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异噁唑草酮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 以1倍、5倍和10倍田间推荐剂量为供试除草剂剂量, 测定了异噁唑草酮土壤封闭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剂量的异噁唑草酮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5倍和10倍推荐剂量的异噁唑草酮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具有抑制作用。推荐剂量的异噁唑草酮对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影响较小, 5倍和10倍推荐剂量的异噁唑草酮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异噁唑草酮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且施用剂量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异噁唑草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促进, 后期抑制, 且施用剂量越大, 促进或抑制作用越强。研究表明:推荐剂量的异噁唑草酮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但对土壤脱氢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异噁草酮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检测了异噁草酮处理土壤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目的在于研究异噁草酮对土壤微生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酮有效成分浓度为200、500μg/kg和700μg/kg时,促进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长,该数量在处理7d之内就会明显变化,并且此影响随异噁草酮使用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异噁草酮对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施用异噁草酮后,土壤酶活性反应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本研究中异噁草酮施入土壤后,除对多酚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异噁唑草酮和噻酮·异噁唑是新型?广谱?高活性的土壤处理除草剂?明确异噁唑草酮和噻酮·异噁唑对玉米田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是该药剂在玉米田应用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温室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两种药剂对玉米田常见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和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土壤处理对玉米田杂草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两种药剂对各种杂草的GR90均低于田间推荐剂量?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土壤处理对阔叶杂草藜?苘麻?反枝苋和苍耳均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GR90均小于54 g/hm 2, 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稗和野黍也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GR90均小于63 g/hm 2?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对阔叶杂草藜?反枝苋?苘麻和苍耳也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GR90均小于62 g/hm 2, 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稗和野黍也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GR90均小于59 g/hm 2?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和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土壤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很高, 对玉米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均高于17?异噁唑草酮及其混剂噻酮·异噁唑用药量低?除草活性强?对玉米安全, 是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加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XTERRA RP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条件下噻酮磺隆和异噁唑草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9和1.0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03和0.04,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1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8%和99.7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7.9%和20.6%,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减少64.5%和66.7%;可使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30.8%、190.5%、123.5%,差异均显著.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过氧化氢酶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氮水平和覆膜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高产体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包含施氮水平和覆膜2个因子,施氮量分别为0(N0)、100 kg·hm-2(N100)、250 kg·hm-2(N250)和400 kg·hm-2(N400),每个施氮水平下分别有覆膜(F)与不覆膜(B)处理,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2014年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微生物量计量学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覆膜与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除不覆膜时N400处理),施氮量高于2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增加不显著。覆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覆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0、N100和N400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施氮则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量氮磷比。0~10 cm土层脲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覆膜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覆膜和施氮均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0~10 cm和10~20 cm土层覆膜N400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相应土层最大,分别为1.49 mg·g-1·d-1和1.61 mg·g-1·d-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研究表明无论覆膜与否,250 kg·hm-2的施氮量是该地区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在花棒林内,对不同林龄(5a、10a、20a)、不同深度的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明显差异:在数量方面细菌占绝对优势(52.92%),放线菌次之(33.33%),真菌最少(13.75%)。在种类方面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大于非根际。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化为:细菌为0~10cm>20~30cm>10~20cm>30~40cm;真菌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放线菌为0~10cm>30~40cm>10~20cm>20~30cm。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放线菌表现为5a和10a大致相当,20a最少。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消长动态规律,文中应用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学和土壤酶学测定方法,研究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和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等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SF-Ⅱ)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SF-Ⅰ)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CK),其中,SF-Ⅱ各指标与CK间差异显著(p0.05)。SF-Ⅱ对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增幅最高,为157.61%;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增幅最高,为40.12%。可见,高寒灌溉农区实施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耕作措施,既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提高耕层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对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保护性耕作对蚕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垄作(Ridge tillage,R)、传统耕作+半量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Half amount of straw mulching,TS_1)、垄作+半量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Half amount of straw mulching,RS_1)、传统耕作+全量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Whole amount of straw mulching,TS_2)、垄作+全量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Whole amount of straw mulching,RS_2)6个不同处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蚕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酶活性(多酚氧化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蚕豆生产实践中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奠定科学基础。试验表明:(1)以T为对照,RS_2、TS_2、RS_1、TS_1、R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RS_2效果最为明显。RS_2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较T处理分别提高525.00%、132.55%、294.44%、23.85%、175.00%,真菌较T处理分别提高27.00%、69.39%、156.41%、48.09%、79.55%,放线菌较T处理分别提高138.01%、178.26%、134.29%、100.23%、130.36%;(2)垄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提高土壤各种酶的活性,其中RS_2效果最显著。RS_2处理下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较T处理分别提高38.34%、43.24%、1.44%、48.96%、123.89%,转化酶较T处理分别提高79.13%、99.66%、50.95%、24.06%、63.00%,酸性磷酸酶较T处理分别提高26.32%、22.65%、25.32%、21.81%、22.38%。(3)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放线菌与酸性磷酸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与酸性磷酸酶、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哈茨木霉菌对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木霉菌接种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0.70%和48.56%,而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16.15%,并且哈茨木霉菌数量较刚播种时增加了138.46%;哈茨木霉菌也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55%、18.31%和49.61%。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作关系,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力和生态系统的抵御功能。在紫茎泽兰入侵区利用非洲狗尾草进行替代控制,测量紫茎泽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混种区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及其与紫茎泽兰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入侵对照区显著增强(P0.05),表明混种非洲狗尾草可加强紫茎泽兰入侵区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可明显降低紫茎泽兰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两基因型玉米根际有效态N及其两种相关酶活性和细菌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白单9苗期外,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根际NH4 -N的含量,增加幅度为白单31>白单9;NO3--N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比较小.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苗期根际蛋白酶的活性,减少了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的活性;脲酶活性受干旱胁迫的影响随基因型和生育时期而发生变化.干旱胁迫减弱了玉米氨化细菌的根际效应,与对照根际氨化细菌数量相比,白单31在苗期和拔节期根际氨化细菌数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抽雄~开花期达显著水平;根际硝化细菌数量在干旱胁迫下有所增加.干旱胁迫改变了玉米根际NH4 -N和NO3--N与蛋白酶、脲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对库布齐沙地柠条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分布趋势均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流沙,且以表层(0-10cm)最高,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柠条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贡献率分别为1.55%-4.73%,5.61%-13.39%,微生物量碳氮比为3.10-7.22;微生物量碳氮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单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5a生'红地球'鲜食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CK),依次在葡萄5个生育期分别设置轻度(M)和重度(S)两个水分胁迫水平进行大田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葡...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研究了土壤干旱对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分别在土壤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种植小麦"矮抗58"(P1)和"泛麦8号"(P2)。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种植P1和P2)相比,孕穗期,土壤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普通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了11.3%和6.9%、8.4%和8.2%;灌浆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明显下降了34.3%和21.8%;成熟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的丰度显著降低30.9%和8.6%、34.1%和17.3%。土壤干旱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灌浆期的蔗糖酶活性,提高了成熟期的蔗糖酶活性。"矮抗58"比"泛麦8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更高,但孕穗期其蔗糖酶活性更低。干旱与品种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各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综上,土壤干旱主要抑制微生物丰度,而品种间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干旱和品种均...  相似文献   

16.
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棉隆、二甲基二硫、多菌灵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 明确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变化趋势; 消毒后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均受到抑制, 随着恢复培养时间的增加, 抑制效果逐渐减弱; 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均可以增加辣椒的产量, 其中二甲基二硫处理对辣椒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增产幅度达55.19%。  相似文献   

17.
水盐胁迫对干旱区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比自然状态下水盐胁迫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抖落法,对艾比湖东南区域不同群落内根际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增加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受到抑制;不论是根际或非根际土壤,高盐分含量限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增加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且大都呈现出碱性激活的特点;植物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胁迫,极大改善了根际土壤的微环境。不同样地及不同土壤剖面层中土壤酶活性的限制因子不同,分析酶活性限制因子时要区别对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评估除草剂异唑草酮的环境风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异唑草酮在土壤 (红壤土)表面光解以及在不同质地土壤 (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 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异唑草酮在土壤表面的光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 = 4.23e–0.008t (r = 0.937),半衰期为82.5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异唑草酮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5、43.3和139 h,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4、18.4和158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淋溶系数 (Rf) 分别为0.417 0、0.083 3和0.083 3。研究表明:异唑草酮在土壤表面光解速率较慢,而在土壤中好氧及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均较快,残留期短;其在土壤中淋溶性较弱,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冰乙酸(pH=3)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异噁唑草酮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异噁唑草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0.02%;平均回收率99.75%。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