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性淀粉(RS)是健康者小肠中不能被吸收的淀粉,具有预防肠道疾病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研究以小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处理方法制备小米抗性淀粉,考察小米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小米淀粉乳的水分含量35%、反应温度130℃及处理时间12 h,制备的小米抗性淀粉含量高达6.59%。  相似文献   

2.
抗性淀粉(RS)除能制成保健品外,在饲料工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小米中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后制备成性能较好和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糖类,对小米本身价值的提高和饲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使用交联剂对小米淀粉进行处理,获得小米抗性淀粉。考察交联剂用量、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对制备小米抗性淀粉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10.00%、交联时间4 h和交联温度50℃,此条件下小米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达23.67%。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酶解与包合技术对破壁与未破壁蜂花粉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用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柚苷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以及β-环糊精开展酶解与包合技术制备水溶性蜂花粉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采用β-环糊精处理破壁蜂花粉,其产物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而碱性蛋白酶处理未破壁蜂花粉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及p H能够显著影响β-环糊精及碱性蛋白酶包合及酶解蜂花粉的效果,包合技术处理破壁蜂花粉的最佳工艺为环糊精添加量250.0 mg/g,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5 h以及p H 8.7,碱性蛋白酶处理未破壁蜂花粉的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1500 U/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以及p H 9.5。综上,该研究认为,β-环糊精及碱性蛋白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蜂花粉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实际生产中需根据蜂花粉不同的预处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制备水溶性蜂花粉。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酶解方法处理羽毛粉,制备利于动物机体消化吸收的羽毛肽。羽毛粉经过高温和强碱预处理后,采用不同种类蛋白酶制剂酶解羽毛粉,并优化酶解条件,测定酶解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考察酶解效率;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预处理温度90℃、处理时间150 min及溶解剂质量分数0.7%,得到最佳酶制剂为角蛋白酶,蛋白酶添加量0.8‰、酶解p H 8.5及酶解时间8 h,酶解后低聚肽含量超过70.0%。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酶解后羽毛低聚肽分子质量的分布,约70.0%羽毛肽分子质量≤2 000 D。  相似文献   

5.
以蓖麻叶为原料,利用酶法协同超声提取蓖麻叶总黄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考察酶的添加量、p H、酶解温度、料液比和酶解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酶添加量0.5%、p H 4.5、酶解温度50℃和酶解时间8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蓖麻叶中的总黄酮提取率为3.98%。  相似文献   

6.
淀粉复配可改善单一淀粉的部分使用性质,研究前期以玉米淀粉为主料与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按4∶2∶1∶3的比例复配,改善了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和凝沉性,但淀粉糊热稳定降低。试验以复配淀粉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工艺制备磷酸酯淀粉,考查影响复配淀粉磷酸酯化的因素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和p H等;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0 min,p H 6.0,使用磷酸盐及尿素分别为6%和3%,改性后的淀粉含结合磷量最高可达1.7849%,优于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结合磷含量约0.2%~0.4%)。复配淀粉磷酸酯化后遇碘及甲基蓝均显色,与玉米淀粉及复配淀粉相比,其热稳定性、溶解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混菌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以豆粕的可溶性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外源酶的添加量、初始p H值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添加量为4%,初始p H值为6.5,正交试验得出:发酵时间为7 d、发酵温度40℃,初始含水量为40%,外源酶的添加量为0.45%,该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168.5μmol/g,大豆球蛋白的含量为11.2μmol/g,效果理想,为豆粕固态发酵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草石蚕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即p H为4,加酶量为379 mol/kg,酶解温度为54℃,酶解时间为94 min,此条件下低聚木糖含量达到6.92 mg/m L,与3个对照组相比分别高了15.1%、11.4%、9.5%,差异显著。同时,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较强清除能力,因此,低聚木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日粮不同普鲁兰酶水平对3~28日龄雌性临武鸭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健康3日龄雌性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处理Ⅰ为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处理Ⅱ、Ⅲ、Ⅳ、Ⅴ和处理Ⅵ则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00、150、200、250 g/t和300 g/t酶制剂,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鸭,试验全期为25 d。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普鲁兰酶添加水平对3~28日龄临武鸭生长性能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0 g/t和150 g/t普鲁兰酶的2个试验处理试鸭平均日增重较对照处理Ⅰ分别高出2.15%和0.87%。另外,处理Ⅱ、Ⅳ和Ⅵ试鸭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处理Ⅰ。(2)日粮添加不同水平普鲁兰酶对临武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利用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处理Ⅱ试鸭的表观代谢能最高,分别较对照处理Ⅰ和处理Ⅲ、Ⅳ、Ⅴ、Ⅵ提高了0.24%、8.09%、17.59%(P<0.05)、6.45%、26.62%(P<0.05)。(3)日粮添加不同水平普鲁兰酶对28日龄临武鸭的脾脏、法氏囊、胰腺、肝脏、心脏、腺胃、肠道指数及肠道长度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处理Ⅳ试鸭的肌胃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Ⅲ、Ⅴ(P<0.05)。综合表明,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和器官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本试验条件下,3~28日龄临武鸭日粮普鲁兰酶添加水平在100~200 g/t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试验以朽木及其下面土壤为样本,筛选获得28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和酶活性测定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LD03),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Rhizobacter属细菌,对该菌株培养条件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D03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30 g/L淀粉、氮源为3 g/L牛肉膏、初始p H值为7、培养温度为37℃、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36 h,酶反应p H值为7,酶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索出适宜鹿血血红蛋白的酶解工艺,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蛋白酶解效果的4个因素,包括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p H值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鹿血血红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3.78 h、酶添加量4.2%、p H值9.56。在此条件下,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1.95±1.63)%,酶解效果最优。说明响应面法用于鹿血血红蛋白酶解工艺的优化可行、可靠,酶解条件适宜于该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验首先筛选了黑曲霉来源脂肪酶体外水解猪油的适宜p H值、温度和脂肪酶添加剂量等关键参数,然后代谢试验评定体外酶解猪油代谢能值的变化,最后选取700只42日龄黄羽肉鸡开展饲养试验研究使用脂肪酶体外水解猪油或直接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脂肪酶体外水解猪油较适宜的p H值和温度、酶添加剂量参数值分别为8.0、40℃、64 U/g猪油;在此条件下酶解处理后猪油代谢能值提高了4.81%。2降低肉鸡日粮能量水平导致其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使用酶解处理油脂或直接添加脂肪酶均改善了采食低能量日粮肉鸡生长性能,其生长性能可达到甚至数值上超过采食正常能量日粮肉鸡的生长性能。3使用酶解处理油脂或直接添加脂肪酶对肉鸡屠宰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牧草中提取膳食纤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营养期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正交L16(45)试验方法,用3种酶去除苜蓿中淀粉、蛋白质,旨在寻找用酶法提取苜蓿膳食纤维的最适工艺条件及限制膳食纤维提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a-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条件:加酶量为6%、温度为65℃、时间为60min、pH为6、料液比为1∶14;糖化酶水解条件:加酶量为0.20%、温度为45℃、时间为90min、pH为5.5;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条件:木瓜蛋白酶加酶量为4.2%、处理时间为60min、温度为35℃、pH为7.5。同时确定了酶提取膳食纤维限制因素影响程度大小,a-淀粉酶:液料比>温度>pH>加酶量>时间;糖化酶:温度>加酶量>pH>时间;木瓜蛋白酶:温度>pH>加酶量>时间。提取产品总膳食纤维含量为88.5%,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为5.5%,不溶性膳食纤维为83.1%。说明酶解法提取苜蓿膳食纤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豆粕短肽含量,有效促进其吸收利用,试验通过对豆粕蛋白氮溶指数(NSI)的研究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11,酶量4 m L,温度50℃,酶解3 h;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7.0,酶量2.5 g,温度55℃,酶解2 h。经二次酶解后,豆粕蛋白在p H值为7时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可由原来的8.3%增加到72.3%,短肽含量增加近10倍。说明经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降解后将大大提高豆粕蛋白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角蛋白酶制备羽毛蛋白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角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初始酶解液p H、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 g,酶解液初始p H为7,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50.5%,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25.7 mg/L,而酶解羽毛蛋白粉的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为23%,显示了角蛋白酶具有很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制备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乳酸菌发酵制品,促进该昆虫蛋白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将黑水虻通过匀浆机去除体壁,获得蛋白匀浆,并调至p H 7.0。观察蛋白匀浆的巴氏灭菌处理及乳糖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发酵的影响,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日粮中添加蛋白匀浆乳杆菌发酵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巴氏灭菌(65℃、30 min)的蛋白匀浆更有利于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在试验范围内,随着蛋白匀浆乳糖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含量加大,p H降低,酸度值升高。当乳糖添加量为3%时,发酵液干酪乳杆菌含量达1.16×109cfu/mL,p H 5.01,酸度271.17oT。在日粮中拌入10%质量比黑水虻蛋白匀浆乳酸菌发酵物,肉鸡的免疫球蛋白IgA、IgG显著提高,但IgM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试验是以豆粕为原料提取大豆肽的工艺条件筛选,以水解率和产品质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水解条件的优化分别确定水解温度、p H值、固液比和水解时间,并经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采用酶法制备大豆肽的条件筛选,分别进行单酶、双酶及三酶的最优提取条件的筛选,最终确定最佳复合酶配比,即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为1??2??3,酶解条件是p H值8.5、温度50℃、时间为4.5 h、水解率为86.39%、苦味值为2。三酶复合,既能提高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率,又能大大降低了酶解液的苦味值,采用三酶复合酶解的方法较为适用于工业上生产高收率、低苦味大豆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银杏果实中淀粉水解的条件,分别采用液化酶和糖化酶对银杏果实中的淀粉进行酶解试验,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用量)对液化酶、糖化酶酶解银杏淀粉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液化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液化温度60℃、液化时间30min、液化酶添加量0.03%;糖化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90min、银杏浆液糖化酶添加量0.01%,最后的酶解率可达到74%。该课题的研究为银杏饮料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7):114-119
采用混合磷酸盐法制备磷酸化淫羊藿多糖,再以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和反应p H值(C)3个因素对磷酸化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分析了主效应和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 H值对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显著,并且两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影响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 H值;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比例为5∶2,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2.8 h,反应p H 8.7,在此条件下,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6.012±0.021)%。  相似文献   

20.
海洋红酵母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海参饵料。研究旨在提高海洋红酵母(oceanic red yeast,ORY)菌浓度和虾青素的含量水平,以降低ORY培养成本。从渤海海域筛选出一株ORY,用麦汁培养基对ORY富集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对温度、不同转速、接种量、p H值、番茄红素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的单因素试验,以及p H值、番茄红素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以优化ORY的菌体生长以及虾青素积累的培养条件。经过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4.99、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在菌种发酵27.25 h投放番茄红素62μg。在此条件下ORY的细胞数达到14.82×108CFU/ml,虾青素含量达到1 571.00μg/g,与传统培养方式相比分别提高了64.12%和86.14%,从而使得ORY的产量以及质量均有提高,同时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