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工程学报》1996,12(1):210-212
题目:农业工程持续发展主办:孟加拉日期:1997年12月15~18日地点:达卡(孟加拉首都)筹委会征集下列有关内容的论文及广告1.电力、机械及农机;2.灌溉、防洪及水资源管理;3.土壤和水;4.收获后处理技术;5.食品工程、工艺的发展:6.果蔬生产、管理、加工和包装;7.生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岷江上游山高、谷深、坡陡,降水集中,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面积为12 081.06 km2,占幅员面积的48.17%;年土壤侵蚀量3 874.86万t.土壤侵蚀是由脆弱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砍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及工程建设)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土壤层变薄、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及寿命缩短、洪水灾害加剧.针对区域土壤侵蚀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及植树造林;控制牲畜数量,改良天然草地,治理退化草地;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3.
1.水稻土中各类微生物数量比例和区系组成与旱地或荒地土壤有较明显时区别.芽孢杆菌中以Bac.idosusBac.megatherium为主,而Bac.subtilis-mesentericus等较少,此与水稻土的有机质状态似有一定关系.真菌中除一般土壤中均有的青霉、麯霉等菌外,常见的有Tuberculina、EmericellopsisSporormia(?)等特殊种类,它们对低氧环境似有较大的适应性.2.肥沃水稻土中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强度较高外,微生物区系与土壤肥力水平似有一定的相关性.肥力高的土壤中不对称组青霉菌合量较高,该组青霉菌的氨化作用及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均较强;同时,在肥力高的土壤中具有氢化能力的细菌数量也较肥力低者为多.3.初步结果指出,提高土壤肥力的人为措施具有改变微生物区系的可能性,然而生态地理因素对耕作土壤微生物区系仍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广西分离的鸡大肠杆菌(E.coli)11种血清型的代表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E.coli的致病性与血清型、菌毛及大肠杆菌素(colicin)的产生有关;与细菌的抗药性关系不大;鸡E.coli不产不耐热肠毒素(LT)及耐热肠毒素(ST);鸡E.coli的血凝特性及盐凝特性与其菌毛的产生有关;来源及血清型相同的菌株才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质粒指纹图谱(PP)和酶切图谱;质粒分布与血清型及菌毛的产生无明显关系,与colicin的产生及抗约性有较密切的关系。结果还表明,鸡E.coil与其它人畜致病性E.coli有显著的区别。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带、亚热带干热地区土壤发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0,27(2):207-218
本文对我国四川渡口、云南元谋和元江、广西田林以及海南岛西部等几个干热地区土壤的形成条件和发生学特征及发育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该类土壤发生上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地区土壤与相应湿润地区土壤相比,具有淋溶特征不明显及土壤发育程度较轻等共同特征.不同干热地区因干热程度及水热配置上的不同,土壤在发育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其顺序是:粤11号>滇5号>桂7号>滇1号>滇4号,分别处于铁铝化、弱铁铝化、准铁铝化、铁硅铝化及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说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域中,农田面积占1.2亿公顷仅占总土地面积10%,由于耕种集约,农业产量不断上升.林地面积占1.22亿公顷,草地面积占2.7亿公顷,荒地面积占1.2亿公顷.漠地,高山,陆地水面及零星岛屿占3.28亿公顷.集约耕作是中国的传统习惯.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在集约耕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特别注意对现有农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并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合理进行宜农荒地的开垦,以充分发挥中国农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特点,本文将中国1.2亿公顷农田分成8个土区,并扼要阐述了各个土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复种指数及土壤利用情况等.这八个土区是:1.砖红壤、赤红壤区;2.红壤、黄壤区;3.黄棕壤区;4.潮土、黄绵土、褐土、棕壤区;5.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区;6.栗钙土、棕钙土区;7.灰漠土、棕漠土区;8.高山土区(高山草甸土及高山草原土).最后文章对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略论水土保持学科特殊性及治理措施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水土保持》1990,(12):47-51
本文提出水土保持学科特殊性应明确为以防治土壤侵蚀为核心,其特殊任务为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对不同利用的土地进行不同的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应有确切定义。并认为目前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方法容易与农林牧土地合理利用的概念混淆,也存在着水保水利的界限难分的问题。因而提出按其特殊性及特殊任务把水土保持措施分为:1.增加地面覆被;2.增加地表糙率;3.增加土壤渗漏速度及持水能力;4.减缓地面坡度;5.缩短坡长;6.控制末梢水文网流路;7.导排水沟渠中的消能防冲;8.滞蓄水工程;9.滞蓄水工程的利用;10.管理养护等十项,以利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养护等各项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经研究决定于 2 0 0 1年 9月在山东召开“2 0 0 1全国畜牧工程学术研讨会”。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交流 ,将于会前编辑出版本次会议的论文专集。论文仍以农业工程学报 2 0 0 1年增刊形式出版。现就有关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1 .绿色畜牧业及相关标准化技术 ;2 .符合清洁生产的畜牧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定型化与标准化 ;3.与定型工艺技术相配套的畜禽舍建筑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 ;4.畜禽舍环境控制新技术及设备 ;5.畜禽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新技术 ;6.养殖业与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养殖业与环境的协…  相似文献   

9.
污灌土壤中氟及硫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土壤氟和硫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水质及外源对土壤氟和硫各形态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氟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氟含量99.5%以上.各形态氟呈残余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的趋势.不同水质浇灌后,土壤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占71.5%~81.2%.并且呈现有机硫>盐酸可溶性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的趋势.外源物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对土壤中氟和硫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氟和硫各形态之间以及各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氟与残余态氟极显著相关.土壤全硫与有机硫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和CaCO3含量是影响土壤中氟及硫赋存形态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容重分别为1.2、1.4和1.6.g/cm3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紧实度增大时,黄瓜秧苗的株高在定植后的15.d后受到显著抑制;第4叶的叶宽和叶长在定植后9~17.d内增加;茎粗则是在稍紧的土壤中(R.1.4)最大,过紧的土壤中(R.1.6)最小;根系伸长生长受阻,干物质质量及活力显著下降,根冠比降低;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的变化情况及植株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变化与茎粗的变化趋势相同。在本试验条件下,容重为1.2.g/cm3的土壤利于株高及根系的生长,容重1.4g/cm3的土壤则利于茎粗、根系养分的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王东沟近年农户经济监测结果,分别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投入产出及物质消耗费用进行了简略分析,提出了王东沟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过程中应注意;1.增种玉米,适当减少小麦播种面积;2.稳定烤烟面积,适当发展其它经济作物;3.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多种经营的关系;4.处理好活劳动积累与物质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融合条件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研究主要探讨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的影响因素,以摸索出适合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电融合条件。结果显示: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显著提高Φ<1 5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及胚胎的卵裂率( P<0 .0 5 ) ,但对其存活率和囊胚率以及2 0 μm<Φ<3 0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胚胎的存活率、卵裂率及随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影响( P>0 .0 5 ) ;然而无论施加交流电与否,直径2 0~3 0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均显著高于直径小于1 5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 P<0 .0 5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聚乙烯醇( PVA)对重组胚的融合率和卵裂率没有显著影响( P>0 .0 5 ) ,但激活后重组胚的存活率( 95 .83 %)及囊胚发育率( 1 1 .3 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重组胚存活率( 74.77%)和囊胚率( 3 .75 %,P<0 .0 5 )。结果表明:( 1 )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提高直径较小供体细胞的融合效果;( 2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0 .1 %聚乙烯醇有利于提高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长武王东试区“八五”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特性(土地肥力、报酬递增性、土地经济供给的有限性)等理论及长武王东试区土地资源背景,论述了王东“八五”期间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点:1.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2.适度发展果园;3.加强现有林的抚育,增造灌木林;4.维持一定的牧草地面积,提高产草量;5.控制塬面村庄扩展。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苗的密度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幼苗生长较差且流动沙丘幼苗死亡现象严重,半固定沙地幼苗生长较好更适于沙地榆的更新;幼苗主要集中分布于距林缘20m范围内,20m外幼苗密度显著降低;风向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牛蒡提取液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亮  张玉凤  杨力  陈广思  田叶 《土壤》2010,42(1):101-10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牛蒡提取液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30~1500 mg/L牛蒡提取液可使菠菜鲜重增加10.8%~30.0%;可能由于"稀释效应",叶绿素含量降低2.7%~15.7%;Vc含量提高46.1%~136.4%;硝酸盐含量降低 23.2%~69.2%;草酸含量降低 22.3% ~67.6%.其中,对叶绿素含量、Vc 含量、硝酸盐及草酸含量的效应,都以 30 mg/L 处理的效果最好.而鲜重方面,30 mg/L处理与效果最好的 500 mg/L处理之间差异亦不显著.因此,从对菠菜的生长情况、品质情况及经济角度综合考虑,牛蒡提取液应用在菠菜上的适宜浓度为 30 mg/L.  相似文献   

16.
红壤的不同物理条件对磷素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质在土壤中的移动涉及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就物理学而论主要与孔隙几何特征及容积含水量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问题是土壤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3].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琼脂块法及抑菌试验, 研究了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6 种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 确定了Act12 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Act12 对6 种供试土传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其中, 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拮抗圈直径分别达到20.5 mm 和18.4 mm; 培养48 h, Act12 无菌发酵滤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菌率达到83.2 %。菌株显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为链霉菌属的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相似文献   

18.
花山岩桩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2680±80年。其木材具导管及轴向树胶道;散孔材,单管孔分布;管孔弦向直径115~164微米。轴向薄壁组织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及傍管带状。树胶道通常单个分布。该岩桩木材鉴定为毛坡垒(Hoppea mollissima C.Y.Wu)。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介绍了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并分析了这些外界条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造成的严重程度,从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几种不同侵蚀强度在山东省所占面积、比例.对全省划分为3种主要侵蚀类型,即;山丘区水力侵蚀;平原风沙区的风蚀、水蚀;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的水蚀.最后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造成的原因.使人们对山东省的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在高产条件下,冬性春性类型小麦品种各自适期播种,相对早播的冬性半冬性类型的总干物质积累量(简称DMA,后同)高于春性类型;生育前期冬性、半冬性的DMA高于春性,后期春性半冬性高于冬性.茎秆光合产物输出率、成熟期籽粒干重占单株总干重的百分率表现为春性>半冬性>冬性,而基秆干重所占的百分率则呈相反趋势.同期播种,总DMA及籽粒产量都有春性高于冬性、半冬性的趋势.春性及半冬性品种的籽粒干重日增长量和籽粒相对生长率都明显高于冬性品种.因而春性及半冬性品种单株粒重大,经济产量高.本文提出在冬性春性类型品种交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