映该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并将其作为衡量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结构、肥力状况及土壤退化恢复程度的一个综合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对出山径流的影响分析——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河上游山区1956—2004a祁连站气温与降水数据、莺落峡水文站出山径流进行各季年均值变化分析、基于MathCAD对气温和降水分别与出山径流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近50a黑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降水变化与径流的变化表现出正相关,而气温与径流则没有相关性。近50a降水各季变化没有一致性,却出现一定的规律,即春季持平,夏秋下降,而冬季增加。相对于降水而言,气温变化则表现出各季之间的一致性趋势,即近10a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而且增温幅度相似,都在2℃左右。另外对气温与降水对出山径流的影响做了量化,降水与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557,而气温与径流的相关系数只有0.045左右;根据影响径流的气候因子所占权重,集成气候(无量纲)变化曲线,显示出与径流变化的一致性,即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依据本文分析和总结,预计今后10—20a气温、降水都将有升高或增加趋势,届时出山径流将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1960-2009年毛乌素沙地腹地气候变化的多重时间尺度分析——以乌审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Morlet复值小波变换对毛乌素沙地腹地1960-2009年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毛乌素沙地腹地年平均气温上升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25℃/10a,年降水量下降的倾向率大小为11.383mm/10a;年平均气温存在着28a、13a和6a,年降水存在9a、28a、7a、5a和14a的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嵌套结构,气温变化以28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降水变化以9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 相似文献
11.
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PBL)对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单柱模式(SCM)的乌鲁木齐单点理想实验,以及新疆2019年8月15—18日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模拟检验及诊断分析,研究了YSU、ACM2、BOULAC、GBM、MYJ和QNSE 6种常用的PBL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大气比湿、位温等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T213资料,对2008年4月17日下午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垦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冷槽的斜压性结构使其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西伯利亚冷槽的垂直结构强迫出一支下沉气流,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沙尘暴是高空急流及高空锋区,在中、高纬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爆发过程中,动力场、热力场的交换非常明显。沙尘暴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前部、3h变压、变温最大处和气流辐散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WRF V3.4模式,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的一次区域性严重冰雹灾害事件从边界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次灾害是由于前期能量积蓄和地形等原因导致分配不均匀,进而引发次级环流,配合天气尺度环流系统,造成了这一历时短、强度强、突发性强、局地性强和多灾种并发的特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强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对流边界层高度远小于平均状况,但是前期的最大对流边界层高度呈逐步增厚的特征,说明在进行能量积蓄,且边界层对强天气过程有显著影响;潜热和感热通量在发生前远超过平均状况,而其中又以感热通量差异最大,说明热力作用对对流天气过程占有主导地位;在近地面的条件不稳定层结之上存在一个绝对稳定层结,它的厚度逐渐减小,绝对稳定层结之上的条件不稳定层结的假相当位温减温率在13:00峰值达到0.88 K·(100m)-1,而水平位温梯度也基本在这时达到最大;边界层的摩擦速度在天气过程发生前后均呈现出了显著增大,这可能是由于湍流动量和中尺度动量输送异常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DONG Jianhong 《干旱区科学》2022,14(6):637-652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the most serious habitat degrad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he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frag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habitat quality of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VEST-HQ) model at different scales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 quality in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habitat quality were analyzed b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Geodetector)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including natural factors,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bitat quality index of Lanzhou City decreased from 0.4638 to 0.4548 during 2000-2018. The areas with reduced the habitat quality index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Qinwangchuan Basin, where are the main urban areas and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s,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bitat quality presented a trend of high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low in the middle,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tudy sca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bitat quality changed from concentrated to dispers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wa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factors. Among them, topographic relief and slope were the key factors. The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among these driving factors intensifi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land. 相似文献
15.
16.
太行山前平原动水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表明 ,在河道过水动水条件下 ,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总过水量、过水时间有关 ,而且还与河道过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平均每增加 1个流量 ,引起距河道 95m处地下水位上升 0 .0 31~ 0 .0 36m。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 ,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初始时间和强度存在一个随着距离增长而逐步衰减的过程 ;但是地下水位对河道渗漏补给的响应规律是一致的 ,初期为补给强度快速增大过程 ,达到极限后 ,转变为缓慢衰减过程。最有利地下水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2 .0~ 2 .5m ,入渗速率大小与河道地层岩性有关。一般规律是 ,颗粒愈粗 ,入渗率愈大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 2 .0m时 ,受支持毛细水顶托作用影响 ,亚沙土比粉沙的入渗率大。总之 ,山前冲洪积平原具有较强的地下调蓄能力 ,但不恒量 ,是随着各种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黄土高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以甘肃定西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John B. Pillmoor 《Pest management science》1998,52(1):75-80
The work undertaken to isolate the novel, herbicidally active compound, carbocyclic coformycin, to obta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of the compound for full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to identify its biochemical mode of action is summarised. Although the compound was extremely active against some weed species, limitations in its spectrum of activity precluded further development. Carbocyclic coformycin exerts its biological action through a novel mode of action by the inhibition of the enzyme adenosine 5′-phosphate deaminase (EC 3.5.4.6) following phosphorylation in planta. From this work,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agrochemicals are highlighted along with some of the possible pitfalls. © 1998 SC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