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围产期一般是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这一时期,此时奶牛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由于免疫功能下降,此时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严重影响奶牛健康,进而导致产后牛奶品质下降。因此,如何缓解围产期奶牛免疫抑制状态,降低产后的发病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发生免疫抑制的原因及用于缓解的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许多奶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炎等生殖道疾病,主要原因是分娩后产道受损及子宫内膜表层自然损伤等导致的子宫内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是子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子宫内感染的主要防线,产后中性粒细胞迅速流入子宫可以避免胎衣不下及子宫内膜炎等临床疾病。葡萄糖供应、低钙血症、酮症和炎性细胞因子丰度变化都会影响子宫的免疫状态,有效调节免疫反应以预防子宫疾病有利于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降低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几率。论文综述了影响先天免疫、生殖道炎症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因素,探讨了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调节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为围产期奶牛产后生殖道疾病预防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在围产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牛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减少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场的效益,笔者对围产期疾病高发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相互联系进行了阐述,并对奶牛围产期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在经历一种围产期疾病的同时,发生其他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包括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疾病,像乳腺炎和酮病等。妊娠向泌乳的转变使得奶牛对能量、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的需求显著增加,同时奶牛干物质摄入减少,作为必然结果而引发的能量负平衡(NEB)会抑制免疫功能并且促进代谢紊乱的发生,这可能为围产期  相似文献   

5.
高酮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是酮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酮病的发生与动物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酮血症和高NEFA血症影响动物体淋巴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和部分细胞因子也有相应影响,从而酮病的发生降低了奶牛免疫功能,使患酮病的奶牛发生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其他围产期疾病的风险增加,严重降低了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论文主要综述了奶牛酮病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深入研究酮病与其他围产期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奶牛因为生理状态、日粮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抗病力下降,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因此,在围产期如何提高奶牛的免疫功能,降低分娩后的发病率,已成为奶牛养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营养状况以及免疫系统变化,总结了国内外针对提高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研究成果,希望为该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氧化应激是机体内一种有害的氧化还原失衡状态,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围产期奶牛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能量代谢加快、内分泌激素急剧变化等原因导致能量需求和耗氧量需求增大,活性氧生成增多,进而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及免疫功能下降,疾病易感性的增加。围产期易发的疾病如乳房炎、酮病等都与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关联。氧化应激导致疾病易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直接作用,增加了炎症反应时的组织损伤,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造成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诱导机体自由基的产生是有氧代谢的一个组成部分。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某些白细胞群体在疾病防御过程中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的氧化损伤会直接或间接诱导许多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和福利。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补充抗氧化剂来优化。概述了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揭示抗氧化剂预防免疫功能障碍和宿主组织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避免围产期奶牛发生由氧化应激诱导的代谢病和临床型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是奶牛疾病的多发期,奶牛80%的疾病都发生在围产期。研究发现,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大多与低血钙有关,应用博威钙可以有效提高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使血钙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胃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其主要机制可能是菌群紊乱导致菌群-免疫互作失调,营养代谢与能量调控失衡,免疫系统受损,最后诱发疾病。围产期奶牛面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严峻挑战,奶牛在围产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牧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的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紊乱是导致生产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胃肠道菌群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在维持胃肠道动态平衡和抑制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胃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并讨论了菌群与黏膜免疫互作机制在维持奶牛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菌群紊乱与免疫失衡介导的奶牛生产性疾病,旨在为探索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奶牛经历妊娠后期、分娩和泌乳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奶牛产后诸多疾病,其中低血钙症就是本阶段易发的疾病之一.本文就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原因、危害、影响因素及目前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炎(mastitis)是一种在奶牛业中多发的极其复杂的疾病,特别是亚临床乳腺炎,尽管有多年的研究,但乳腺炎仍然是奶牛群中花费最多的疾病。Shook(1994)报道,乳腺炎遗传力为0.02~0.04,可见,其遗传力较低,因此,对奶牛乳腺炎性状进行直接选择的标准性很小。白细胞在奶牛乳腺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非围产期和围产期的奶牛白细胞功能的体内外对比研究提供了围产期奶牛全身及乳房局部免疫防御缺陷的充足证据,并由此推断出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的高发生率可能是由免疫缺陷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及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状况及低血钙症的发生机理、危害、影响因素等,提出通过营养调控手段预防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改善奶牛健康状况的措施.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手段可以降低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几率,促进奶牛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奶牛围产期定义为分娩前3周至分娩后3周,其特征是动物生理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瘤胃菌群与奶牛健康密切相关,而围产期奶牛从高纤维饮食向低纤维饮食的转变会导致瘤胃菌群的剧烈变化,了解围产期瘤胃菌群结构、组成及变化规律,对于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至关重要。影响围产期瘤胃菌群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胎次、日粮、饲料添加剂以及疾病因素等。论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组成、变化及影响瘤胃菌群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可以指导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策略,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通过围产期瘤胃菌群调控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预防围产期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炎症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或代谢功能改变而引发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急性炎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并从炎症状态自我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急性炎症不同的是,亚急性炎症的引发往往与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有关,亚急性炎症一旦产生,很难自我恢复。对于围产期奶牛,特别是产后几周内,由于机体生理状况和物质代谢的剧烈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炎症反应,特别是亚急性炎症的发生往往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该阶段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了解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免疫和物质代谢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对于提早采取措施控制产后疾病的发生以及改善围产期奶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与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奶牛物质代谢及宿主防御机制发生急剧改变,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升高。作为能量负平衡的必然结果,脂肪动员加剧会导致释放到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显著增加。而这些脂肪酸是重要能量代谢底物,但同时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也可以破坏一些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文章将重点讨论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对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奶牛的免疫功能在围产期受到抑制,免疫能力自然下降,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这不仅会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影响泌乳性能,降低繁殖效率和提高奶牛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子宫感染与子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特异性子宫感染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奶牛场的潜在效益。发生子宫感染时常并发感染化脓性放线杆菌或混合感染其他细菌。当从产后21 d的奶牛子宫液中分离到化脓性放线杆菌时,说明奶牛发生了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并且将导致产后第一个发情期不孕。然而引起子宫感染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难产、胎衣不下、怀有双胎或死胎以及患有各种代谢紊乱疾病的奶牛比其他奶牛更容易发生子宫感染。分娩前后异常的免疫功能更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子宫感染。子宫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奶牛死亡,但是发生子宫感染的奶牛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子宫发生感染还会降低产奶量,并且对子宫感染的一些治疗措施还会对牛奶产生污染。因为感染的非特异性,所以子宫感染很难预防;注意加强卫生设施以及围产期的卫生,特别是在助产过程中的卫生,才可能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异常免疫功能导致奶牛发生子宫感染的现象,说明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来预防和治疗围产期奶牛子宫感染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奶牛生产特点是怀孕、分娩、长时泌乳交替进行,持续终生。在围产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代谢和分娩的生理应激,使机体的防御机制发生改变。已有证据表明围产期疾病高发与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发生改变有关。本文以乳房炎为重复,综述神经内分泌和遗传因子在围产期如何影响免疫平衡,改变机体防御机制,进而影响母牛和犊牛的健康。1 局部和全身感染时的免疫系统奶牛通常在产前3周,免疫和天然防御机制发生改变,分娩时变化最大,持续到大约产后3周。研究结果表明围产期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功能受损,PMN呼吸作用弱的母牛患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