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檀属珍稀树种未来适宜区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黄檀属Dalbergia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物种野外种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该属物种分布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深入认识这些物种未来分布的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  方法  利用最大墒(MaxEnt)模型,基于当前气候环境,对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7种黄檀属珍稀乔木树种在中国的适宜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分布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  年平均温度、等温性、气温季节变动系数、最热季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土壤碳酸盐含量与坡度是影响7种黄檀属珍稀乔木适宜区分布模拟的关键环境因子。黄檀属珍稀乔木除黄檀D. hupeana外均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适宜分布区。黄檀的适宜分布区面积与最适分布区面积则均有所减小,其中适宜分布区面积将减小30.8%,最适分布区则将缩小49.3%。  结论  由于分布区存在差异,同属不同物种的未来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未来的保护工作应当集中在黄檀等适宜分布区缩小的物种上。表3参39  相似文献   

2.
正楠木(Phoebe bournei)属樟科常绿大乔木,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野生楠木多分布在气候湿润、冬暖夏热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树干通直、树冠圆满,木质重、纹理细,是优良的用材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根深、寿命长,自然生长和更新缓慢,对土壤养分要求高,目前野生数量极为稀少并且濒临灭绝,因此,对楠木的培育工作日渐重要[1]。本文通过试验种植方式分析适宜楠  相似文献   

3.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湖南现有珍稀濒危植物50个属的分布区类型,56个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主要是:古老性强、特有现象突出,区系成分多样,多数种垂直分布低,并简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一、二册和1997年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拟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维管束植物39科66属7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8属12种,被子植物33科57属64种.从生活型上看,有乔木45种,灌木3种,草本21种,藤本8种.该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起源古老,特有性强,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通过分析该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分布区类型特征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太行菊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结果显示,太行菊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交界处,适生区分布范围为31.5°—40.5°N、112.5°—120.3°E,适生区总面积为21.86万km2,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分最低温度和最干季节平均温度6个环境变量是影响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AUC值为0.99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极好。未来气候情景变化下,太行菊属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将逐渐减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曹岚  梁芳  邹红  赖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6-1698,1711
在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50科81属1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6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有34种,被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有85种。该保护区珍稀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对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的分析表明,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种,种类较少,缺乏古老性,特有成分极少,但具明显的滨海植物区系特色有一定数量的古树。一些乔木树种常为各类次生阔叶林的伴生种或更新种,个别为优势种。地理分布从普它向定海,岱山,嵊泗递减,其中以桃花岛,朱家尖岛,普陀山3个岛屿最集中。针中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江西省有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共计45科72属87种, 该文对上述珍稀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及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分布的65属珍稀濒危种子植物中, 热带分布型有18属, 占种子植物属的27.7%, 温带分布型有28属, 占43%, 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亚热带过渡性质; 中国特有分布型18属, 占总属数的27.7%, 具有特有性强, 起源古老的特征.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系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极小种群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梓叶槭的分布动态。  方法  以梓叶槭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梓叶槭分布位点、气候数据集和海拔数据,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当前、2050s(2041—2060年)和2090s(2081—2100年)(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气候情景下梓叶槭的分布格局,划分适生等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AUC),评价模拟的精度。以刀切法分析气候变量贡献率,找出制约梓叶槭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基于分布面积比(Na)、生境变化程度(Ne)比较梓叶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理分布动态。  结果  梓叶槭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9种气候情景下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大于0.995,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极高。最暖季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海拔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6.1%、18.2%和10.9%。  结论  气候变化背景下梓叶槭将丧失大量高适生区,生境破碎化趋势严重,中高强度排放情景SSP370对梓叶槭潜在分布区影响较小。本研究可为濒危物种梓叶槭的就地与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4年野外线路调查和典型选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发现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85科、257属、471种(含变种)。维管植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无论从种类、生活类型,还是从分布、珍稀濒危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按其生活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多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草质藤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6种类型;该区维管植物的水平分布划分为广布型、较广分布型和稀少分布型。该区共有国家级野生珍稀濒危植物8科、10属、11种,都属于渐危类。  相似文献   

11.
秤锤树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全属片段化分布于我国北亚热带各省(区)。本文从系统进化和演化、地理分布、细胞学、孢粉学、快繁技术、化学成分及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对本属植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迁移,确定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樟子松合理引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0个樟子松分布点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R语言中ENMeval数据包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当前气候条件下樟子松在中国潜在分布进行模拟,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结合预建模结果对环境因子的筛选,综合Jackknife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樟子松主导限制因子,预测樟子松从当前到未来时期(2050s和2100s)的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下适生区变化趋势。【结果】MaxEnt模型受训者工作特征曲线都大于0.94,说明模型精度较高,能较好预测樟子松潜在分布;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最冷月最低气温、温度季节变动系数、最干季度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最高气温,累计贡献率为92.9%;当前气候条件下,樟子松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地区,总适宜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6.72%;未来...  相似文献   

13.
余盛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75-76
香樟又名芳樟,是樟科樟属的常绿大乔木,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是优良的材用树种和工业原料树种,同时亦是园林景观和行道树种.通过设置5个不同基肥施用量处理,研究施肥对香樟造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kg基肥施用量最有利于香樟造林生长,对香樟造林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 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响,为西康玉兰的野生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与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西康玉兰主要气候因子的贡献率及对应不同适生等级的阈值范围,分析西康玉兰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统计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和现阶段分布点的比例,在4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6.0、RCP8.5)下,预测未来西康玉兰适生区分布范围以及其质心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西康玉兰潜在生境分布的特征曲线(ROC)训练集的AUC(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72;年均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湿度最小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康玉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8%、26.7%、14.6%、14.3%。现阶段,西康玉兰的高、中、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尖峰岭保护区设置的固定样地野外调查资料及以往尖峰岭植物调查文献,初步分析了尖峰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卵叶樟的分布特点、群落组成特征、种群结构及保护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卵叶樟在尖峰岭一般分布在海拔600~1 000 m的热带山地雨林,且在山地雨林的分布较广并有一定的数量。根据每个样地重要值前5个树种作为优势树种统计得知,尖峰岭山地雨林5个群落的优势树种共有20种,优势种所属15科18属,科属分布较为分散。卵叶樟种群结构表现为基部宽大顶部窄小的金字塔增长型结构。卵叶樟等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树种数量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影响因素导致,据此提出一些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少花桂组织培养离体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花桂(Cinnamomum pauciflorum Nees),俗称岩桂、香桂等,属樟科(Lauraceae)樟属小乔木,高达3~10 m,花期3~5(或6)个月,果期6~9(或10)个月.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印度也有分布[1,2].从少花桂中提取的黄樟油素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3,4].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属红豆杉科(紫杉科)红豆杉属,常绿大乔木,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0~1500m以下地区,我县双峰等地也有  相似文献   

18.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0-6763,681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标本馆的记录,统计出青海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的具体分布地,并收集青海省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青海省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6种,隶属于36科77属;青海省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青海省的大部分县市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仍有13县市没有任何保护区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共有1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占总种数的88.36%。青海省有17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未受到保护区的保护,其中有4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I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基于取样代表性的原则,选择可覆盖乔木层紫茎株数占92%地段的样地20 m×30 m,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特征、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结果]群落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9科38属44种,属和种的数量占优势的科为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种子植物属的一级地理区系成分共含7个类型,其中温带和热带分布分别占总属数的52.78%和41.66%,具有温带至热带的过渡性特征和亚热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为短柄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和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灌木层的优势种为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吴茱萸叶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草本层的优势种为...  相似文献   

20.
珍稀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3种珍稀植物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罗浮栲(Castanopsisfabri)群落乔、灌层及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观光木群落、罗浮栲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沉水樟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为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沉水樟群落.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群落均为远离稳定状态的不稳定群落,其相对的稳定性比较是沉水樟群落>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表现出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的趋势.这种格局的产生是珍稀优势种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