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群落数量特征及资源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群落数量特征具有一定差异,3种野豌豆在青海省的资源总储量分别为0.46×10~6、0.23×10~6、0.27×10~6 kg,表明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资源总量在青海省并不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引种驯化,实现人工繁育和增加资源储量,这既可保护青海省甚至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也可对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淮北地区的草坪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淮北地区草坪杂草共98种,分属31个科,其中危害较重的是荠菜、救荒野豌豆、广布野豌豆、独行菜、婆婆纳、早熟禾、狗牙根、马唐、牛筋草、香附子、空心莲子草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高寒地区不同豆科绿肥翻压还田后在土壤中的生物腐解效应,以及不同绿肥类型分解速度和养分释放量动态,探讨如何筛选鲜草产量高、养分效应好的绿肥品种,用以改善土壤肥力,为下茬作物种植提供最大限度的肥效作用。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救荒野豌豆、胡卢巴、豌豆等3种不同豆科绿肥种植翻压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救荒野豌豆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积累及水分含量最高,豌豆最低,胡卢巴介于中间;救荒野豌豆绿肥翻压还田后的鲜体绿肥腐解效果优于其他2个品种,其鲜体腐解速率最高达到0.225 g/d,翻压30 d其腐解率为60%,全氮、全碳养分释放率分别为78.41%、68.81%;3个品种豆科绿肥的C/N均呈下降的趋势,胡卢巴的C/N由16.4下降至8.46,救荒野豌豆的C/N由8.27下降至7.99,豌豆的C/N由10.38下降至8.37。  相似文献   

4.
张贤  曹凯  徐静  王建红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17-2118
在未经培肥熟化的红壤生土,进行紫云英、黄花苜蓿、二月兰、一年生黑麦草、箭筈豌豆、救荒野豌豆、四籽野豌豆、小巢菜等8个绿肥种类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野豌豆抗病性差,不适宜生地种植;黑麦草和箭筈豌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分别达85.740和 61.035 t·hm-2;箭筈豌豆、小巢菜、四籽野豌豆全氮含量较高,其中箭筈豌豆全氮含量达34.0 g·kg-1,显著高于其他绿肥种。总体而言,黑麦草和箭筈豌豆适宜在红壤生地种植,并能提供优质高产的有机肥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KNO3和浓硫酸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以机械破皮和浓硫酸处理30 min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20、25、30℃恒温和15/30℃变温条件下,3种野豌豆种子在25℃下萌发率达到最高,温度超过25℃时种子萌发率则逐渐下降,且15/30℃变温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介于20、30℃之间,表明25℃恒温处理是最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获得结瘤固氮能力强、促生效果好的土著高效救荒野豌豆根瘤菌菌株,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应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刚果红YMA平板分离培养法,对贵州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菌体形态结构和16S r R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将筛选获得根瘤菌株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土著高效根瘤菌株。【结果】从贵州省境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样品中分离获得53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根瘤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后,共获得30株革兰氏阴性(G-)纯化菌株,经鉴定8株为根瘤内生细菌,22株为根瘤菌分属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Rhizobi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91%,豌豆根瘤菌(R. leguminosar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27%,分别是分离获得的优势属和优势种。将来自不同地域和种类的根瘤菌与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后,共筛选得到优良固氮促生根瘤菌6株,即XDVR141-4、ZJVR339-3、WEVR362-3、WXVR365-1、WLVR370-5和B...  相似文献   

7.
箭舌豌豆(Vicia sativa L.),别名大巢菜、春巢菜、救荒野豌豆、小豌豆、铁豌豆。属豆科,巢菜属。 一、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细软,斜升或攀枝,有条棱,多分枝,长60~200厘米。羽状复叶,具小叶8~16枚,……  相似文献   

8.
野豌豆属以其耐寒抗旱、分布范围广、经济价值高、适口性好、种质资源丰富等优点成为重要的人工牧草。本文全面系统地调查了西藏地区野豌豆种质资源分组和地理分布,并根据野豌豆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从营养成分、改良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和药用价值方面进行了野豌豆属的应用分析,同时对野豌豆的栽培提出建议,为人工草地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传承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古代的救荒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日可考可查者约有280部,实际流传的救荒书将远不止此数。根据现代灾害学原则划分,则古代救荒书大致有八大类,即总论类、荒政类、农艺类、治水类、漕运类、除虫类、野菜类、历象杂占类,每一类型皆与救荒活动密切相关。救荒书的发展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和清时期。先秦至隋唐时期,救荒书数量少且落后于救荒活动的发展,一些重大的救荒工作也没有以救荒书的形式反映出来,如常平仓、义仓的设置等;宋代是中国古代救荒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自宋至明,各种救荒书均有出现,而且产生了经典性的救荒书,如宋代董煟的《救荒活民书》和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等。清代是救荒书出现的高峰期,清代学者不但创作了一批救荒书,还对前此时期的救荒书作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10.
赵永莉 《北京农业》2009,(10):13-14
箭筈豌豆又名薇菜、大巢菜、春巢菜、救荒野豌豆等。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植物,多作绿肥和饲草用,有些地区也用作为淀粉的生产原料.并作为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但是箭筈豌豆历年来产量较低,每667米。最高单产量不过100.0千克,经济效益不足300元。为此我们总结出箭筈豌豆留种田每667米^2 300.0千克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苜蓿多糖提取中适宜品种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食用多糖,本实验对在黑龙江省主栽和试栽的国内外16个苜蓿品种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利用热水浸提、醇沉等方法可得到粗多糖,采用木瓜蛋白酶和三氯乙酸进一步处理,结果表明浸提3次、木瓜蛋白酶添加0.05%、三氯乙酸终浓度达到6%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青海蚕豆品种改良、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青海蚕豆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对149份青海蚕豆资源进行AFLP标记分析,共扩增出大小为34~943 bp的片段17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占总数的46.07%,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8.1条多态性带;不同来源种质资源扩增出多态性带的数目和比例差异较大;将149份材料分为8个组群,品种并没有全部按来源地聚类,各来源地的品种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来源地相同的品种并不单独聚成一类。[结论]青海蚕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地方品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将AFLP标记技术与蚕豆育种技术结合,可指导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豆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在蚕豆(Vicia faba L.)种质资源、育种目标、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等方面中取得的进展;认为我国蚕豆育种的目标是稳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应该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利用,建立蚕豆遗传图谱,将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鼓励种子公司加入到蚕豆新品种选育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寒地粳稻(DS2#)成熟胚为受体的JQ700型基因枪转化,寒地粳稻(DS3#)下胚轴愈伤悬浮细胞与细胞团为受体的农杆菌LBA4404共培养转化,以及寒地粳稻(DS2GG#)未受精胚囊为受体的花粉管通道等转化途径的初步尝试。结果首先在基因枪转化途径上得到突破——成功地将NPTⅡ基因、GUS基因及抗虫基因(B.t)的DNA片段导入寒地粳稻(DS2#)成熟胚。以GUS基因组织化学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化水稻细胞的短暂表达为阳性。经过一系列组织培养过程,诱导获得了绿色转基因水稻植株,取其叶片进行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与表达检测,结果GUS基因组织化学检测亦为阳性,Olympus倒置显微镜镜检结果——转基因水稻(DS2#)植株叶片的叶脉等维管组织中GUS基因表达更强烈。本文只是对转化途径进行研究,关于B.t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的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5.
野豌豆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琛  高昂  巩江  贾旭  陈烨丹  侯晓艺  崔延堂  吴帆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86+8394-8386,839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野豌豆属植物的主要化学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发现野豌豆属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含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临床报道较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其药理作用的报道较少,今后要加强该属植物的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播量、施肥情况和播种方式3个因素对箭菩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方法]以2种作物的植株密度、株高、分枝数及鲜草产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这3个因素对箭管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结果]播量对2种作物的植株密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对鲜草产量影响不大,而对株高和分枝数无显著影响;施肥种类对2种作物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混播对2种作物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各种因素对2种作物生长影响效果不一致,从鲜草产量和降低成本方面考虑,箭等豌豆是优选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4种作物(甘蔗、茶叶、柑橘和花生)种植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作物种植地土壤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组,且上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上层土壤属中度污染,下层土壤属轻度污染;由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畸变多达9种。说明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在其上不宜直接种植人畜食用的农作物,以免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躯体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1988年高温天气对杂交早中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徽省1988年7月上、中旬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使正在孕穗开花的早中稻遭受严重危害,结实率比常年下降20—30%。为研究这一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大面积调查。观测点定于合肥安徽农学院试验农场协优64分期播种试验田。播种期为3月26日至4月15日,每期相隔5天。7月8日至22日抽穗,正遇高温。每天挂牌标记当天抽的12穗,累计共挂180穗。收获后逐穗考种、采用指按与清水漂沉法鉴定,分别统计结实率、空壳率与秕粒率。大面积调查于收获前在亩间取样。按上法考种。然后结合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使它隆乳油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g/L使它隆乳油防治猪殃殃、荠菜、大巢菜、播娘蒿等常见的小麦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结果表明,此浓度药剂对这些小麦田间杂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不同的杂草防治效果略有不同。药后45d,对猪殃殃、荠菜、大巢菜、播娘蒿等的株防效可达81.58%~96.43%,鲜重防效达90.00%~97.94%。对小麦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表面呈棕揭色、墨绿色,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呈线形,近种子颜色或较浅;山野豌豆种子具有较高的硬买特性,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硬买休眠程度存在差异,自然状态下种子硬买率为87%~89%;机械破皮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硬买,发芽率可提高到70%~96%;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巧℃,最高温度25℃;吸水率超过120%时种子开始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