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间协同进化,共同维持着肠道内环境稳定。构建和维持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免疫屏障间有益的相互作用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就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防御机制及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数量大、种类繁多,会对宿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营养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和抵御感染等,在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肠道防御系统的关键。肠道上皮是动物机体抵御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吸收和屏障功能,还是宿主与微生物群交流的主动传感器,而这样的功能是肠道菌群与肠上皮各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以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中的几类典型细胞之间的互作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如何通过各类细胞发挥的功能来协调肠道菌群的稳定,进而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动物免疫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道菌群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动物免疫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正常的肠道菌群具有屏障作用,与肠道黏膜的免疫作用、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因子的激活都有关系.本文对肠道菌群的分布、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及抗生素、肠道菌群与动物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精氨酸是仔猪的必需氨基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仔猪肠道机械屏障,对仔猪肠道黏膜生长、绒毛高、细胞生长、肠道通透性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肠道具有将肠道内物质与机体内环境隔离开的功能,称为肠道屏障功能,主要由肠黏膜屏障实现,可防止肠道内致病抗原及有毒有害物质侵入机体。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肠道机械屏障由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  相似文献   

6.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乳酸杆菌对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爽  冯京海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4):1540-1546
肠道细胞间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在调节肠道通透性和维持上皮细胞屏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乳酸杆菌作为肠道的优势菌,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和合理分布,维持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同时可以缓解病原菌及其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对紧密连接的损伤,改善肠上皮屏障功能,维持黏膜的完整性。本文就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调控以及乳酸杆菌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阐明乳酸杆菌对肠道紧密连接的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动物肠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单层上皮细胞将肠道微生物与下层肠组织隔离形成肠道上皮屏障。目前研究发现肠道上皮不仅起屏障作用,对收集体内外信号和协调免疫应答亦至关重要。本文对肠道上皮屏障如何与共生菌、病原微生物及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内环境稳定进行概述,旨在为动物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肠道不仅是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担任着重要的免疫角色。完整的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电解质等的同时,可以阻止肠道内病原微生物和一些大分子物质等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肠道黏膜屏障,特别是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屏障,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与通透性是反映肠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肠道屏障及影响屏障完整性的因素与维持保护肠道屏障健康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黏蛋白是由杯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由黏多糖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主要作用是通过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相互结合,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开展肠道相关黏蛋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研究对调节动物的肠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黏蛋白的结构、种类、生理功能以及黏蛋白与肠道黏膜屏障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肠道黏蛋白与肠道炎症和其他肠道疾病的密切联系,为深入探究黏蛋白在动物肠道中的生理作用为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调节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肠道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微环境,单层的上皮细胞将共生微生物和病原菌与下层的免疫细胞分割构成肠道屏障。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下层免疫细胞共同构成了3个屏障,分别是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本文主要综述肠道上皮屏障及微生态系统组成、益生菌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作用以及微生物与肠道上皮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肠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膜免疫是当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肠道黏膜免疫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探讨了肠道黏膜组织结构、肠道菌群及黏膜疫苗对黏膜免疫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表明,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中主要是M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抗原摄取和转运,对起始黏膜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在免疫过程中主要是促进抗原的分泌和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合适的黏膜疫苗能够有效地激发黏膜免疫反应,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持续等优点.文章重点阐述了肠道菌群对黏膜免疫的影响及黏膜免疫的优点,并指出了制约黏膜免疫发展的关键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机体胃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定植面临着宿主机体的多重障碍——包括选择性物理屏障、肠道上皮细胞的定期更新、上皮细胞上覆盖着保护性的黏液层及黏液层中分布着的免疫分子。最近宿主屏障系统构建的研究表明:寄主会选择机体的肠道菌群,特别是与黏膜层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机体与数以千计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共同进化,共生互利,避免致病菌入侵。其中,黏膜微生物对于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激活起到  相似文献   

14.
在肠肝循环过程中,肝脏合成分泌的共轭胆汁酸经由肠道菌群生物学修饰(去共轭化、脱羟基化、差向异构化、酯化及脱硫反应)转化为去共轭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通过参与免疫因子代谢调控免疫反应,在肠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归纳参与胆汁酸代谢的肠道菌群、胆汁酸菌群代谢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用于肠道免疫细胞的黏膜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建立肠道菌群-胆汁酸-肠道黏膜免疫的生物学复杂网络,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生物修饰调控肠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肠黏膜作为肠腔恶劣的环境和机体组织精细调节的体内平衡之间的过滤器,它不仅可以调节着营养素和分子的通过,而且还可避免细菌、毒素和日粮抗原向黏膜下的组织或机体循环系统的渗透。有效的肠道屏障包含许多组成要素,例如黏液层及其相关的微生物组、免疫效应子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研究表明,肠屏障功能紊乱能够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图1)。1紧密连接对肠道健康的作用肠黏膜由柱状上皮细胞(也称为上皮)以及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使用对动物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其对胃肠道(GIT)细菌的功效及治疗后续影响的研究对指导抗生素理性使用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分析抗生素使用与动物菌群和健康间的关系,重点探索动态条件下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和黏膜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肥大细胞在动物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后者主要由肠黏膜吸收上皮细胞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肥大细胞是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之一,其不仅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能通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获得性免疫。笔者综述了肥大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以BALB/c小鼠为模型,研究呼吸道感染H9N2 AIV后,宿主肠道菌群结构、黏膜屏障、黏膜炎症反应等情况。结果显示:H9N2 AIV经呼吸道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攻毒后小鼠体内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棒状杆菌属极显著增加(P0.01),而有益菌为主的乳杆菌属等极显著降低(P0.01);H9N2 AIV感染小鼠后,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促炎因子IFN-γ、IFN-β等极显著高表达(P0.01),上皮细胞中的ZO-1等紧密连接蛋白则明显下调(P0.05),造成肠壁通透性增强。研究表明小鼠感染H9N2 AIV后,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出现炎症反应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家,植物蛋白质在海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愈发普遍,由此引发的海水鱼类肠道损伤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植物蛋白质在海水鱼类饲料中的大量使用会诱发肠道炎症反应。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是肠道健康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以豆粕为主的植物蛋白质对海水养殖鱼类的肠道黏膜屏障以及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由饲料中植物蛋白质引起的海水鱼类肠道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饲料养分的高效利用。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畜品种、养殖环境、饲料来源及生产目标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外源措施调控肠道菌群以改善机体免疫的相关研究略显滞后。众所周知,反刍动物是由宿主机体和共栖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其表型性状受自身基因的调控,又受"宿主第二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反刍动物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完整性、参与Toll样受体(TLRs)识别和促进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时,基于肠道菌群外源调控措施对肠道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靶向干预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相关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黏膜免疫互作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为畜牧业减抗、绿色、安全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