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大菱鲆养殖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多宝鱼”美称的大菱鲆引进10年来,以其良种优势,先进的创新模式和工业化养殖潮流,而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引人注目的重要养鱼工业。发展这一全新产业,对我国的水产经济拉动很大,并为我国北方沿海的工业化养鱼向纵深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了使大菱鲆养殖产业能够继续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使之形成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养鱼工业,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很有必要对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以利于今后对产业结构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促进大菱鲆养殖工业朝着更加合理和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一.现状浅析…  相似文献   

2.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引进我国10周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首次从英国将大菱鲆引进中国,进行增养殖实验。到今年8月份已经10周年了。目前大菱鲆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成为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新兴产业。作者回顾了大菱鲆引进以来的研究和开发历程,坚信大菱鲆养殖业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大菱鲆(Scophthlmus maximus)自1992年引进我国,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在北方沿海地区已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厂化养殖大菱鲆,若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控制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地区养殖大菱鲆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halmas maximus)是原产于欧洲沿海的一种名贵比目鱼,自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以来,以其特有的高生长速度、优良品质和强抗病害能力逐渐成为我国北方优秀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其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白化率高,制约了大菱鲆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且伴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退化,大菱鲆的病害问题目趋严重.根据近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大菱鲆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与同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模式已在我国北方得到推广和普及,由于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等细节上的不同,造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还偶发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养殖环境及养殖生产中影响大菱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调研国内多家大型养殖企业,针对养殖场设计、苗种、水质、饲料、药物、日常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操作性、适用性更强的大菱鲆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这将对规范大菱鲆养殖技术与提高大菱鲆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菱鲆是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及天津等地,不同地区的大菱鲆养殖模式不尽相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环节也有区别,而采用不同养殖技术路线对大菱鲆的生产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大菱鲆养殖在我国主要有开放式工厂化流水养殖、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网箱养殖三种模式。大菱鲆属冷温型鱼类,其养殖水温通常在8~20℃,而循环水生物处理设施中硝化菌需要在15℃以上时  相似文献   

7.
目前,北方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多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水温常年恒定在13℃~18℃之间,利用大菱鲆养殖循环水养殖刺参模式,就是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抽出后,先在大菱鲆养殖池中循环,然后排放到参池中进行刺参养殖,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由于刺参养殖水源的水温较低,成功解决了刺参渡夏的难题,同时,水源中含有丰富的鱼类残饵和粪便,可供刺参摄食,刺参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不用添加人工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8.
7种消毒剂对大菱鲆烂鳍病致病原鳗弧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balmus maximus)养殖遍及辽宁、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4万~5万t,产值30多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菱鲆疾病问题日渐突出。其中,烂鳍病是大菱鲆养殖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流行范围极广,几乎在各个养殖场均有发生,危害较大。大菱鲆从苗期、养成期直到亲鱼培育期均可感染此病,累积死亡率高达80%-90%。  相似文献   

9.
弧菌是细菌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不但会感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疾病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大菱鲆弧菌病检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弧菌病原对养殖大菱鲆的危害,对新的检...  相似文献   

10.
<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鱼类,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种质退化、管理混乱、病害频发等,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菱鲆的各种病害中,红嘴病是对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河北省各养殖场频发,尤其在每年的6-10月  相似文献   

11.
大菱鲆源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G1,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G1为引发大菱鲆腹水病的致病菌,且半致死浓度为LD50=1.21×105 CFU·g-1。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G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1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G1与杀鱼爱德华氏菌分支聚为一支,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G1为杀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菌株G1对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具有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力强等特点,是世界上养成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鲆鲽类养殖良种。自1992年引进至今,大菱鲆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年产量超过6万t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作者综述过去20年里,我国大菱鲆在产业发展、苗种生产、良种选育、养殖模式、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加工与质量控制、养殖经济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并就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大菱鲆和鲆鲽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颗粒饲料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便症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常造成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针对大菱鲆所用饲料携带细菌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山东蓬莱(A)、莱州(B)和威海(C)3家大菱鲆养殖场均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白便症,损失惨重.为查明病因,从切断病原入手,详细调查了这3家养殖场的病鱼、水源和养殖所用的颗粒饲料,通过细菌分离和形态学比较,发现颗粒饲料携带细菌KL-1与大菱鲆白便症的病原菌BB-1具有一致性,经常规生理生化测试、API-ID32E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KL-1与BB-1是同一种细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的一种(Pseudoalteromonas sp.),人工感染试验也证明这2株细菌都是大菱鲆白便症的致病原,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特征基本一致,表明颗粒饲料携带细菌是大菱鲆白便症的直接病原.并对菌株KL-1和BB-1进行了药敏试验测试,为该疾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大菱鲆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HZ-C1,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大菱鲆具有较强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HZ-C1为大菱鲆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HZ-C1对氯霉素、丁胺卡那及头孢曲松等11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大连地区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菱鲆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营养美食,也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大菱鲆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能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使大菱鲆广受消费者欢迎。大菱鲆引种养殖的成功源自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和科研团队的辛勤努力,不断的科技创新使大菱鲆成为普通大众舌尖上的美味。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鱼体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分析了大菱鲆鱼体的生化组成,并根据鱼体的生化组成,对大菱鲆的营养需求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将对进一步研究大菱鲆的营养需求,提高大菱鲆配合饲料的配制水平以及提高大菱鲆的商品价值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susceptibility of Atlantic halibut,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 to viral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virus (VHSV) was tested. Juvenile halibut of approximately 5 g weight were subjected to challeng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cohabitation and immersion to a VHSV isolate from an outbreak of the disease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Th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gave the highest mortality rate of 28% after 50 days. The cohabitee group suffered 19% mortality rate and the immersion group only 2%. Control groups included turbot exposed either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r immersion which suffered mortality rates of 93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alibut are markedly less susceptible to VHSV than turb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