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吉富罗非鱼(GIFT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对鱼粉、豆粕、菜粕、棉粕、橡胶籽饼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30%待测原料组成,并以1.0%的三氧化二铬(Cr_2O_3)作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73 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投喂2周后通过虹吸法收集粪便。结果表明:(1)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3.86%~73.66%、88.70%~93.15%、90.09%~94.27%、64.62%~73.47%、69.33%~86.46%和91.92%~94.80%;(2)5种饲料原料中鱼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鱼粉、豆粕、菜粕中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高于棉籽粕和橡胶籽饼;(3)各饲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基本维持在86.69%~96.81%之间,各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一致。由此可见,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鱼粉具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其次是菜粕、豆粕、棉籽粕、橡胶籽饼,且植物蛋白源之间的利用效率相当,可视为吉富罗非鱼幼鱼的优质植物蛋白源,在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可适量添加,既有利于饲料的营养平衡,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
将600尾奥尼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00、1000、1500、2000 U/kg的植酸酶.连续投喂70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0~1500 U/kg植酸酶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干物质及磷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0 U/kg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铅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尾全雄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4.44±3.82)g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铅添加水平为0和800 mg/kg的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饲料铅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铅胁迫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800 mg/kg的饲料铅胁迫可降低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饲料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对其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600尾吉富罗非鱼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每个处理铬添加量分别为0、0.4、0.8、1.2 mg/kg和10.0 mg/kg,在0.38 m3玻璃纤维钢桶中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甲酸铬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铬添加量为0~0.8 mg/kg时,随着添加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成活率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为1.2 mg/kg~10.0 mg/kg时并未能进一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同时,铬添加水平为0~0.8 mg/kg,随着添加水平增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的蛋白质和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全鱼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肝胰脏AKP、ACP和LZM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胰脏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铬1.2 mg/kg和10.0 mg/kg,除了显著降低肝胰脏AKP活性外(P<0.05),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91~4.93 g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的形式添加0.8~1.2 mg/kg铬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苯甲酸酸化剂与磷酸氢钙(DCP)对草鱼生长生理的影响及二者交互作用与磷酸二氢钙(MCP)效果的比较。试验选用体质量为(37.2±2.4)g的550尾草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8尾鱼。各组投喂饲料分别在相同基础饲料的配方中添加不同剂量的MCP、DCP和苯甲酸酸化剂,各组添加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0、0),MCP(1.8%、0、0),DCP(0、1.8%和0),酸化剂1.5组(0、1.8%和0.15%),酸化剂3组(0、1.8%和0.3%),酸化剂处理组(0、0和0.15%)。养殖58 d后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无机矿物磷明显有助于改善草鱼体的生长及健康状况,且MCP的养殖效果要好于DCP;苯甲酸酸化剂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促进草鱼的生长;DCP与苯甲酸酸化剂对草鱼的综合营养效果显著低于添加MCP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Hu Pro蛋白酶在不同蛋白水平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将375尾平均体重为(11.90±1.32)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高蛋白组(对照组)、中蛋白组(Ⅰ组)、中蛋白+蛋白酶组(Ⅱ组)、低蛋白组(Ⅲ组)、低蛋白+蛋白酶组(Ⅳ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5尾鱼,饲养65 d后测定生长、饲料系数、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消化酶酶活等指标。结果表明,在中蛋白组中添加Hu Pro蛋白酶,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31%蛋白的对照组提高了0.48%、0.44%、8.71%和5.39%,饲料系数降低了0.68%,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成本下降了4.99%,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蛋白组中添加Hu Pro蛋白酶,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较31%蛋白的对照组降低了18.18%、10.04%、7.47%,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饲料系数、饲料成本较对照组提高了8.66%、25.34%、6.59%,除增重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在31%蛋白水平的基础上,降低2%的蛋白水平添加Hu Pro蛋白酶,不会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的利用造成影响,但降低4%的蛋白水平添加Hu Pro蛋白酶会影响到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的利用。消化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饲料中添加Hu Pro蛋白酶(Ⅱ组、Ⅳ组),与未添加Hu Pro蛋白酶组(Ⅰ组、Ⅲ组)相比,吉富罗非鱼肝、胃、肠的蛋白酶活性与胃、肠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而肝淀粉酶和肝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平均体重(19.32±0.23) g的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15%(0.15%组)和0.20%(0.20%组) APS。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组、0.15%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 d,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无乳链球菌攻毒10 d后,0.20%组罗非鱼的免疫护率最高(61.25%),0.15%组次之(56.41%)。研究表明,从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吉富罗非鱼生产中建议添加0.15%的APS。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由于具有水解饲料中富磷及抗营养物质的植酸的独特功能而倍受瞩目。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研制并投入商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植酸即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植物饲料原料中(谷物籽实及其副产品)的60% ̄80%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家禽消化道缺乏水解植酸的酶,因而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不能被利用的植酸中的磷被直接排出体外,造成了土壤及水域的磷污染。另外,饲料中还必须添加无机磷(如磷酸氢钙)而增加饲料成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植酸酶能将植酸水解为肌醇和磷酸,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2种来源的植酸酶对5种常用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体外降解效果,试验采用体外试验方法,在温度37℃和p H值5.5条件下,在5种原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不同来源的植酸酶。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原料中植酸磷含量差异较大,2种植酸酶水解玉米、豆粕、棉粕和麸皮240 min降解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酶Ⅰ水解菜籽粕240 min降解率极显著高于植酸酶Ⅱ(P0.01)。说明毕赤酵母源植酸酶降解5种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总体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源植酸酶。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2.18±0.03) g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 (对照组)、0.10%(Ⅰ组)、0.15%(Ⅱ组)、0.20%(Ⅲ组)、0.25%(Ⅳ组)的美洲大蠊水提物。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内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罗非鱼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肝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饵料中添加0.15%美洲大蠊水提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9.66 g的健康草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组草鱼饲喂如下试验饲料:正常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2.0%)正常鱼粉(鱼粉添加量3.0%)饲料(对照)、低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1.3%)正常鱼粉饲料、低磷正常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鱼粉添加量1.5%)饲料、正常磷低鱼粉并添加0.05%蛋白酶饲料、低磷和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和0.05%蛋白酶饲料。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与饲喂正常磷正常鱼粉饲料草鱼相比,饲喂低磷低鱼粉饲料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营养物质(干物质、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低磷正常鱼粉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蛋白酶、植酸酶与蛋白酶后,草鱼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能够提高草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从而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预处理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体外预处理方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旨在探讨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初始条件一致、平均体重为(1.74±0.02)g的450尾斑点叉尾鮰(Icralurus punctatus)稚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0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  相似文献   

13.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饲料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7%、0.94%、1.24%、1.58%、1.86%和2.11%的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0.21%,总能17.77 MJ/kg),投喂初始体重为(81.52±2.00)g的吉富罗非鱼60 d,考察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获得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的最佳需要量。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蛋白质沉积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1.58%组达到最高值,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系数在1.58%组达到最低值,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全鱼粗脂肪和肌肉粗灰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饲料系数相似,肌肉粗脂肪呈现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而全鱼粗灰分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的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及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各氨基酸(除酪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外)、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随饲料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影响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P0.05),也显著影响肝脏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溶菌酶的活性(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精氨酸需要量为1.51%~1.58%,占饲料蛋白质的4.99%~5.25%。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对5种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罗非鱼对5种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1#、2#桑叶采自云南省楚雄市,3#、4#桑叶采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5#桑叶采自重庆市合川区。采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55.3±2.5)g的1龄吉富罗非鱼3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12 d(投喂7 d基础饲料后投喂5 d试验饲料)后,采用虹吸法收集各重复试验鱼的粪便,共收集10 d。结果表明:罗非鱼对5种桑叶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2.9%~56.3%、68.7%~83.7%、69.27%~87.65%、31.8%~63.1%和34.6%~56.9%。其中,1#、2#和3#桑叶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并显著高于4#和5#桑叶(P<0.05)。1#和3#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达到了87%以上;5#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则均低于70%,并显著低于其他几种桑叶(P<0.05)。同种桑叶中17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缺乏规律性。由此可见,罗非鱼对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1#和3#桑叶是罗非鱼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可以在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应控制5#桑叶在罗非鱼饲料中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平均体重为(5.80 ±0.17)g的吉富罗非鱼稚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6组饲料按照等氮(33.8%)和等能量( 16.50 MJ/kg)原则配制,其中对照组饲料添加20%鱼粉(不含大豆粕),5个试...  相似文献   

16.
通过60 d的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试验,探讨迷迭香提取物(Rosmarinus officinalis L.)对其生长性能、血清脂质代谢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540尾健康、体重平均(6.42±0.06)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含不同浓度的迷迭香提取物饲粮(0、0.01%、0.05%、0.10%、0.15%和0.20%)。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添加浓度为0)相比,饲粮中添加迷迭香提取物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包括体重和特定生长率的提高,肝体比、饲料系数和脏体比的降低,当饲粮中的迷迭香提取物添加水平达到0.05%时呈现显著差异(P<0.05)。(2)迷迭香提取物添加到吉富罗非鱼饲粮中可改善其脂质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的下调。(3)迷迭香提取物添加到吉富罗非鱼饲粮中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主要表现在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  相似文献   

17.
将240只肉仔鸡按饲养试验随机分成四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不添加植酸酶的基础日粮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每千克基础日粮添加500 U植酸酶分别替代日粮中0.09%、0.11%和0.13%无机磷.试验按0~3周龄和4~6周龄两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0.01%的植酸酶(活性为5000U/g)替代日粮中0.12%的钙和0.11%的磷可显著提高鸡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植酸酶对条纹妒实用饲料磷利用的效果,美国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饲料中植物原料占70%,含磷49-7.1g/kg,非植酸磷15-1.7g/kg、试验饲料添加磷酸钾13g/kg使总磷含量为9g/kg,非植酸磷含量为6g/kR。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条纹鲈鱼种14周,不添加植酸酶作对照;。植酸酶处理效果根据鱼体增重、饲料转换率、血清,鳞片和脊椎中的钙磷测定。磷的表现消化率使用Cr2O35g/kg测定。结果表明:投喂添加植酸酶2400U/kg饲料的鱼鳞片和脊椎中的磷浓度提高投喂添加植酸酶饲料的鱼血清中的磷浓度高、结论是条纹鲈实用饲料中添加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沉积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5%的正对照饲料和磷酸二氢钙含量分别为1.0%、0.5%的负对照饲料,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分别添加400、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含0.5%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共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9.0±3.0)g的异育银鲫10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鱼。结果显示:在不添加中性植酸酶的情况下,随磷酸二氢钙添加量增加,鱼体增重率,干物质、磷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灰分沉积率,全鱼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灰分和磷沉积率,干物质和磷表观消化率,全鱼磷含量,椎骨钙含量及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ALP活性(P0.05);在含0.5%、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均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和磷沉积率(P0.05);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0%的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可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干物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底物充足条件下可代替0.5%磷酸二氢钙的添加。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16.70±0.85g)的斑点叉尾鮰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2h的水环境试验.研究植酸酶不同添加方式对斑点叉尾鮰养殖水环境氮和磷排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10个处理组。分别为1个对照试验组、5个喷涂试验组(300、500、1000、1500、2000U/kg)和4个预处理试验组(300、500、1000、1500U/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喷涂和预处理各处理组较对照组总磷和氨氮排放量均有显著降低(P〈O.05),其中喷涂法添加1500U/kg植酸酶组效果最好,预处理法添加1000U/kg植酸酶组效果最好。综上分析.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控制养殖水环境中氮和磷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预处理组效果优于喷涂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