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膨大前期、快速膨大期、着色期和完熟期灵武长枣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免疫荧光定位的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均较厚,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较多,形成了较厚的角质层;垂直于叶片方向的细胞壁较薄,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较少,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分布着少量AGPs。叶肉全部由发达的栅栏组织细胞组成,不同发育时期叶肉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密集分布着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是叶AGPs分布的主要部位。主脉维管束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分布着大量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但快速膨大期主脉AGPs相比其他时期略有减少;而位于叶肉中的侧脉和细脉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始终分布着大量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不同时期主脉、侧脉和细脉维管束鞘中均没有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可能与维管束鞘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脉和侧脉处表皮下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细胞细胞壁分布着较多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薄壁组织中的分泌道内部没有AGPs荧光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表皮细...  相似文献   

2.
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灵武长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分别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进行多糖提取及单糖成分分析,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多糖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单糖组成成分。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粗多糖,其得率分别为:膨大前期0.778%,快速膨大期0.865%,着色期0.983%,完熟期1.795%;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均得到Ju-0、Ju-1、Ju-2、Ju-3四个多糖级分,各多糖级分分别过HW-55分子排阻柱后得各精制多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得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均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次之,甘露糖、木糖含量较低,但其含量在各组分中有差异;此外,根据NIST谱库对照,可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还可能含有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均不含有果糖。因此,粗多糖得率和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在完熟期达到最高值1.795%;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多糖含量因级分含量不同而差异较大,其单糖组成及含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保鲜冷库在2℃条件下对盆栽灵武长枣进行冷藏,强制其休眠,将经过20~65 d共10个冷藏时间处理的盆栽灵武长枣移至日光温室升温催芽,通过分析不同冷藏时段下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确定其需冷量.研究结果显示,在0~7.2℃范围内,随着冷藏时间增加,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也在增加,萌芽率与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4.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6 a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设置微孔渗灌不同埋设深度D10(10 cm)、D20(20 cm)、D30(30 cm)和铺设半径R30(30 cm)、R40(40 cm)、R50(50 cm)的2因素3水平试验,分析了微孔渗灌不同环形布设方式对灵武长枣土壤水分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孔渗灌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锋均向下移动,土壤含水率垂直方向最大分布范围可达到10~55 cm。随着微孔渗灌铺设半径的增大,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锋均向外移动,并且各处理的最大湿润区域土壤含水率值均在20%以上。R40D20处理下枣树的枣吊长度、每吊开花数、每吊坐果数、坐果率、单果重、单株结果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31.24 cm、66朵、39个、59.70%、19.20 g、444个、7 666.82 kg·hm~(-2)、2.83 kg·m~(-3),并且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微孔渗灌埋深为20 cm、铺设半径为40 cm是灵武长枣最佳的铺设方式。  相似文献   

6.
南疆骏枣黑斑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枣叶、花和果均可感染黑斑病菌,室内接种和田间骏枣黑斑病症状相同,叶、花和果中的病原菌可以相互侵染,并在枣果上均表现出黑斑病典型症状;不同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357株菌株,形态观察表明,侵染叶、花和果的菌株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通过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确定引起骏枣不同组织的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alternata。  相似文献   

7.
枣大球蚧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勇 《植物检疫》1997,11(6):340-341
枣大球蚧的发生和综合防治席勇(新疆喀什地区森防检疫站844000)枣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又名瘤大球蚧,是国内1996年颁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主要寄主有枣、酸枣、巴旦杏、刺槐、白榆、圆冠榆、复叶槭、合欢、文冠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了孝昌县枣树上的一种新病害——枣焦叶病,从该病的分布、病原物、病状特点、病害循环、发病因素方面论述了其发生规律,从清除越冬茵源、搞好健身栽培、治虫防病、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枣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桂东北枣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1989年虫果率高达38.01%,平均35.13%,虫果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是目前长枣生产中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作田间系统观察.据观察,长枣桃小食心虫在灌阳县新街乡枣区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在树干周围2~15厘米深的土层中吐丝缀合土粒形成扁圆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土,5月25日至6月10日为出土盛期;出土幼虫在地面爬行短时期后,又进入土里(土缝隙)或杂草中做夏茧化蛹,蛹期7~12天,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25日至7月27日;产卵盛期在7月8日至30日;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17日至8月5  相似文献   

10.
陕北枣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种植区,枣疯病、枣裂果病和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当地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陕北枣区“两病一虫”的发生程度及分布特点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为当地制定红枣重大病虫害的预警和综合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根据陕北枣区红枣的分布特点,调查了延川、清涧、吴堡和佳县4县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枣园的枣疯病、枣裂果病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枣疯病在陕北枣区普遍发生,呈现偏南部发病率高、偏北部发病率低的特点,15个乡镇枣疯病平均发病率在0.17%~33.63%,感病最严重的枣园发病率高达61.00%。枣脆熟期的裂果率在10.33%~77.40%,也呈现枣区偏南部裂果重、偏北部裂果轻的特点。枣裂果率与枣园所处纬度呈负相关,与8月-9月降雨量呈正相关。此外,枣裂果率的高低与枣树品种有关,‘骏枣’和‘团枣’的平均裂果率显著高于‘木枣’;‘骏枣’裂果以纵裂和不规则裂为主,‘团枣’以不规则裂为主、环裂次之,‘木枣’则以不规则裂和纵裂为主。陕北枣区桃小食心虫蛀果率较低,介于0.50%~10.40%,‘团枣’和‘骏枣’的蛀果率显著高于‘木枣’。在陕北枣区枣树病虫害防控中...  相似文献   

11.
豫北枣瘿螨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瑞芳 《植物保护》2005,31(6):95-96
枣瘿螨[Tegolophus zizyphagus(Keifer)]近几年在豫北枣区危害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枣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提前落叶、落果造成减产,重者造成绝收.根据当地情况对枣瘿螨的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山西枣黑顶病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枣黑顶病的致病因素,在山西省晋中枣区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调查了枣黑顶病发病规律,对病果上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回接试验,测定了发病枣树的枣叶、枣果氟含量及大气的氟含量,并进行了氟化物浸果诱导黑顶病试验.结果表明: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与普通侵染性病害不同;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从黑顶病痛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对这些病原菌进行回接试验,均未诱导出与黑顶病相似的症状;枣黑顶病发病率与大气氟含量、枣叶片含氟量、枣果含氟量呈正相关关系;用氟化氢溶液也成功地诱导出枣黑顶病.说明氟污染是枣黑顶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枣锈病 [Phakopsoraziziphivulgaris (P·Henn .)Diet.],危害枣树 ,造成大量落叶落果 ,严重时绝产绝收 ,经济损失惨重 ,枣锈病防治应采取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越冬苗源 ,抓好“三肥”、“四水”管理和化学防治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地区枣实蝇的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年多的防控实践,吐鲁番地区枣实蝇(Carpomyia vesuviana Costa)为害范围已从当初的区域连片发生控制到目前没有发现,为害面积从1 080 hm2降低到0 hm2。表明该地区枣实蝇疫情已得到显著控制,防控效果得到了初步巩固。文中还详细提出了对枣实蝇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枣实蝇在中国适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枣实蝇是严重危害枣类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采用CLIMEX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在明确枣实蝇CLIMEX参数指标体系和适生性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实蝇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和适生程度.结果表明,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广泛,适生程度偏高: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及云南大部分地区,辽宁和广西西部,四川和甘肃东部,江苏、安徽和湖北北部,以及新疆西部和北部的适生程度为高;辽宁和广西中东部,四川西部,重庆大部,湖北和安徽中部,江苏中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的零星地区具有中度适生性.鉴于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加强枣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7.
枣实蝇在吐鲁番地区的发生及蛹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吐鲁番地区17个乡镇58个枣园进行了枣实蝇蛹的抽样调查,发现枣实蝇在吐鲁番地区的发生比较普遍而且危害严重;枣实蝇蛹集中分布在0~15cm的土壤中,占总蛹数的90%,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枣实蝇幼虫除了在土壤中化蛹外,还能在麻袋、塑料袋等包装材料以及干枣内均能化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寄生在无核枣上的枣龟蜡蚧多种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了40%速蚧克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0.9%爱福丁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和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其中以40%速蚧克乳油1000倍液防效为最好,达98.72%,0.9%爱福丁乳油和25%喹硫磷乳油低浓度防治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枣实蝇产卵选择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枣实蝇产卵选择习性研究,发现枣实蝇喜欢产卵于枣果的背阴面及底部,其产卵孔周围呈现凹陷或瘤状凸起症状,且对不同品种枣果的产卵选择性不同,‘鸡心枣’、‘骏枣’对枣实蝇的抗性大于‘梨枣’、‘灰枣’和‘相枣’;枣果受伤害程度越重,产卵量就越少;不同大小的枣果均受到危害,且以中型果受害最为严重;随枣果成熟度的增加其产卵量逐渐减少,且不产卵于完全红的枣果上。同时枣实蝇对枣、海棠果、青杏、番茄、葡萄等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更喜欢产卵于枣果。胁迫性寄主试验中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但枣果与杏之间的产卵量差异不明显,而且枣实蝇可以在杏果中化蛹并羽化。  相似文献   

20.
复合盐碱胁迫对灰枣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年生灰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复合盐碱溶液胁迫对灰枣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为盐渍化土地灰枣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0.2%,0.4%和0.6%的复合盐碱胁迫降低了灰枣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提高了糖酸比。0.2%和0.4%的复合盐碱胁迫提高了灰枣果实的Vc含量,0.6%的复合盐碱胁迫则降低了灰枣果实的Vc含量。0.4%的复合盐碱胁迫显著提高了灰枣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0.2%和0.6%的复合盐碱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0.2%和0.4%的复合盐碱胁迫降低了灰枣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0.6%的复合盐碱胁迫则提高了灰枣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分析表明,0.4%的复合盐碱胁迫处理的灰枣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