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猪粪资源化利用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充分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开展适度种、养一体化生产,生猪养殖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农作物又作为生猪养殖的饲料来源,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链。2004年起,上海市松江区开展了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养殖建设试点,2008年探索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养猪模式。该模式以上海松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运  相似文献   

2.
<正>种养结合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循环经济模式。种养结合利用农田消纳畜禽养殖生产中产生的粪污,消除了养殖业面源污染问题,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而有机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农作物秸秆又可作为畜禽养殖饲料来源,降低了养殖成本。目前,种养结合模式主要有以农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的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和以小农户为参与主体的庭院式种养结合模式。两种模式构成主体均为“畜禽养殖+有机肥加工+种植”,不同之处在于种植、养殖种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施种养结合模式,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理念,湖北省畜牧良种场根据场内畜牧生产实际,在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种植业中趋利避害,将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水等污染物通过厌氧发酵、干湿分离、堆积发酵等方式处理后,变成种植业、渔业和林业生产所需要的有机质肥料还田,实行种草养畜、种草养禽、粪肥还田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将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给养殖业提供食源,从而将物质和能量在动物和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种养结合方式既破解了养殖粪污处理难题,又解决了农业秸秆焚烧污染,同时为作物提供肥料,为牛羊等草食动物提供饲料,变废为宝,很好地促进了畜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种养结合技术在畜禽粪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养殖业的种养脱节导致了畜禽养殖粪污难以当地消纳,抑制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可有效地解决畜禽粪污的污染问题。文内论述了种养结合的技术流程、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的实施条件,可作为畜禽养殖粪水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参考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环保要求倒逼我们养猪业正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养种结合是我们在处理养殖废弃物的话题中讨论最多的方案,但是养种结合听起来很好,实施起来很难。从生态学的角度讲,我们如何深刻地理解养种结合。养种结合是解决粪污的根本途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通常大家会说规模化养猪种养结合,而我不太赞成种养结合的说法,因为我们是养猪的,首先是养猪,其次是与种植业结合,所以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循环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农业种养结合是我国循环型农业的一种主要模式。以临沂市农业大县莒南县为例,围绕其主要的生猪产业和花生产业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该县的一种主要种养结合模式:"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发展对策,为莒南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种养结合是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实现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证我国的生态建设,有效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探讨如何以种养结合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循环农业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现状,提出宾川县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四川省生猪养殖模式的调研,剖析了生猪产业典型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比较了不同模式下养殖户收益高低及稳定性、资金占用情况等;从养殖用地、环保政策、组织化程度建设及模式推广等方面分析了生猪产业发展模式中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放宽养殖用地限制、加大环保扶持力度、加强自身建设与产销合作、逐步完善种养结合与生态猪环保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养殖是近几年来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做强畜牧业、做优种植业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种养结合的生态生产模式,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其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如松江区的太平洋家禽育种公司、松林公司茹塘猪场等。依照"种养结合、适度规模、规范养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畜禽的粪便生态养地,实现种养结合的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之路,也是实现本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种养结合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实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不仅能推动四川省达州市畜牧业绿色发展,更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方向. 一、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种植业能为养殖业提供牧草、饲粮等基础物质,实现能量由植物传递到动物,同时消纳养殖废弃物.养...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宁国市是畜禽养殖大市,主要以肉禽和生猪养殖为主,畜禽养殖污染、饲料来源、养殖用地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宁国市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和畜禽禁养区划定等工作要求,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宁国市畜牧业也在积极转型升级,积极利用山区农林废弃物资源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草食畜牧业,为山区畜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现将宁国市两例养殖模式的情况调查总结如下,以进一步探讨山区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消纳、种养结合的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欧美国家在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鉴于当下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促进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国情在配备环保政策、土地、技术、机制及设备等基础上,考虑区域条件和分阶段推进畜禽粪便养分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生猪养殖过程中废弃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生猪养殖废弃物存在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等情况,使得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问题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河北省是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大省,每年有大量废弃物不断产生,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养殖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度顺利出台使得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得到有效发展。文章通过对2016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国家和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资源化利用政策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河北省当前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旨在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推进养殖主体更好利用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禽养殖业大国,现在由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产生了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种养脱节、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养殖业升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也给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而合理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农业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荐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通过探究种养循环模式的实施意义以及目前国内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然后对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废弃物主要是粪便、污水等有机物质。该省大力推广低成本无害化粪肥还田模式,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消纳能力强的优势,倡导种养结合,实现粪便还田就地转化,促进养殖业与果疏、粮食生产等有机结合。大力推广集约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燃料块、发电是一条重要途径;大力推广生物质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张任之 《饲料研究》2021,(2):152-155
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规模化猪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的采取多元化方法,农区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牧区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吴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现状,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吴江在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上采取的措施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出了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小型、散型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当前养殖业发展面临"两道紧箍咒",即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约束,新化县推广布局适度规模种养平衡养殖模式。一改过去耗资源、拼环境的发展老路子,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新出路。新化县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发展生猪年出栏五千头、肉牛一百头、肉羊三百头、家禽一万羽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等种养平衡养殖模式,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