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玉米田间管理主要涉及到苗期、穗期以及花粒期三个时期的管理,抓好田间管理有助于玉米高产、优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不同,为使玉米有更好的生长条件,需要将不适合其生长和环境要求的因素进行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2.
强降雨天气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常见挑战,尤其对玉米等重要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暴雨引发的积水、土壤侵蚀以及养分流失等问题都可能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保障强降雨条件下的玉米产量至关重要。基于此,探究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采用的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以减轻降雨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种植能够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做好玉米生长各个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玉米栽培技术,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林继红 《种子科技》2023,(18):55-57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研发。文章以玉米为探讨对象,研究了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了玉米生长特点以及栽培要点,并针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我国玉米质量和产量,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中后期的良好生长状态对保证玉米产量至关重要.从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雷敏 《种子科技》2023,(11):32-34
玉米种植对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包括多个阶段,苗期是玉米生长的前期阶段,玉米在出苗期至拔节期具有地上部生长速度慢和根系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且容易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苗期管理对玉米最终产量极为关键.因此,种植户应认识到玉米苗期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掌握玉米各时期的生长状况,并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出现问题,要全面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史成峰 《种子科技》2019,(1):83-83,86
对玉米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实现玉米高产和稳产,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介绍了玉米在苗期、穗期以及花粒期的田间管理和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振兴 《种子科技》2023,(13):57-59
玉米种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选娥 《种子世界》2022,(5):0099-0101
随着农业生产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小麦种植技术也随之提升。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其田间管理技术是保证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关键,对小麦增产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生长后期阶段,是决定麦粒质量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在实际种植管理中,种植人员应结合前期管理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从而实现高产。本文结合威宁县实际条件,分析小麦后期生长特点,探讨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玉芳 《种子科技》2022,(22):62-64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用途广泛,在南方和北方都广泛种植,种子可食用、可作为饲料,秸秆可作为肥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经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全面提升玉米产量,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基础。文章陈述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分析了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总结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期为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曹娟 《种子科技》2023,(3):52-54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种植人员需做好玉米种植田间管理工作,积极引入农业信息化,保障玉米种植顺利进行,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文章分析了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提出了玉米种植中应用农业信息化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研究工作可以提高玉米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慧媛 《种子科技》2023,(12):112-114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玉米植株后期能否健康生长,严重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苗期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速度,因此,应加强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研究工作,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幼苗根部的生长发育,保证苗全和苗齐,降低后期玉米生长倒伏概率。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高产和稳产的特点.加强对玉米生长期的管理,能够促使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一种禾本科草本植物,其有着较高的产量以及营养,用途也较为广泛。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对玉米种植管理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对玉米种植管理的具体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合理地选地、选种以及做好田间管理,以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自身调节能力差,要夺取夏玉米高产、稳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后期管理对产量形成影响更大.针对当前夏玉米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夏玉米大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姜雅 《种子科技》2023,(10):58-60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是许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的主要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地整理、播种、田间管理等,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论述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玉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许海新 《种子科技》2022,(9):100-102
玉米的种植范围广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加大了防治难度,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下降。文章以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易发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